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管制強勢來襲 如何趨吉避凶?
房地產市場意外殺出信用管制,這個被業界視為的政策風暴,將造成自住族群什麼影響?三大專家針對民眾最關心的六項問題一一解惑,並提出趨吉避凶之道。 文/陳雅玲 央行祭出第七波信用管制,除了降低房貸成數,還緊縮銀行可動用的資金水位,力道之強勁,被房產業形容是「全面撲殺」。然而,新政策對不同的購屋需求族群,各有不同的影響。《財訊》整理出市場最關心的六大問題,由樂居科技創辦人李奕農、馨傳不動產智庫執行長何世昌、住商機構企研室執行總監徐佳馨三位專家解答,讓讀者了解這波房市危機,並進一步掌握趨吉避凶的方法。 Q:央行第七波擴大信用管制, 對哪些族群影響比較大? A:這一波央行新的信用管制措施,擴及影響到更多的買方族群。首當其衝的,是將於最近半年或一年內預售交屋的買方,尤其近年崛起的購屋熱點,包括苗栗、竹南、頭份及雲林高鐵、嘉義高鐵、彰化等區域,屬於第二戶的房貸成數大幅降至五成。 其次是換屋族,如果購屋地點屬於原本非特定區域,又房價達央行規定高級住宅門檻,等同貸款最高成數直接降至三成,還沒有寬限期。這波房市上漲,台中、新竹許多縣市房價輕易就突破四千萬元門檻,單坪六十萬元買六十坪外加兩個車位就達四千萬元,換屋族等於一下子就要拿出七成自備款。 再者是名下有屋但已還清貸款,以及繼承長輩遺產者,都被央行視為有屋者,購屋貸款無寬限期。此外,近年時興購買微型商辦或店面的置產族,雖然商辦不在管制範圍內,但能購買商辦者通常不是首購,並不在銀行列為優先保障放貸的對象,申貸撥款是不是會有所限制或有利率較高的問題,它的影響程度可以持續觀察。Q:所謂有房屋者第一戶沒有寬限期, 如何認定屬於有房者? A:金融機構認定自然人名下有無房屋,是以「全國財產稅總歸戶財產查詢清單」借款人名下有無建物(包括建物權狀未含『住』字樣者)來確認。換句話說,名下房屋認定不是以住宅為要件,不論辦公室或農舍都適用此一規定。 至於,若出現家族共同繼承持分房產的狀況,造成「自然人名下無房貸,但有持分房屋」,也屬於有房者。不過,根據央行最新指出,若持分比率低於換算面積未滿四十平方公尺且戶籍未設於該處者,則可視為無自用住宅。 Q:先前說銀行限貸可以找農漁會等單位申請,是否會受影響? A:先前銀行受限《銀行法》第七十二之二條緊縮房貸,專家建議考慮非《銀行法》管控的單位,像是各縣市農漁會、中華郵政、信用合作社等等,比較有機會申請到房貸。但央行所管轄是全台金融機構,上述這些單位也適用此次的信用管制,房貸成數降低,而且目前房貸利率普遍高於牌告利率二.二%,除非是被列為優先撥款的族群,例如首購族、新青安或已核貸完成的,否則購屋者房貸利息都提高許多。 Q:如果已經在簽約要換屋, 真有換屋需求,該怎麼辦? A:換屋族因家庭成員增加有換屋計畫,目前央行仍延續先前「先買後賣」的換屋族協處條款,須向銀行簽訂切結書,保證在一年內賣掉現有房屋,貸款成數可不受「二房」五成的貸款限制,影響是寬限期取消。至於實際可貸成數,端視個人條件與銀行核貸狀況。 不過,業界認為,即使有這項協處條款,在一年內要完成賣屋動作,包括出售、產權移轉登記、清償債務並塗銷第一戶房貸抵押權等程序,時間很緊迫,更何況這只是賣屋,還沒有買屋換屋。若要在短時期內完成賣、買這兩個動作,其實隨著房市氛圍轉變,風險相當高,換屋機會變得難了許多。 Q:經過這次央行打房,房價是否有下跌的機會?可以進場搶便宜嗎? A:今年是房市風險相對高的一年,七、八月有限貸令之亂,九月是央行第七波選擇性信用管制,整個市場信心面大受衝擊,預計今年第四季房價會有鬆動的可能性,幅度可能在五%以內,中古屋與預售屋同樣會受到影響。 在短時間之內,成屋暫時還看不到大幅度的降價,至少需半年到一年之間。主要原因是政策才剛推動,屋主心態還沒這麼快調整,除非是屋主原本就想賣屋而降價;其次是政策需要時間發酵;再者,不論成屋或預售屋市場供給量並不高,主要受房地合一稅二.○新制影響,房屋高稅率閉鎖期至少五年。 若想進場撿便宜,反而不是成屋,而是快要交屋的預售屋;因為有些投資客會撐不住,或是賣方因房價漲一波有意合約平轉或少賺一點獲利出場。只不過這類型產品須先向建商確認是否可辦理移轉,而且是去年六月三十日以前取得的預售屋,屬於不須申請即可轉讓。 但必須注意的是,想進場購屋搶便宜,最好不要過於樂觀,主要是現在銀行的房貸額度逼近滿水位,即使是首購族,仍有實際案例發生原本可以貸到八成,之後再詢問銀行,一家成數變成七成五、另一家是七成,新青安利率也沒有一.七七五%優惠。現在買房就是要手上現金夠多,有充裕的自備款,才能確保首購沒有意外發生。 買房最好不要急於一時,如果有意買中古屋的話,也不是在家坐著等跌下來,而是要多看、多聽、多和仲介打交道保持聯繫;如果真的有便宜物件的話,就可以趕在上架之前收到訊息,這樣才真的有機會撿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