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del 3良率成問題,出貨一再跳票
特斯拉風波不斷,馬斯克近年醉心於火箭技術與太空探索,但現在這位「鋼鐵人」必須回到地球表面,把「工廠生產」這個基本功做好、打好基礎,讓公司業績達到他所設定的目標,才能把特斯拉虧損縮小,讓公司與投資人看見未來曙光。 ▲馬斯克一向喜歡異想天開、挑戰不可能。 美國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第三季出現史上最大虧損, 一季就虧了十四. 二億美元,讓市場大感意外,等於每天一開門就虧掉快一六○○萬美元,約四. 八億元新台幣。一向喜歡異想天開、挑戰不可能的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也坦承生產不順,遭遇瓶頸。 特斯拉的股價聞訊大跌,而市場也開始質疑,公司的燒錢速度太快,目前公司帳上現金約三十多億美元,光今年第四季的資本支出就達十億美元,如果照這速度下去,一年內特斯拉現金就會用光。
供應鏈出問題,Model 3遇瓶頸 當然這樣的假設,是假設特斯拉無法再從資本市場拿到錢。只不過以現在公司的營運狀況來看,縱使有「鋼鐵人」之稱的馬斯克有多大雄心壯志,但公司始終未能繳出像樣的成績,給股東合理的回報,華爾街資本市場究竟還有多少耐心,是很大的問號。 特斯拉過去推出的電動車款Model X與Model S主打高階市場,而為了進一步擴大市場占有率,公司設定在二○一七年推出平價車款Model 3。 這樣的策略,是符合資本市場的期待的。在發表Model 3後,特斯拉股價在二○一七年初至今已上漲超過五成,投資人認為特斯拉有能力快速量產Model 3,藉由進攻主流消費市場來擴大經濟規模,而至少馬斯克也一直這樣對外宣稱。 只不過現實狀況卻十分殘酷。特斯拉日前宣布,他們在第三季僅生產了二六○輛Model 3,遠低於原本設定的一五○○輛目標。而他們每周生產五千輛Model 3 的目標,由從今年底延後到明年第一季,量產進度一再延後,持續考驗資本市場的耐心。 量產延後的消息,加上公司在第三季虧損創下新高,導致特斯拉股價一瀉千里,跌破三百美元大關。外資券商除了擔憂特斯拉燒錢太快,也質疑馬斯克的承諾一再跳票,投資人的信心與耐心恐怕都被消磨殆盡。 摩根士丹利證券對特斯拉提出三個疑點:一是,市場需求如何?若從預售量來看,全球對特斯拉的需求還是很強勁;二是,燒錢的速度太快了,這從第三季虧損來看,已是確定的答案;三是,特斯拉頻頻跳票,未來還會獲得資本市場的支持嗎?這也是外界所關心的問題。 台系供應商指出,過去特斯拉的電動車因產量小,在零組件方面多採獨家供應,也就是由單一供應商負責,品質控管相對容易。但Model 3希望衝量,為了確保產品供應無虞、分散風險,並讓特斯拉擁有更好的採購價格,因此特斯拉開始導入第二供應商。雙供應商的做法雖然讓特斯拉有更多談判籌碼與彈性,但品質控管卻讓特斯拉面臨困境,部分新加入的供應商,其產品良率無法達到特斯拉的要求,產量開不出來,也影響Model 3的量產進度。
▲馬斯克對外宣稱特斯拉有能力快速量產Model 3,但出貨一再跳票。
年產五十萬輛車? 業界憂恐食言 除了供應鏈管理出問題,特斯拉本身的生產流程也有很大問題。相關業者指出,特斯拉在生產線的控管方面還不夠成熟,仍有非常大的進步空間;據指出,特斯拉想要衝產量,但產線設計與規畫完全跟不上,成為一大罩門。 該人士稱,相較於傳統車廠高度自動化,目前特斯拉生產線仍大量仰賴人力,導致整車良率並不高,「以電子產品的標準而言,特斯拉的生產良率是不及格的。」
隨著特斯拉的產品變得更多元,生產的複雜度也變得更高。例如,過去Model S與Model X是用鋁合金來生產,但現在Model 3改用鋼鋁混合,烤漆流程與以往不同,也會影響整體生產效率。 馬斯克坦言,模組設計加上自動化製造流程的複雜性,導致擴大這條產線需要的時間比預期長。不過他說,三、四周前,他「真的很沮喪」,但現在解決問題的方法逐漸明朗,他仍然樂觀看待Model 3的量產計畫。身為執行長,馬斯克似乎只能保持正面心態,沒有悲觀的權利。 而先前特斯拉設定,二○一八年目標生產五十萬輛電動車,這樣的目標,現在外界也劃上一個問號。 彭博(Bloomberg)就認為,特斯拉一六年約生產八萬輛車,今年可望突破十萬輛,要一下跳躍到明年的五十萬輛,是非常大的挑戰。除了供應鏈必須跟得上,這也意味著特斯拉必須從一家北美的小型車廠,瞬間轉型成為產量第二大的車廠。在北美的汽車工廠中,僅有日產(Nissan)的田納西工廠曾在一六年達到年產五十萬輛的規模。
裁員風暴,恐影響軍心? 反觀特斯拉目前僅有一個加州的佛蒙特工廠,該廠是豐田(Toyota)與通用汽車(GM)合資設立,但成立至今,該廠從未達到年產五十萬輛水準,然而馬斯克仍希望單靠佛蒙特工廠達到此一目標。 馬斯克曾提過,會在二○一九年打造第二座工廠,來生產下一代的電動車Model Y,地點不排除在中國;但現在特斯拉的當務之急,恐怕得先調整好美國工廠的生產效率。
▲特斯拉2016年9月正式進入台灣市場,在新光三越站前廣場陳列宣傳。 事實上,在特斯拉發布財報之前,在十月中旬就被「爆料」,指出公司已經決定裁員約四百至七百人,包括工程師、管理人員、助理等職位,大約占全公司三萬人的一%∼二%。 特斯拉聲明表示,公司確實依照年度考核結果進行裁員,但未證實裁員人數;而也有員工指出,其從未得到不佳考評,卻仍被公司解雇。消息一出,也被外界解讀,公司燒錢速度太快,已經不得不瘦身,藉由組織精簡來節省支出。 不過馬斯克卻高分貝反駁,表示裁員與虧損無關,也不是外傳的因為這些人組織工會才被解職;他強調,這些員工是因為不符合公司要求的績效,才被解雇。 他說公司的標準很高,如果員工水準不夠,「他們真的會死」;他還說,通用電氣(GE)每年都會依照考績開除最後一○%的員工,言下之意似乎認為,媒體對於這件事根本不需要大驚小怪。 但相關消息確實讓特斯拉與馬斯克的形象受到影響。德國福斯汽車(Volkswagen)執行長穆勒(Matthias Müller)近期在談論「汽車產業的未來」,他就開炮抨擊,有些公司(指特斯拉)一年只能賣出八萬輛車,卻不斷吹
牛誇大,不但公司沒有獲利,每年還要燒掉好幾億美元,而且裁員毫無社會責任感,這樣的公司還能宣稱自己是「世界第一」?
大廠紛紛啟動,特斯拉別再做夢 業界就戲稱,特斯拉風波不斷,馬斯克近年醉心於火箭技術與太空探索,但現在這位「鋼鐵人」必須回到地球表面,把「工廠生產」這個基本功做好、打好基礎,讓公司業績達到他所設定的目標,才能把特斯拉虧損縮小,讓公司與投資人看見未來曙光。 另一件資本市場關注的事,是許多國際知名汽車大廠,如富豪(Volvo)、捷豹(Jaguar)、寶馬(BMW)等,都紛紛宣布投入純電動車行列,並在二○二○年量產,等於宣布電動車的戰國時代來臨。這些汽車大廠製造汽車的實力,絕對不輸特斯拉,若馬斯克只繼續做夢,沒解決量產問題,那麼這個電動車市場將會被這些大廠搶走,特斯拉只能當個先驅了…
閱讀更多內容本文摘錄自
特斯拉狂燒錢 鋼鐵人挑戰投資人信心
新新聞
2017/11月 第1601期
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