嘉義三點一刻 我們的老派下午茶

嘉義的食物十分服貼我的胃口,不光只是味道而已,那老店保留使用的雙輪攤車、保溫柴魚湯的老湯桶、仍然用炭火土灶炒的鱔魚麵等等,仍可見飲食的傳統形制,總令我想起小時候的雲林。

文 李佳芳 攝 Rafael Wu


▲李佳芳 十多年前因採訪誤入嘉義,不小心愛上便移居的雲林人,主筆「如此表達espres:so」書寫地方美好,現為《高鐵月刊》專欄作家、《微笑台灣》特約編輯。

歷史不輸臺南的嘉義,存在許多悠久的飲食傳統,老字號小吃有自己的作風,像是涼麵、涼菜和涼圓的伴侶美乃滋,肉圓和鱔魚麵絕配的柴魚湯,使這座看起來很中庸的城市,仍可感覺到它「沒有要和誰一樣」的態度。

在三點一刻的午茶時間,嘉義也保持了臺灣人傳統的吃點心文化,流行的不是「你又胃食道逆流啦?」的咖啡加蛋糕,而是黑輪、肉圓、鱔魚麵、滷熟肉、共匪餅、麥仔煎等等,完全服貼南部人的胃口,騎歐兜拜慢慢悠晃市區,一攤接一攤越吃越是「胃食道大順流」,我想我就是從小吃開始上癮這座城市的吧!

柴魚湯是嘉義肉圓的標配


在四季如夏的嘉義,賣油炸肉圓是件辛苦的事,許多老店都因無人接班,屆滿退休了,有幸傳到第二代的嘉義肉圓,算來有八十多年歷史,可能是嘉義服役中最老字號的肉圓店了。身為炸肉圓教派,嘉義肉圓深得我心,在於它的皮薄、純肉餡、尺寸斯文,是午餐以上晚餐未滿的嘴饞時刻,恰好充飢又不罪惡的選擇。僅僅一粒肉圓,卻有許多講究的細節,比如說調味的米醬使用了兩種,顏色一深一淺,分別是醬油味與砂糖味,是為了按喜好口味調整鹹淡,甚至於桌上的蒜泥汁,從下層蒜泥到上層蒜水也考慮到不同濃嗆度,吃法設計得十分優雅。最後是攤車上那很有歷史感的窄口老湯罐,不只維持嘉義肉圓配柴魚湯的傳統組合,那修補多次卻仍整潔如新的外觀,有著代代經營者對於小生意的在乎與用心精神。

嘉義肉圓
嘉義市西區向榮街 28 號
★★★★★ 肉圓

阿嬤怕餓牌的雞湯與蒸蛋


共和市場有兩家個人非常喜歡的火雞肉飯店,其中之一是開在三角窗店面,規模與氣勢都很盛大的東門雞肉飯。

不愧鎮守城門的名號,東門的料理多款,在店頭排開很霸氣,更是嘉義少數提供全火雞吃法的店家。不想吃得過分飽,東門是進可攻退可守的選擇,我喜歡點一碗滋味清爽又富含膠質的雞爪湯,加上滑順好入口的雞湯蒸蛋,那湯湯水水的份量不少,卻很不占胃,是個人很愛的早餐組合。

至於火雞肉飯,走的是嘉義人所謂的乾式風格,最後撒上的油蔥,不被醬汁淋濕發軟,保持乾燥鮮爽的油香味,且東門的白飯品質不錯,煮得粒粒分明,禁得起大量醬汁澆淋,口感也不糊爛,是我畫重點的推薦原因。

東門雞肉飯
嘉義市西區新民路 846 號
★★★★★ 雞肉飯、雞爪湯、蒸蛋

不同於臺南的鱔魚麵派系


在嘉義,炒鱔魚麵是下午茶與宵夜限定,在地風格完全不同於臺南,不是使用炸意麵(麵與料分開煮與炒,最後才混合相拌)嘉義使用的是大麵(油麵條),麵與料同入燒紅鐵鍋同炒,火裡來、煙裡去的鑊氣太盛,香得逼人。

一天只賣三點到六點的羅山,新鮮備料、數量有限,是晚來會吃不到的在地名店,也是在地人極度不想曝光的口袋名單。在瓦斯爐當道的世代,羅山仍維持傳統炭火加熱,炭火的熱度強大,全力逼出洋蔥、蒜頭等佐料的甜味外,鱔魚在噴火爐上快炒十秒左右,還反應不過來似的,起鍋仍是生跳跳的脆度,太令人叫絕了。

炒鱔魚麵之外,必定還要嚐嚐乾炒腰子,炒得外脆裡嫩的爆汁口感,完全是炫技了。而鱔魚麵的好搭檔青蛙湯,羅山也料理得極好,用蒜片煮湯去腥,還額外加了九層塔,味道十分乾淨,絲毫沒有土味,煮出很似蛤蜊湯的鮮甜海味,也是極推。

羅山生炒鱔魚
嘉義市東區延平街 270-1 號
★★★★★ 炒鱔魚麵、乾炒腰子… 閱讀完整內容
小日子享生活誌2023年10月號

本文摘錄自‎

小吃風景

小日子享生活誌

2023年10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