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驚奇暴漲後 股價續攻的三大關鍵

英特爾七奈米製程大落後 半導體三強競爭態勢生變

英特爾宣布七奈米製程延後推出,將尋找第三方晶圓代工廠委外生產晶片,此舉讓台積電價量齊揚,站上四六六.五元的短期高點。英特爾的戰略改變,對台積電帶來多少的正面幫助?

撰文‧譚偉晟


▲台積電在董事長劉德音(右)與總裁魏哲家(左)的帶領下,逐漸甩開美中貿易戰與疫情的衝擊,並靠著技術領先取得英特爾的點頭合作。

「台積電漲停了!」七月二十七日是台股的大日子,這天台積電受到英特爾外包計畫的激勵,股價一口氣噴出九.九七%的漲幅,並推動台股加權指數一度突破一二六八二點,改寫三十年來歷史紀錄。然而,價量俱揚、投資人全力追價的背後,外界也好奇英特爾究竟能為台積電帶來多少獲利上的具體貢獻。

但更重要的,是英特爾啟動外包計畫,意味著半導體界的老大哥有意降低晶片製造業務,未來半導體在先進製程的三強──英特爾、三星、台積電,三者之間所產生的實質變化,更值得關注。

七月二十三日,英特爾執行長史旺(Bob Swan)公開承認七奈米製程發展不順,將延後到二○二二年底才問市,並拋出攜手第三方晶圓代工廠的晶片生產外包計畫,這被市場視為是台積電的重大利多。

一位對台積電相當了解的業界人士就分析,過往半導體三強IST(指Intel英特爾、Samsung三星、TSMC台積電),在十幾年前,英特爾與三星都有可能壓垮台積電,「現在三強中的兩強結盟了,這可是天大的事件!」

CPU客戶高歌猛進台積電訂單有望強勁成長

據了解, 台積電去年就開始為英特爾的訂單在準備,除了CPU(中央處理器)產品,其他早已陸續進入量產,「只是內部知情的員工,都被警告不能說。」

這位半導體業界人士說,英特爾與台積電合作已經是事實。英特爾棄守晶片製造,直接投向台積電懷抱,對台積電來說,直接帶來業績大補丸。不僅如此,屆時英特爾因為下單,使得雙方展開在技術與人才的切磋與交流,可能讓台積電更上層樓,更加甩開三星。

半導體龍頭英特爾昔日在晶片製造領域的領先,給台積電極大壓力;今日低頭,決定結盟台積電, 並「奉上訂單」,其實是不得不的防禦動作。畢竟過去以來, 對手AMD(超微半導體)、蘋果、第三方IC公司頻頻進逼,逐漸蠶食英特爾在市場的既有優勢,老大哥的能量也在萎縮中。此次與台積電合作,可以借助台積電一路維持優勢的製程技術,為英特爾搶回落後的市場,穩住一席之地。

若直接從投資價值分析,統一投顧的研究報告認為,這次台積電一方面受惠於英特爾的困境,取得客戶在CPU產品上更多的訂單。另一方面,台積電未來若能與英特爾擴大合作拿下訂單,對獲利的幫助將更顯著。這是台積電股價衝高的兩大關鍵。

這份報告也指出, 台積電的重要客戶、也是英特爾在CPU的最大對手AMD,在二一年將進入五奈米製程;相較之下,英特爾的CPU屆時還處於十奈米製程,製程工藝差距下,使得AMD不斷蠶食英特爾的CPU市場,英特爾為此備感壓力。
如今, 包含採用ARM(安謀)架構自製CPU的蘋果、中國的CPU兩大巨頭海光與兆芯,三者都向台積電投片,未來這幾個客戶可望壯大下,看好台積電前景樂觀,讓統一投顧上修獲利,預期台積電明後兩年的EPS將能達到十九.一八元、二十一.二八元。如果CPU市占率超過八成的英特爾,也把CPU代工訂單下給台積電,對台積電進補程度將更令人期待。

市場競爭壓力大英特爾不得不委外生產

但英特爾是否會將CPU訂單下給台積電呢?以賽亞研究報告指出,目前英特爾已有產品計畫下單給台積電,分別是今年底採用七奈米系列製程量產的GPU(圖形處理器),以及同樣今年底採用五奈米製程量產的FPGA(現場可程式化邏輯閘陣列)產品。

只是以賽亞研究報告也提到,英特爾GPU的訂單量約為一個月五千至一萬片,FPGA則是一個月不到五千片,目前對應製程的投片比率都不到一○%。產業分析師認為,相較於CPU,這兩個都不是英特爾最有價值的產品。

「GPU生產相對CPU簡單,至於英特爾的FPGA是從Altera收購來的,Altera過去就是在台積電做。」該分析師指出,英特爾的CPU設計與自家製程高度連結,若轉由台積電生產,勢必得面對晶片重新設計所需的成本,未來還得透過人才與技術交流來改善。

野村證券投顧的報告則提到,英特爾特殊的晶片設計結構,以及當前的財務困境,是英特爾CPU委外生產的阻礙。產業分析師進一步提到,若是英特爾決定委由台積電生產晶片,必須得以長期投片進行規畫,藉此提高重新開發晶片的效益。

此外, 以賽亞研究報告分析,若英特爾CPU要投片給台積電生產,至少得有一個月一萬至一.五萬片的規模,並且會以五奈米以下製程為優先。但該報告也指出,台積電目前產能已滿,若要擴大資本支出去滿足英特爾的需求,最快也得到二二年。產業分析師也認為, 對英特爾而言, 當前問題是要想辦法阻擋AMD在CPU市場的持續擴張,「英特爾需要用快速的方式因應。」
事實上,根據親近台積電的業界人士透露,英特爾與台積電已經展開合作,「這是事實,在商言商。」過去,英特爾的製程實力一度對台積電形成莫大壓力,如今的英特爾面臨極大的市場壓力,反而會對台積電說:「Don’t kill me, saveus !」(救救我,別把我消滅)。

攜手英特爾台積電占有絕對領先優勢

回顧近年英特爾的發展,從電腦轉進手機的第一個轉型失敗,讓巨大的手機市場拱手讓給ARM; 在成長迅速的AI市場,又被Nvidia(輝達)等新進者搶下先機。盤據已久的CPU市場,如今又面臨AMD、蘋果的進逼,讓英特爾不再有時間優勢,可以慢慢等待製程技術的改善。

「 英特爾不是弱, 是沒時間重整了。」該業界人士指出,英特爾想解決自家七奈米製程不順的麻煩,眼下只有選擇三星或台積電作為第三方夥伴,「劉董(劉德音)是英特爾出來的,不管如何,英特爾對台積電的信任一定大過三星。」英特爾CPU訂單將有極大機會在台積電投片。

若是台積電順利取得英特爾的訂單,統一投顧研究報告評估,只要每取得一○%英特爾釋出的CPU代工訂單,預估可以貢獻台積電營收五六六億元、EPS○.七六元。但同時,台積電也必須先提高資本支出來提供更多產能,這也勢必會讓資本支出占營收的比重超過三五%。

充滿想像力的可能獲利,讓台積電衝出罕見的漲停,更一口氣擠下嬌生,成為全球市值前十大企業之一。若回歸台積電上半年營運成績,目前公布的上半年EPS達九.一七元,EPS表現較去年上半年增幅達八五. 六%。假設以上、下半年獲利「四六比」來看,維持這個成長動能,全年EPS衝上二十元不無可能。

何況,在香港掛牌的中芯國際,本益比高達八十倍,台積電則為二十五倍,而且放眼發展先進製程的公司,全球僅有台積電、英特爾與三星。分析師指出,如今在製程技術上領先的台積電,若能攜手晶片設計龍頭英特爾,所帶來的巨大本夢比,足以成為台積電股價飛漲的第三個關鍵。

「最重要的是,英特爾間接承認不再擁有製程技術的領先地位。」野村證券投顧研究報告如是說,當台積電超越英特爾,靠著技術絕對領先、客戶絕對信任的雙重優勢下,護國神山的股價會走到哪,確實不容小覷,值得緊緊盯牢。

閱讀完整內容
今周刊第1232期

本文摘錄自‎

台積電驚奇暴漲後 股價續攻的三大關鍵

今周刊

2020/第123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