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部主導,舒茲喊卡的服務捲土重來
不怕現烤麵包氣味壞事了?台灣變星巴克全球最大實驗場
文●李雅筑
七月九日,高雄夢時代百貨新開幕的星巴克旗艦店,百坪大空間,飄來陣陣麵包香,櫃台擺放著單價七十元到一百五十元的可頌等十多種麵包。仔細瞧,櫃台後方是個大烤箱,不同於一般星巴克店裡只是把麵包加熱,這裡店員送進烤箱的竟是冷凍麵團。
很難想像,星巴克門市變身「 烘焙店」, 每天出爐新鮮的麵包。原來,這是由美國總部主導、率先在亞洲導入的「新鮮現烤(Baked Fresh Here Now)」計畫。
原先,新加坡分店在去年推出全球首家新鮮現烤,沒想到今年疫情爆發,新加坡和香港的展店停擺,台灣卻已陸續開出十三家,甚至開到澎湖,反倒成為全球現烤門市最大國,預計年底前將開到三十家。
但,明明星巴克對於「氣味」有著強烈堅持,最知名故事莫過於二○○八年,那時快速擴張的它為了滿足消費者,開賣現烤起司三明治,創辦人舒茲(Howard Schultz) 因受不了氣味太重,喪失既有咖啡定位,因而大砍店面,成為該品牌追求核心能力的經典案例。如今,竟又向現烤招手?
亞太高成長區愛現烤 光台灣就有六百億的產值
這背後,是一場星巴克籌備多年的烘焙大計。二○一二年,它以一億美元收購Next World Group旗下麵包商Bay Bread和La Boulange Bakery,進軍烘焙界,不過在美國開出麵包店後,因銷售成績不好,以失敗收攤。
一六年,它再度投資義大利麵包品牌Princi,不同的是,這回透過在各地市場打造高檔的星巴克臻選門市,導入現烤麵包,還找來麵包師傅坐鎮。當時,舒茲就回應外界:「四十五年來,我們從未在星巴克進行食品烘焙,這項前所未有的合作,會改變這一切。」
這些創舉,是星巴克不得不的嘗試。隨著全球擴張,為了增加同店銷售額,得透過更多產品來帶動業績增長,比如氮氣飲品和烘焙等,如今它的餐食業績已占營收兩成。
近年來,它的目光朝向亞洲,因為中國躍身成長最快的市場,再加上亞太區消費者熱中現烤烘焙,光是台灣,一年就有六百億元的烘焙產值。新鮮現烤計畫,就是想擴大版圖。
不過,要在傳統門市內導入現烤烘焙服務,並不容易。「這是從咖啡到烘焙專業,都要學習。」台灣星巴克商品部部長孫秀蕙解釋,為了把關品質,該計畫罕見由美國總部主導,連原料和產品品項全是總部管控,與一般星巴克冷藏櫃中販售產品是給在地市場彈性的做法,大不相同。
也因此,現烤麵包的製作相當費工,冷凍麵團由法國進口,送到門市之後,得經過二十分鐘解凍,在烤箱烤二十分鐘。「我們都測試過,散發香氣的味道和力度,要符合咖啡館氛圍,不能干擾。」孫秀蕙說。
這過程,也考驗門市人員的工作排程能力。她解釋,相較於店內的冷藏櫃餐點,是門市前一天訂貨,當天賣完就無法再銷售;至於現烤烘焙產品,因門市特別配置大型冷凍庫,可隨時補貨,因此,員工得依據當時的客流量,調整麵包的製程時間,甚至可接受客人預訂。這與過去的門市營運邏輯完全不同,得重新教育訓練。
該計畫實行至今,台灣現烤烘焙門市的業績持續增長,內部觀察,早餐和下午茶時段最熱門;此外,現烤麵包吸引忠誠顧客回購,這對會員貢獻達營收近六成的台灣星巴克來說,成為提升客單價的關鍵,可據此調整行銷活動。
多品項發展藏陷阱 員工應變能力是成敗關鍵
然而,這個從亞洲出發的計畫,有機會拓展到全球嗎?一名擁有跨國餐飲品牌經營經驗的業者提醒:「多品項是餐飲發展的必然結果,但是也得小心,可能是陷阱。」他說,關鍵在於,不能弱化核心能力。
換句話說,咖啡是星巴克最主要的獲利來源,也是咖啡師投身該品牌的初衷,如今祭出現烤麵包服務,當一家門市的櫃台,結合咖啡飲品製作、冷藏櫃食品復熱、現烤麵包作業,等於員工的應變能力更顯重要,要將台灣經驗複製於他國,並不容易。一位台灣連鎖咖啡同業就說,曾有冷凍麵團廠來敲門尋求合作賣麵包,但他顧慮多品項將使現場員工應對不及,不願貿然嘗試。
另一關卡是,這一波疫情正讓星巴克原有的「第三空間」價值產生動搖。六月,眼看疫情期間有八成消費者用手機下單消費,星巴克執行長強森(Kevin Johnson)大膽決定,一年半內,將在美、加砍掉四百家店,朝外送或外帶店轉型。
這一路,星巴克一再打破自己的定律,從追求咖啡香氣到引進現烤麵包香,如今又大砍實體店。這令人想起,二○○八年導致創辦人舒茲回鍋重掌兵符的一場內部大革命,就是找回初心,放大優勢。現在,它得再次挑戰自己,在追求業績和品牌定位之間找到平衡,才能避免重蹈覆轍。
閱讀完整內容
本文摘錄自
台灣星巴克變全球最大現烤麵包實驗場
商業周刊
2020/第1705期
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