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奇隊長二》票房史上最糟 迪士尼2個抉擇賠上漫威宇宙

兩年狂推七英雄電影,抗衡網飛海量策略


文/陳育晟

從電影《鋼鐵人》、《美國隊長》到《復仇者聯盟:終局之戰》,迪士尼旗下漫威影業(Marvel)幾乎和叫好又叫座畫上等號。但現在,它的金字招牌失靈了嗎?

十一月七日首映後,漫威最新力作《驚奇隊長二》(The Marvels)陸續在全球上映,其製作預算金額高達二億七千萬美元(約合新台幣八十九億元),不但是有史以來單一超級英雄作品最高,更僅次於招牌作《復仇者聯盟》系列三部作品。

以過去《復仇者聯盟》系列來看,首週票房占總票房三成以上。但該片首週全球票房卻僅有一億一千萬美元,就連製作預算的一半都不到,是漫威史上最差,眼看只能以大虧收場。

不過票房慘敗,似乎卻不如想像中「驚奇」。上映首日,迪士尼執行長艾格(Bob Iger)就在二○二三年度第四季法說會上坦言:「談到品質時,數量太多會是個負面因素,這是我們正發生的事情。」

因為「重量不重質」,已是目前迪士尼電影、電視作品的常態。《好萊塢記者報》解讀,重新回鍋的艾格,其實是在抨擊前執行長查佩克(Bob Chapek)的做法,和自己過去「量少質精」的原則大相逕庭。

其實一九年四月上映的《 復仇者聯盟: 終局之戰》,票房將近二十八億美元,不只比預算高出近七倍,更是漫威史上最賣座電影。正是因為太過成功,反而讓漫威之後面臨關鍵取捨時,做下了錯誤決定。


▲《驚奇隊長2》票房失利(圖),使漫威重新調整上片策略,明年只有一部院線片《死侍3》

衝片量+衝特效,遭反噬

首先, 迪士尼串流平台Disney+在一九年底正式上線,為了抗衡對手網飛(Netflix)的海量片源,讓它在求質與求量的兩難中,明顯選擇了後者。

在此之前,漫威每年僅上映一到三部新片,但過去兩年的院線片暴增至七部,串流影集更推出八部之多。

報導好萊塢動態的雜誌《綜藝》(Variety)指出,串流平台上的漫威影集,像是趕著交作業一樣,硬把不成熟的作品推上火線,反而削弱了院線片對觀眾的吸引力。

隨著片量變多,漫威又在細火慢燉與砸錢求效果之間,選擇了後者。彭博指出,漫威不再費心塑造單一位超級英雄,而是用特效來彌補。

當量產的內容越來越多,也代表更難維持過去「漫威宇宙」不同角色的相互拉抬。例如,二一年上映的電影《永恆族》,在後續漫威推出的七部電影、六部影集中,只在影集《律師女浩克》中出現過一次,而且還是隱藏的笑話哏。
電影、影集預算控管都不佳

代價就是預算不斷飆高。○八年到一一年漫威《鋼鐵人》、《雷神索爾》、《美國隊長》等針對單一超級英雄拍攝的作品,預算約在一億五千萬美元上下,但二一年後的《黑寡婦》、《奇異博士二:失控多元宇宙》等片,預算都在兩億美元以上。

漫威串流影集最棘手的問題,就是預算控管。「非常不永續,」《富比世》(Forbes)專欄作家休斯(Mark Hughes)指出,漫威在串流需求量變大後,製作進度變得更倉卒,卻還要花費二千五百萬美元製作一集影集。

在預算控管上,能與漫威對比的, 則是索尼影業(Sony Pictures)的精打細算。台灣電影院線商對商周表示,雖然索尼沒有自己的串流平台,但過去最被詬病的缺點,如今卻成了優勢,不須被片量所困。而且,過去索尼一向對拍片的資本支出小心翼翼,加上擁有的角色數量有限,不太會針對單一超級英雄砸大錢拍攝,如與漫威合作的《蜘蛛人:無家日》雖找來「奇異博士」班奈狄克・康柏拜區跨刀,預算也控制在兩億美元以內。

當下漫威為了挽救票房與口碑,又面臨新的抉擇:應該開發新演員,還是找回舊明星?因為目前傳出,漫威有可能請過去人馬回歸,再度詮釋鋼鐵人、美國隊長等經典角色。「恐怕收不到效果,」台灣院線商示警,「若傷害了觀眾過去對這些角色建立的感情,反而會遭受撻伐。」
其實串流平台的海量片源策略,向來備受爭議。網飛從零出發,以相對的低成本堆疊起海量內容,就是為了「散彈打鳥」,能偶然出現《魷魚遊戲》、《后翼棄兵》等爆款作品。

但漫威一旦選擇海量策略,又無法以高預算換來細緻的鋪陳,反而可能傷害漫威宇宙既有的完整性,造成口碑暴跌。

不過嚴格來說,現在的漫威,只是不如過去成功而已。若把《復仇者聯盟:終局之戰》一片做為分水嶺,「前後的差距固然不容忽視,但也沒那麼『災難』,」休斯為漫威緩頰,關鍵是能否再次推出英雄齊聚的新片。

「能力越大,責任越大。」一如蜘蛛人經典台詞,在不少觀眾心目中已如神級的漫威,勢必得更加愛惜羽毛,重拾細緻的鋪陳與製作,才有再次踏上顛峰的機會。 閱讀完整內容
商業周刊 2023/11月 第1879期

本文摘錄自‎

《驚奇隊長二》票房史上最糟 迪士尼2個抉擇賠上漫威宇宙

商業周刊

2023/11月 第187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