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花2倍錢也要做!新廠「標配」再生水廠

文/侯良儒 攝影/程思迪

由於旱情難測,現在台灣大企業間,掀起一波再生水的圈購熱,然而,有一家公司,除了向政府採購再生水外,它現在每興建一座廠,旁邊幾乎都會「標配」一座自己設立的再生水廠,這家企業,就是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

譬如在南科,它的五奈米廠旁,就是一座兩年前竣工、回收整個南科工業廢水的再生水廠;在美國亞利桑那州,眾人關注的,是它如火如荼趕工的四奈米廠,其實,附近有一座也是由它出資、委由美商設計的再生水廠,正在悄悄建造。

在新竹寶山,這座肩負持續超車三星、預計明年量產的二奈米廠,台積電也將在同一個園區內,興建一座日產能兩萬公噸、換算可供七萬人用水的再生水廠。

表面上,再生水,是台積電籌建五奈米廠以來,對政府的環評承諾;然而,表面下,再生水,卻是台積電走了十年的「找水」之旅,歷經多次波折後,最終找到的解方,結果論來看,它的故事告訴我們,會用水、懂造水的公司,才是競爭力可長可久的好公司。


▲商周曾在3年前獨家捕捉,台積電為找水,竟委由水車業者到台中一處工地取水。



▲隔年它獨資設立的南科再生水廠,正式啟用。駱裕隆攝

二奈米廠一年用掉三座水庫量
「不能跟民間搶水」,急闢新水源


時間回到二○一四年。

當年的台積電,已經創下自家廢水回收率八七%,也就是近年大家耳熟能詳「一滴水用三.五次」的成就,但,為了擺脫競爭者三星的追趕,它的製程,必須不斷從十奈米、七奈米、五奈米挺進,這意味著,它除了每年都要付出數千億元的資本支出,同時間,它需要更多的水,而且是從外部新取得的水。

為什麼堪稱能年省一座水庫水量的台積電,還要對外找水?答案是,它需要的水,已遠超過一座水庫。以寶山二奈米廠為例,其每日用水量九萬八千公噸,這約莫是三十五萬人城鎮的一天用水量,換算成一年用量,則需要三座寶山第二水庫的水,才能滿足它全年生產所需。

然而,在台灣,由於建水庫有生態疑慮,因此二○一六年雲林湖山水庫竣工後,一般認為未來將很難再建新的水庫,「張忠謀董事長當時在內部定調,台積不能跟民間搶水,必須要再找新的水源,」一名親近台積電的科技人士透露。


找鹽廠、海水淡化廠合作都碰壁
最後看向量大又穩供的再生水


一場找水之旅就此上演。你可能很難想像,為了水,接下這個任務的台積電新工處團隊,曾一度遠赴苗栗通霄的海邊,與當地台鹽鹽廠主管溝通,希望將海水製鹽後、已抽出鹽分的冷凝水,能夠讓台積電使用。

「因為這股水的導電度很低、鹽巴也被取走了,所以是相對乾淨、而且量很大的水。」一名台積電供應商告訴我們。

原本,為了就近取水,台積電還一度規畫,要在這座鹽廠旁直接蓋一座晶圓廠,然而,本身是國營事業的台鹽,擔心將這股水賣給單一企業後,會被質疑涉及利益輸送,因此這項取水計畫,最終告吹。

雖然沒成功,但從海取水,給了台積電靈感。後來,他們找上自來水公司,希望能夠以獨立出資的方式,在新竹南寮漁港旁興建一座海水淡化廠,創下台灣本島將海水變自來水的先例,只是這項計畫,後來也擱淺。

「因為這牽涉到海水淡化後,要把這股水打進自來水管線,但當年台灣沒有前例,自來水公司考量風險,所以台積只好放棄,」一名中科科技業人士說。

有意思的是,二一年百年大旱時,水利署就在南寮漁港旁,裝置了臨時的海水淡化機組,讓竹科用水不至於中斷;去年四月,水利署更宣布砸下一百七十七億元,在南寮設立永久性的海水淡化廠,足見台積電當年的想法並非天馬行空。

回到台積電。二○一五年,四處找水受挫的它,主動找上水利署,一名官員告訴商周,在一次雙方會談裡,水利署建議台積電,由生活污水、工業廢水過濾而來的再生水,可能是當下最龐大、也是最穩定的水源,「我們鼓勵他們去使用這股水,以免等待政府開發新水源,曠日費時,影響它的建廠期程。」


▲這是台積電晶圓15廠的廢水回收現場,很難想像這股清澈的水,竟是從台積電的製程污水變來的。

再生水價比自來水更貴也投入
當成「買保險」,如今遠離斷水危機


由於再生水的水價,至少是自來水的兩倍以上,高昂成本一度讓台積電內部猶豫,眾人集思廣益後,「最後我們認為,如果這些水(再生水)不進來,風險只會更高,用再生水,其實是在買保險。」一名曾參與水利署會議的台積電前員工說。

「回頭來看,再生水的成本,台積也是可以接受,因為他們知道,在別的國家設廠,水的成本其實相對比台灣高。」一名半導體人士舉例,像日本的水價是每度新台幣三十元,美國是五十六元,而台灣平均水價僅九元,居全球第三低價。

於是,台積電答應採用再生水,這個決策,讓原本就想發展再生水的政府,終於找到需求大戶。一五年底,《再生水資源發展條例》三讀通過,確立了建再生水廠、使用再生水的法源;一年多後,台積電的五奈米廠環評大會,該公司宣布成為台灣第一家採購再生水、同時將自建再生水廠的科技公司。

從今天的角度看,當年台積電等於點了一把火,形成了今天我們看到的,全台從北到南共十六座再生水廠陸續興建,與其他大企業跟著圈購的熱況,而早早布局的台積電,如今也拿下至少六座水廠的水權,讓它在台灣不至於斷水。

尤其,台灣歷經一五年、一八年、二一年的旱情,已是每隔三年就要面臨缺水危機,由於水與電一樣,只要斷供,無論半導體廠、面板廠、還是化工廠,都將被迫停止生產,身處缺水的台灣,將非常考驗企業找水、甚至造水的能力。

許多企業仍對自己造水、買再生水的成本憂心,但一名台積電前員工告訴我們,走過這一遭後,還是覺得低估了氣候變化,「人定勝天很難,在這種情形下,你採取的動作不能保守,一家企業如果連『持續』(營運)都不行,還談什麼永續?」 閱讀完整內容
商業周刊 2024/4月 第1901期

本文摘錄自‎

台積電花2倍錢也要做!新廠「標配」再生水廠

商業周刊

2024/4月 第19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