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球最令人驚訝的貨幣,當屬日圓。 四月底,日本全國在享受一年一度的黃金週假期、該國交易市場處於休市狀態的同時,日圓一度貶破一美元兌一百六十價位,刷新三十四年以來新低。 這個震央來自外匯市場的突襲,事前並非毫無徵兆。 根據彭博與瑞銀統計,截至四月二十九日,市場的日圓空頭部位,已累計達到二○○七年以來的新高點,顯示投資人對日圓後市的極度不信任(見下圖)。 美、日央行不敢妄動利率 「日圓從最無聊貨幣,變最投機貨幣」 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稱,該日是二○一六年十一月以來,日圓現貨交易活動最繁忙的一天。彭博更形容,日圓已經從「世界上最無聊的貨幣」變成「全球投機情緒最濃厚的貨幣」。 面對市場中空軍的壓境,日圓在觸及一美元兌一百六十價位後,隨即回穩,最高回升至一百五十三日圓左右。 彭博與各大金融機構都推測,這背後是日本央行(以下簡稱日銀)終於出手,動用上兆日圓的資金進場阻貶,才短暫遏止了空方的氣焰。 「其實(美元兌日圓)超過一百五十五的價位,我們都覺得是(日圓)超貶的水準。」星展台灣財富管理投資顧問部副總裁陳昱嘉直言,見到日圓觸碰一百六十價位,是多數人都始料未及的狀況。 為何,日本三月才正式藉由升息結束長達八年的負利率政策,理當要隨美國與主流央行踏上升息步伐、向上攀升的日圓,此時卻逆向走貶? 經過二○二二全年美國聯準會(Fed)的一連串暴力升息,此時美、日間的央行基準利率水準相差超過五個百分點,這樣的利差,是促使資金不斷從日本境內往外流出的原動力。 富達國際亞洲經濟學家劉培乾指出,該利差所吸引的對象,不只是需要活化的日本資產金融機構,更包含原本就偏好高收益率投資標的的日本個人投資者。資金持續自日本向外流,使得日本持續穩坐美國國債境外最大持有者的寶座。 不過,距離上一次Fed升息,已經過去九個月,這段時間日本也曾升息過一次,若空單的狙擊,是推倒日圓觸及一百六十價位的最後一塊骨牌,那麼開啟這一連串日圓趨貶連鎖效應的致命因素,則是源自美、日兩大國央行在貨幣政策上的猶疑不定,沒人敢動利率。 先看美國,截至四月底,市場對聯準會今年降息幅度的預期,從年初的六碼至七碼(編按:一碼為○.二五個百分點),已縮小至不足兩碼,一來一回,縮水了超過六成,差了約一個百分點。 這其中的轉折點,在於美國第一季通膨率,連續三個月的數值都超越市場預期,通膨降溫降得不夠快,讓聯準會一直不敢打出降息這張牌。怕太快降息,通膨將再起。 根據聯準會主席鮑爾(Jerome Powell)在五月初的最新談話指出,最新的通膨數據,顯然無法帶給聯準會官員足夠信心,使得投資人期待已久的降息政策,看起來遙遙無期。
日銀為何升息一次就停手? 基本面不改善,「再多干預都只是浪費」 同樣遲遲不給市場正面回應的,還有日銀。儘管早在三月就藉由升息結束了負利率,但其實日銀還沒有準備好,立刻比照Fed連續升息,縮短日、美間的利差,讓日圓一路走強。 日本所面對的處境是,好不容易才剛走出通貨緊縮環境,看到通膨與經濟成長的火苗。如果太早啟動升息循環,因為高利率將壓抑企業借錢投資意願,一不小心,就可能撲滅這得來不易的經濟成長火苗。 摩根資產管理環球市場策略師林雅慧分析,細看日銀針對二○二五財政年度的通膨率預估值,僅有一.九%,尚未跨越二%,且無法持續看到該數值跨越二%,日本經濟是否能長期維持成長、維持溫和通膨,仍是個未知數。 也因此,此時日銀選擇按兵不動,讓弱日圓帶動出口、提升經濟表現仍是日本政府第一首選。 前日銀官員、第一生命經濟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熊野英生也指出,長期來看,日圓的疲弱,可能不會是暫時現象。 林雅慧補充,雖然四月底日銀可能已進場阻貶,但回顧歷史,日銀進場干預匯率,並非日圓貶勢反轉的保證。最終的反轉關鍵,仍要看基本面,也就是說,只有當美國Fed正式啟動降息,縮短美、日間利差,抑或是日本經濟成長正式步上正軌、薪資穩定成長、溫和通膨持續出現,否則再多的干預「都只是浪費(外匯存底)銀彈。」 不過,便宜日圓,也不是一張日銀可以無限發動的王牌卡,時間一拖長,經濟成長的良藥,也可能變質成毒藥。 國泰世華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林啟超點出,弱日圓可能連帶催生日本進口通膨升高,為該國進口商與人民帶來成本和消費上的壓力,成為日銀與日本財政省的潛在新麻煩。 這樣的麻煩,不只是政府要面對的經濟題,更是一道政治難題。 單看日本民眾手中的日圓,在過去四年半的時間裡,兌美元的價值就縮水了超過三成,貨幣貶值造成的購買力下滑與通膨壓力,是日本人此時親身體驗的日常。 根據日本經濟新聞社所做的調查,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所率領的內閣,在第一季的支持率連三成都不到,未來日本政府是否能持續對弱日圓視而不見,要考量的因素,除了總體經濟數據之外,還有民心。 這意味著,實務上日圓並不會無限趨貶。如瑞銀報告推測,日圓觸及一百六十價位後就反轉回落,背後反映的就是該價位,恐怕是觸及了負責進行外匯干預任務的日本財務省內心的「痛苦門檻」,最終,才不得不出手,進場干預匯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