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宏盛讚的台商 賠錢的輝能憑什麼1700億法國蓋廠

獨家專訪解謎》拚首家類固態電池量產,資金、訂單從哪來?


一家還在燒錢的虧損企業,卻橫空出世,承諾將投資法國五十二億歐元,在北法敦克爾克蓋超級電池工廠。

它是輝能科技。法國媒體《觀點》(Le Point)撰文「一個賭法國五十億歐元的男人」,來揭密其創辦人兼執行長楊思。不只如此,他被法國總統馬克宏在敦克爾克演說時盛讚,也曾在凡爾賽宮高規格被接待。

因為這項投資金額,相當於新台幣一千七百多億元,幾乎足夠讓台積電在德國蓋出半座晶圓廠。


輝能
成立:2006年
創辦人兼執行長: 楊思(圖)
主要產品:類固態電池
成績單:估值逾10億美元

他在法國創驚嘆號,回台卻引起問號
專訪賭五十億歐元男人,解開四大疑問


然而,這項消息傳回台灣,業界卻滿滿問號,同業、協力廠商、產業大老,幾乎每個人都想知道,他究竟什麼來歷?為何全球沒人能量產固態電池(編按:包含低液態比率或膠類等類固態電池),他卻號稱今年量產?他哪來那麼多錢投資?他到底是不是台灣公司?他為何挑上法國?他真的有訂單能撐起超級工廠?

為了解開謎團,商周獨家專訪甫搭機從法國返台的楊思。

踏進輝能中壢總部,我們在大廳牆上,看見一個大型車用電池模組,就刻意放在特斯拉的電池底盤照片上做對比,用來強調自家產品在重量能輕三成、體積能減五成的更輕薄短小優勢。

隨後,我們必須交出手機並鎖進置物櫃,筆電鏡頭也須遮擋住才能帶進使用,除了申請通過的攝影器材外,嚴格管制任何拍照、錄影設備進入,就怕最新技術外流,之後才能進到內部會議室與楊思面談,一探這家公司的虛實。

整場接近三小時的採訪,前四十分鐘,我們卻像在上一堂化學課,滿滿的技術名詞,楊思卻樂在其中滔滔不絕。他的同事只好起身,在會議室裡的白板上一邊幫我們圖解他口中的艱澀技術。

這種一頭霧水的感覺,也跟外界對輝能的看法類似,都看不太懂它的實力、實際研發進度、資金來源。

即使是電池同業,一位下游廠董事長對我們說,它們跟輝能好幾年前就開始討論使用它們電芯的可能,只不過幾年前對方還無法提供真正的樣品供測試驗證,所以到目前為止尚未實際採購。即使雙方討論過技術,「但我們都不是真的了解該公司,業界朋友大家觀點並不一致,」他說。

他是誰? 台大材料所畢業的化學控

一款電池,吸宏達電、中國一汽上門

那麼楊思究竟什麼來歷?

他是台大材料所畢業的高材生,畢業後,曾待過聯友光電(編按:後和達碁光電合併為友達)。其後,加入研發高分子聚合物鋰電池的台灣超能源公司,當時他們苦於市場開拓的難題,讓他深刻體會,技術研發,必須要有出海口。台灣超能源公司解散後,他加入有龐大3C產品出海口的鴻海子公司鴻勝科技,也就是現在全球PCB第一大廠臻鼎的前身。

但才加入二十天,鴻勝就決定關閉電池事業。但這條路楊思也沒有白走,當時鴻勝正研發軟性印刷電路板,這也刺激他思考,「為什麼不把電池也直接做在軟性電池貼合到板子上?」

如今, 讓他引以為傲的核心產品,就是一種薄到像名片般、可彎曲的類固態電池,認識他的人幾乎都見過的一場秀,就是他拿出這種電池,接線讓燈泡亮起來後,再拿出剪刀,將電池剪成兩段,但燈泡卻從頭到尾穩定亮著。

而他就靠著輕薄短小又安全的產品優勢吸引客戶上門,像在創業初期,他就獲得手機大廠宏達電肯定,應用到HTC One Max手機,貼在手機殼上當備用電源延長使用時間,因此打響市場名聲,助該公司站穩腳步,讓年營收突破億元大關。

如今,不只賓士、軟銀中國投資他,由高盛前大中華區主席胡祖六創建的春華資本,以及越南首富潘日旺家族成立的電動車品牌越快(VinFast)等電動車新勢力,甚至連韓國浦項鋼鐵都有投資。

此外,中國一汽、蔚來汽車,也陸續找他談合作,因此雖然輝能還未能轉虧為盈,卻能享有一定的國際知名度。

憑什麼量產? 他解高成本難題

沒有富爸爸,自創設備省錢加速商品化

為何全球沒人能量產,他卻可以?

台資同業指出,將液態電池變成類固態或固態的好處,是能解決傳統以液態電解質製作而成的電池,有易燃、會爆炸的危險性。但全世界都遇上的量產高牆是,這會讓電池成本暴增兩倍到三倍以上,越純固態成本越高,所以無論已經稱霸全球市場的中國寧德時代,或是被寄予厚望的美國新創的QuantumScape、SES.AI, 以及台灣本土石化龍頭台塑、國家級研究機構工研院,全都還無法進入商品化量產階段(見右頁表)。

輝能目前聲稱年底在桃園科技園區的工廠將量產,但據知情人士說,因為機台都是自中、日、歐各進口一部分,再由輝能自己組合及調校,這些測試都需要時間,初期量產只能很小量,包括良率都還是未知數,量產挑戰絕對只比同業更高,而且論資源、財力,也比其他有富爸爸的固態電池廠更稀缺。

他能殺出重圍,搶先達陣的關鍵是,他年輕時的經驗讓他體悟,富爸爸不是重點,而是繞過障礙的能耐。

二十多年前,他進入一家擁有富爸爸,並集結台美日三方技術人才、當時堪稱全球電池技術最強的台灣超能源公司任職。但一群最聰明的技術人才聚在一起,自認能解決所有疑難雜症,認為所有市場都有機會,瘋狂擴張戰線,卻沒有專注完成任何一件產品的商品化。結果四年就燒光約新台幣四十億元的資金,卻沒有商品能量產、賺錢獲利。

這個慘痛的教訓給他的啟發是,「自己開公司做任何事,一定都要先問能不能量產,這是最重要的前提。」他說。

但這還不足以成功。沒有富爸爸能揮灑技術燒錢,所以遇到障礙,他沒有撞牆或遲疑的本錢。
以目前仍無解的固態電池原料高成本為例,他的解法就是,「別只為了固態而固態」,這不是大家需要固態電池的原因。真正要解決的是,提供安全且效率更好的新電池,所以全固態太貴,那他就降低固態比率,再找其他果凍般的膠態材質來取代,改以類固態電池為重點。

沿著這個思維,他運用在LCD產業學到兩片玻璃面板貼合概念,以及過去製程等技術,找出將正極、負極分別做成兩張薄片,然後用膠黏起來變成電池的最簡易生產模式。但問題是放眼全球市場,勉強能合用的塗膠設備,一台就要價三千萬元,輝能根本負擔不起,因此他自己設計其中一款獨門機台,然後找廠商量身訂做,一台只要三百萬元就能符合需求。

他自言就靠這樣的省錢過程,才讓成本降到能商品化量產。根據輝能推估,按照目前的生產成本,只要規模達年產量二十GWh(十億瓦特小時),就能追平傳統電池售價,所以才需要前進法國蓋超級工廠。


▲輝能創辦人楊思(左2)與法國總統馬克宏(左3)同台,引發國際關注,甚至有媒體用「一個賭法國50億歐元的男人」來形容他。法新社。

錢從哪來?他獲科技大老力挺

超級工廠非一次性投資,將分期推動

他哪來那麼多錢投資法國?「錢一直都是問題,我們也一直都募得很辛苦。」楊思坦白說。

根據輝能供應商的了解,該公司雖然還未轉虧為盈,但特別的是,它總能吸引一輪接一輪的國內外投資熱錢湧進,據了解,他們最近兩輪募資金額約五億美元,再加上早期的軟銀中國等資金,這家公司的最新市場估值,已超過十億美元的獨角獸企業門檻。

輝能這趟法國行的最大爭議,是爆出「我們不再是一家台灣公司」的翻譯錯誤,甚至延伸出該公司背後有龐大中國紅色資金質疑。

對此,他回應:「拜託,我是正港台灣人,是在台灣起家的公司,未來也會立足台灣。」

楊思也強調,除了上述股東,一路上還有禾伸堂董事長唐錦榮、漢民集團創辦人黃民奇、宏達電董事長王雪紅等科技大老支持,以個人名義投資。他能在「我這樣做下去真能會成功?」的最茫然時刻堅持下去,就是靠這些股東、貴人的看好,讓他能堅定信念走到今天。

此外,他也強調,法國超級工廠的投資案並非一次性的投資,而是分期推動,所以資金壓力會相對低一些,絕對量力而為,不會躁進。

至於中國一汽、蔚來等中國車廠,雖原本有和輝能簽投資備忘錄,楊思澄清,因疫情卡關,最後錢並沒有進來。

未來企業發展規畫也會是「歐美優先、中國慢慢來」的策略。據知情人士透露,桃科廠即使將來順利滿載量產,也很難獲利,「它的功能,是做為未來全球布局的示範廠,也就是在這裡將所有機台調校測好,量產後,再複製到法國等地放大。」也就是會在台灣測試驗證最先進技術。

至於他為何挑上法國?


▲輝能電芯薄得像紙,可隨意彎曲,過去主要想應用在穿戴裝置,該公司創辦人楊思說道,當時從沒想過會有用在車上的一天。

為何選法國? 看上電費、碳排優勢

歐洲車廠訂單穩定擴張,對需求樂觀

該公司回應,這是過去一年,考察歐洲十三個國家、合計九十幾個地點的綜合判斷結果。北法敦克爾克贏在,在當地設廠,不止電費比台灣便宜,因以核能發電為主要電力來源,排碳也能比台灣少八成,同時馬克宏正在當地發展電池谷,產業鏈資源相對完善,而且有港口,海陸交通都便利,方便電池運輸。

但他真的有訂單能撐起一座超級工廠?

楊思透露,會蓋超級工廠,就是因為和歐洲多家車廠的合作,都是依車廠電動車開發進程。由於電動車電池的用量龐大,一次下單量體都是上千輛車的用量,無法單靠輝能生產電池,因此未來將會以專注賣最核心的電芯,其餘電池生產組裝會委外找組裝廠合作。

此外,輝能團隊透露,包含越快、一汽、蔚來等電動車廠也都將有生產合作案,因此對未來訂單需求相對樂觀。

不過,一位曾評估過投資輝能的台資電池組裝廠董事長提醒,電芯行業非常燒錢。在中美日韓之外,缺乏產業鏈及過去基礎的台灣電芯廠商,幾乎很難生存。

他認為,台灣目前仍沒有電芯廠,能夠與中國寧德時代、比亞迪、韓國三星SDI、LG化學、日本松下一爭高下,所以他研究輝能後的結論是:不宜投資。

面對外界質疑,楊思習慣性的撥了灰白的頭髮,看似瀟灑,卻透露著極大壓力說,就算是獨角獸,也不會每隻都活下來,死掉的也很多,「我們路還很長,還有很多事要努力。」他並引用日本經營之聖稻盛和夫的金句「人夠努力的話,天都會幫忙」強調,「我太多狀況是天有幫忙,但我也絕對夠努力!」 閱讀完整內容
商業周刊 2023/5月 第1854期

本文摘錄自‎

馬克宏盛讚的台商 賠錢的輝能憑什麼1700億法國蓋廠

商業周刊

2023/5月 第185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