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戰再臨!企業恐被迫選邊站

美中對抗下,全球兩極化的三大預言


全球化已死?還是進入「再全球化」?無論如何,可以肯定的是,全球貿易已邁向兩極化,一個世界將存在兩個主流系統,甚至企業內部也將掀起冷戰!

文/簡嘉宏

全球化(globalization)是一個人類社會相互連結的漫長歷程,並非一蹴可幾的捷徑,起自大航海時代的地理大發現,再到18世紀中葉開始的工業革命,統一規格的大量生產成為可能,冷戰結束後,世界回歸人類的社會連帶(social solidarity)本質,各國共享全球化帶來的紅利,彷彿已進入《禮記.禮運大同篇》的世界大同境界。

只是,近年來,在恐怖主義、美中貿易戰、新冠肺炎、俄烏戰爭等事件,各自為全球化帶來嚴重的衝擊後,全球化內容已然改變,逐漸形成類似冷戰時期的美中對抗「全球兩極化」,甚至「去全球化」。

美國決定擴大對中國華為(Huawei)的出口禁令,旨在削弱中國的半導體、人工智慧(AI)和量子運算產業,包括中芯國際(SMIC)、長江存儲(YMTC)、華虹半導體(Hua Hong Semiconductor)等中國企業,都將面臨訂單削減、獲利降低的經營困境。

這就是「去全球化」下的美中貿易戰殘酷景象,以往是企業主決策偏好首選的「比較利益」(comparative advantage),被迫退位給「地緣政治」(geopolitics),貿易壁壘造成各國開始在地化經營,區域化合作成為趨勢,美中兩國各自設計屬於自己的國際秩序,一個世界存在兩個系統,統一規格恐成絕響。

準此,無論是全球化已死,抑或去全球化的進行式,人類在未來30年必須面對的,將是下列三個趨勢:規格戰、區域化、中國網。

預言一〉貿易戰成為規格戰

2018年的美中貿易戰,硬生生將地球畫出兩個經濟場域,一個是中國場域,另一個是美國場域,客觀來說,兩個場域的政經實力都很強、產銷供應鏈都很完整、市場胃納量也都很大。假若是大型的代工企業,服務的客群含括中美兩大客戶,面對要求不同的客戶,就會決定供應鏈怎麼配置,按照不同的規格分開生產。

在地緣政治影響下,企業的商業邏輯,不得不跟著客戶的政治選項走。也就是說,客戶親美或親中,會讓企業發展出截然不同的運作模組。

畢竟,中美兩大市場差異性甚大,舉凡勞工政策、成本效益的態度、對品管或產品的喜好,大相逕庭,若要同時服務兩大場域的客戶,企業就需要培養兩群工作屬性完全不一樣的團隊,來管理兩大市場。如此一來,很可能同一個企業,會發展出A、B兩個次集團,分別服務中、美事業群,兩者的氣質、文化、思惟、決策、勞工政策、環保態度,很可能天差地遠。

安侯建業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稅務部營運長陳彩凰提醒,倘若未來企業內的「一國兩制」成為常態,在面對相互對抗的兩大客戶,企業內的兩大系統一定會設下內部防火牆,甚至互相猜忌、互不往來,屆時,難道企業都要被迫一分為二嗎?


▲面臨美中選邊,全球企業內部也將分裂,圖為中國華為企業。達志影像

預言二〉區域貿易聯盟成主戰場

1995年,關稅暨貿易總協定(GATT)正式改制為世界貿易組織(WTO),持續以降低關稅為宗旨,促進貿易自由化,歷經各式自由貿易協定的商業談判後,各國貨物流動自由度大為提高,活絡了全球經濟。

孰料,在美國川普政府宣布,對中國貨品開徵關稅,設定貿易壁壘之後,全球化的經濟網絡已遭破壞,加上2019年的新冠肺炎疫情、2022年俄烏戰爭的爆發,對全球產業供應鏈的兩次重擊,全球化揭櫫的自由貿易,似已一去不復返。

於是,在關稅壁壘、供應鏈重整的過程中,區域化貿易聯盟預期將逐漸扮演重要角色。

疫情及戰爭造成斷鏈,全球企業若要及時符合客戶需求,須開始思考在地化經營,沒有一個國家有能力從原料到產製完全獨立完成,商業合作早已是必然。

偏偏美國又積極透過法律跟貿易手段,影響美國企業選擇合作伙伴的選項。在此氛圍下,全球經濟勢必會衍生出新的貿易同盟或貿易組織,來適應這項新秩序,處理雙邊貿易的各種問題,而形成「再全球化」。

也就是說,在美中貿易戰對抗下,區域貿易聯盟將成為全球貿易的主要談判場域,所以,各式各樣的區域貿易協定,將如雨後春筍般出現,企業也藉此重新布局,評估雙邊貿易帶來的優劣,進行套利或規避關稅。

國防安全研究院助理研究員汪哲仁分析,經由俄烏戰爭的激化,全球政治已進一步裂解為「民主」與「威權」兩大陣營的各自聚攏,從最近中國氣象氣球遭美國擊落,中國利用拜登政府涉及北溪天然氣管道爆炸意外,要求美國政府給交代的發展來看,美中領導的兩個陣營愈趨對立,更加速了區域化貿易聯盟的形成。

另外,他也指出,必須注意俄烏戰事「外溢」至中東歐區域的效應。由於美歐積極提供烏克蘭重型、長程的攻擊性武器,俄烏雙方發起「春季攻勢」一觸即發,很可能致使戰場外溢到中東歐。一旦如此,將衝擊整個歐洲的陸海空航運,使之中斷,除了對已嚴重破壞、尚待重整的全球供應鏈造成再次重擊,還將製造新一波的難民潮。
預言三〉「中國網」橫空出世

「再全球化」過程裡的美中競逐,除了形成「規格戰」「區域化」兩個趨勢之外,在前述兩個趨勢的催化下,一個世界兩個系統的發展,更將驅使中國努力打破美國為首的規則與壟斷,而「玩自己的」。

以目前所有網路協定、基礎幾乎都是西方主導的現狀,若要突破美國對中國各方面的圍堵,「數位突圍」勢在必行。

其實,為了擺脫美國數位技術的制約,中國已打造了一條「數位絲路」,從華為的5G設備、海康威視的監視器、北斗衛星定位系統、亨通集團的海底光纖電纜,加上在太空的天宮太空站,建構一個縝密的天羅地網,這也是美國積極防堵中國成為科技強權,發動科技戰的主因之一。

中國搜尋引擎百度在2022年8月底,對外發表超導量子電腦「乾始」,這套利用量子物理學原理進行運算的設備,速度大幅超越傳統電腦,除了運算速度與能力強大之外,還可突破目前用於保障全球通訊安全的加密系統。

中華經濟研究院國際經濟所副研究員戴志言分析,中國正積極研究量子運算,由百度量子電腦命名「天為萬物之本」之意的「乾始」,便可一窺中國的企圖心。儘管「乾始」的功能尚未完臻,但中國期盼未來成立一個不必依靠西方網際網路的中國網(ChinaNet),獨立於現存網際網路,同時,以東方語文介面的優勢吸引非西方使用者,中國將以日漸強大的量子運算實力,持續開發並支撐新的網路技術。
戴志言提醒,「中國量子運算自創網際網路系統,不會輸給西方,還更好用。」

此外,百度宣布2023年3月將推出類似ChatGPT的中文版搜尋引擎,這項名為「文心一言」(ERNIE Bot)的生成式AI產品,採用百度2019年開始發展的語言模型,可替使用者撰寫文章,輸入字彙自動生成相應圖片。

中國早以基礎設施,協助與歐美存有數位落差的亞非國家,並向全球推進「中國網」「文心一言」,企圖擺脫美國宰制,將是未來「再全球化」浪潮中衝突的引爆點。 閱讀完整內容
遠見雜誌2023/3月 第441期

本文摘錄自‎

冷戰再臨!企業恐被迫選邊站

遠見雜誌

2023/3月 第44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