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商東征 美國拓荒實錄

供應鏈3.0首部曲
現場直擊》拜登、馬斯克急找,再苦也得去


經濟視同國安,供應鏈開啟全新時代。美國製造已是必須,不只台積去做半導體,台達、鴻海也擴廠拚電動車商機。這場東征是機會,卻也是台商的魔王關卡,如何務實拓荒?紡織廠宏遠有沉痛的領悟。

製作人—許秀惠文—吳靜芳研究—辜樹仁 攝影—黃明堂編輯—曹凱婷設計—鄭郁勳

十月中,外貿協會首次以國家隊規格,前進美國華府舉辦台灣形象展,把台灣的電動車、5G、智慧紡織甚至太空科技,都搬到全球政治中心,會展地點就選在聯邦商務部對街,離國會大廈、白宮車程不到十分鐘,宣示意義十足。

「這次參展有八十幾家公司,佔上市公司市值三六%,」外貿協會董事長黃志芳展前就帶企業走訪加州新創、密西根汽車聚落,口氣難掩興奮,「台灣公司在各個領域都能提供解決方案!」

美國是台灣企業當前顯學。外銷還不夠,讓產品貼上「Made in USA」,更是舉著東進大旗的台商大軍共同目標。


鐵鏽帶的美國夢
通用將在密西根州投資70億美元擴產、福特將在中西部3州投資37億美元。在拜登政府的電動車和大基建政策下,鏽帶將迎來美國製造復興,卻也面臨各級人才缺工、基礎供應鏈不足的挑戰。右圖為華盛頓特區。


投資額翻3倍!倉庫已無法滿足客戶

整理投審會與公開資訊觀測站資料,若以中美貿易戰為分水嶺,台商赴美投資額近五年較前五年大翻三倍,對中國的投資明顯往下(見74頁表2)。雖然赴美總投資金額不若東南亞、印度等地,但成長速度完勝,最大的投資額,來自包含半導體和電動車在內的電子製造業。(見表3)

過去,台商在美國佈局最初階是倉庫;但現在,客戶要得更多。「車廠現在就看三個關鍵字:Dual Source(雙重來源)、Security(安全性)、Inventory(存貨),」車用扣件大廠世德董事長陳光裕說。

三個關鍵字的起源,是新冠疫情、烏俄戰爭和台海情勢,這些防不勝防的變數讓美國客戶嚇怕了。如今,加上美國優先的保護主義當道,供應商必須拿出實際行動。有能力在美國製造的供應商,就是在風險管理拿了高分。

美國商界和政界的看法是一致的。


▲美國工業指標大城底特律(左)曾因汽車生產線外移、工人大量失業,導致市政府在2013年宣告破產。但現今,四散汽車大廠總部不遠處的舊廠房,可能很快將面目一新。


經濟即國安,開啟供應鏈3.0新時代

二○二一年六月,拜登政府發表「關鍵供應鏈百日審查報告」,針對半導體、新能源電池、藥物和關鍵稀土礦產品這四項產業,要建立美國自主製造能力和主導權。今年二月第二波供應鏈評估報告,更聚焦資通訊,包括印刷電路板、光纖、路由器、交換器、伺服器、液晶顯示器等。

麥肯錫認為,製造復興將為美國帶來四六○○億美元的GDP成長。「現在桌面上的牌非常清楚:經濟就是國家安全,國家安全就是經濟,」美台商會會長韓儒伯觀察,拜登政府近年陸續祭出銀彈,擺明培植再工業化根基。

全球最大市場高舉保護主義,對中國接連發動科技戰、黑名單愈來愈長,不確定的地緣政治,使供應鏈進入3.0的新時代。
冷戰時期的供應鏈1.0,美蘇兩大陣營壁壘分明,歐美廠商到日本、亞洲四小龍設廠,看上廉價人力,也培養出亞洲外銷型企業;冷戰結束後,地球是平的,供應鏈2.0暢通無阻,一切效率導向,薪資、土地、原物料低成本的國家就是製造工廠。

而如今,中美兩強競爭均勢、勝負未定,自動化、物聯網消弭歐美的工資劣勢;昔日窮國已不只是工廠,而是有消費力的市場。台商從設廠地點、投資、管理到生產流程,全部都得變。

韓儒伯認為,愈來愈多台灣公司會將美國視為穩定的投資基地。台積電在亞利桑那鳳凰城、鴻海在威斯康辛及俄亥俄州,母雞帶小雞的供應鏈越洋遷徙效應,馬上就會顯現。

百億縮水到零頭,台商拓荒遇魔王

只是,要在歷經半世紀,已經被亞洲掏空的美國做製造,東進的台商,有如四個世紀前的西部大拓荒般困難重重。

美國商務部在報告中,特別援引鴻海一七年在威斯康辛州宣布投資百億,四年後大幅縮水到六.七億美元的例子,「富士康的努力,凸顯企業嘗試在美國建立製造業遇到的困難,包括選址、取得勞動力和政府激勵措施等,需要精準且實際。」

台商跨國管理的真正魔王關卡,從不在西進中國、南進東南亞,而在美國。

去去去,去美國。《天下》在人煙稀少的小鎮現場,帶來台商拓荒者圖像,和美國夢跨過太平洋之後的真正挑戰。 閱讀完整內容
天下雜誌2022/11月 第761期

本文摘錄自‎

台商東征 美國拓荒實錄

天下雜誌

2022/11月 第76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