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注資紛喊卡 新創圈美好泡沫幻滅
掛牌取消、市值砍半,成長強勁仍遭降評
全球股票市場遭遇熊市肆虐,新創圈也無法倖免,當公司成長停滯,投資人紛紛離場,泡沫恐怕即將破滅。
譯者‧連育德
艾琳‧葛瑞菲斯(Erin Griffith)
《紐約時報》記者,關注科技與新創公司相關報導。
今年初,新創企業還滿心期待著掛牌上市、市值大漲,沒想到股市後來一路狂瀉,又是俄烏戰爭開打、又是通膨飆漲、又是利率攀升。新創企業不但上市不成,反而落到刪減成本與裁員的下場。
大家也開始拋售新創企業股,未上市股票交易平台EquityZen創辦人海斯立(Phil Haslett)說,愈來愈多人急著賣出手頭的新創企業股票,今年第一季的賣家數,比去年同期增一倍。有些獨角獸企業(市值十億美元以上)的股價近幾個月重挫,跌幅達二二%到四四%不等,「這是市場過去十年第一次出現這麼久的回檔。」他說。
也就是說,新創圈過去十年的資金熱潮浮現退燒跡象。每天看到新聞報導又一家新創企業裁員,相關評論隨之在社群媒體四起,示警經濟即將陷入衰退。持有新創企業股,曾經是賺大錢的保證,如今卻被看成是賠錢貨。
閱讀完整內容
市場釀恐慌情緒〉新創大幅裁員、宣布歇業比比皆是
這個轉變來得很快,根據追蹤融資趨勢的研究機構PitchBook,美國創投融資金額今年第一季達七一○億美元,較去年同期下滑八%。追蹤企業裁員的Layoffs.fyi網站指出,今年以來,至少有五十五家科技公司宣布裁員或歇業,遠高出去年同期的二十五家。根據首次公開發行(IPO)研究機構復興資本(Renaissance Capital)數據顯示,截至五月四日,IPO數目比去年同期大幅萎縮八成。
網紅喊話影音平台Cameo、職涯服務公司On Deck、金融科技公司MainStreet等新創企業,日前陸續裁員至少兩成員工。支付公司Fast與線上醫療供應商Halcyon Health在四月突然宣布歇業。生鮮雜貨配送平台Instacart的市值曾經排名新創圈前段班,去年更一度高達四百億美元,但今年三月已大跌至二四○億美元。
「過去兩年的硬道理,突然全都失靈了。」創投公司Headline的史林(Mathias Schilling) 說:「不計代價的成長模式,在投資方眼中已經不夠。」
科技龍頭也蒙塵〉亞馬遜、網飛股價皆跌破疫前水準
回顧過去十年來,新創企業市場也經歷過類似的「恐慌時期」,但每一次總是能東山再起,締造新高紀錄。市場也不乏資金,能讓虧損的企業繼續營運下去,根據PitchBook數據,創投基金去年便籌得一三一○億美元,創下新高。
如今局勢已經生變。除了經濟利空因素紛陳之外,市場也逐漸瀰漫看淡氣氛,認為新創圈過去幾年熱過頭,泡沫恐怕即將破滅。利率在過去十年徘徊低檔,投資人得以追捧成長性高的新創企業股,但這樣的時光不再,加上俄烏戰爭帶來總經變數,通膨短期也難以降溫。即使是科技龍頭也灰頭土臉,亞馬遜(Amazon)與網飛(Netflix)股價雙雙跌破疫前水準。
投資方與企業主陸續在社群媒體提出示警,直說市場氣氛有如二十一世紀初的網路泡沫,市場恐怕大幅修正。
有鑑於目前市況仍不明朗,幾家創投業者已經暫停注資。去年參與約七十筆融資案的D1 Capital Partners,今年對企業創辦人表示半年內不再投資,其他創投公司則考量股市跌勢,陸續調降持股企業的評價。Better Tomorrow Ventures的投資人莫納 (Sheel Mohnot)說,公司投資了八十八家新創企業,但近期調降了七家的評價,創下單季新高。殊不知短短幾個月前,創投公司還苦苦要求企業創辦人接受注資,拿錢拓展營運。
新創圈一片愁雲慘霧,總公司位於紐約的房貸新創公司Knock,二○二一年將營運據點從十四座城市拓展到七十五座,原本計畫透過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掛牌上市,市值預估二十億美元,沒想到股市在去年夏天開始波動,公司只好取消計畫,改成考慮出售給一家大型企業。
去年十二月時,對方股價腰斬,中斷收購計畫,Knock最終在今年三月從既有投資方籌得七千萬美元,二五○位員工裁員近半,債務增加一.五億美元,市值被投資方估為只略高於十億美元。
Knock公司創辦人兼執行長布萊克(Sean Black)說,過去一年有如坐雲霄飛車,但公司業績持續成長,只不過,許多投資方並不領情。「想到就令人洩氣,明明公司的營運表現很優異,但投資方只看每天的股價做決定。」他說:「公司有好的題材、好的成長性,但卻打不過市場動能。」布萊克說,他的公司並非特例,「大家這段期間都很低調,覺得很難堪,不願意多談。」
創投公司Pear VC人資長博恩寶(Matt Birnbaum)說,新創企業必須小心控管員工對公司股價的期待,他預計有些人的美夢會泡湯。「年紀在三十五歲以下的科技人,這輩子可能從來沒看過市場低迷的模樣。」他說:「他們已經習慣股市一路漲漲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