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長溝通表達,讓你無往不利
許多研究調查到頭來都會歸納出一個結論,那就是演講對於業務的成功與否,攸關緊要。其中最知名的一份報告,就是全美大學與雇主協會(National Association of Colleges and Employers)一年 一度所作的調查。2013 年,這項調查在「工作展望」部分中,針對 244 位雇主提出問卷,結果發現雇主在甄選人才時,考量的第一要件就是「在組織內外用言語溝通的能力」(總分5 分,得分4.63)。報告顯示,「理想的人才必須擅長溝通,能作決策並解決問題,並在團隊中發揮工作效率。」 要是你還不相信,不妨看看演講的能力對本書兩名作者造成的影響。X世代的唐納文和千禧世代的艾佛瑞天生都不擅長演說,其實沒有人天生就能滔滔不絕。不過我們倆都參加了國際演講協會,在這個回饋豐富的環境中花了無數時間練習,收穫豐碩。唐納文運用演講的技巧在傳統的企業環境中獲得優勢,而艾佛瑞如今則發揮演講才能,成為專業演講人和創業家。1998 年,唐納文由半導體工程師轉行作半導體產業分析,他必須克服自己面對群眾的不安,學會在公開場合中演講,才能在事業生涯中再上一層樓。在一般人聽來,這可能只是無足輕重的一小步,但對他來說,卻是奮力一躍的舉動。他再也不能躲在自己的小隔間辦公室裡悶頭工作,因為新職務使他必須經常向高階主管作報告,並且面對廣大的群眾進行演說。
一天午休,在加州聖荷西顧能(Gartner)公司工作的唐納文,初次在辦公室裡參加了國際演講協會的會議,他刻意挑選後面的座位。這樣的情況持續了很久,直到最後,兩位同事約書亞.雷諾茲 (Joshua Reynolds)和葛蘭特.杜布瓦(Grant Dubois)死命把他強拉到前面,讓他發表一兩分鐘的即席演講。這第一次演講對他和觀眾,都是不堪回首的可怕經驗。
唐納文參與國際演講協會15 年來,在演講方面獲得豐收,也加速了他的成長,使他躋身企業領導人。如今他已是市價16 億美元大企業集團的行銷副總裁,領導全球各地共50人的團隊。
唐納文加入國際演講協會是為了保住工作,2010 年後期加入的艾佛瑞則是為了磨練面談的技巧。當時還沒找到工作的他身無分文,連第一年不到100美元的會費都得靠老爸接濟。艾佛瑞第一次參加國際演講協會會議時,對陌生人提供溝通協助和領導建言的範圍深廣,大開眼界,而他的辛勤耕耘也開花結果,幾個月後就被奧勒岡州特殊奧運(Special Olympics Oregon)聘為行銷經理。
當時艾佛瑞在語言溝通技巧上,依舊仍需改進。他開始工作不到幾週,就為相關活動接受電視訪問,但是當晚艾佛瑞看到自己在電視上的表現,不由得大感難為情。他在鏡頭前的兩分鐘,說了無數次「就像」等口頭禪。他下定決心醜態不能重演,此後在重大演講之前,一定會先在國際演講協會的常會中先行練習。
2011年下半年的一個週六上午,艾佛瑞看了兩小時的YouTube 之後,正巧看到國際演講協會世界演講比賽中一名參賽者的影片,他決定自己也要參賽。儘管國際演講協會擁有溝通與領導兩套正式的訓練系統,但艾佛瑞覺得非正式的「競賽系統」因為有壓力,而且能不斷地磨練改進,反而使他的演講能力迅速提升。在2012 年的各級比賽中,他持續練習並採納專家的意見,而苦心的訓練在工作上亦有斬獲,他在6月被升為總監。兩個月後,艾佛瑞以25 歲之齡,成為歷來最年輕的國際演講協會世界演講冠軍,這樣的成績對「唔,就像,你知道」這種口頭禪不斷的世代,的確不錯。
摘冠後,第二天一早,艾佛瑞接到269 封電子郵件,邀請他到世界各地演講。雖然雇主支持他,讓他彈性工作,但艾佛瑞明白:一心二用到頭來可能一事無成。2013 年初,他辭去工作,成為全職的專業演講人和訓練師,幫助他那個世代的青年改善溝通技巧。
雖然我們兩人可以胸有成竹地說,不斷進步的演講能力是我們成功的最大要素,不過我們只是兩個例子,而且也並非位於事業的頂峰,因此,我們還需要舉出其他知名的國際演講協會會員,其中包括美國家喻戶曉的政治評論節目《硬球》(Hardball )主持人克里斯.馬修斯(Chris Matthews)、蘇珊.柯曼乳癌基金會(Susan G. Komen Breast Cancer Foundation) 創辦人南西.布林克爾(Nancy Brinker,蘇珊之妹),以及曾任陶氏化學(Dow Chemical)公司總裁兼執行長的保羅.歐瑞菲斯(Paul Oreffice)。
對於沒聽過國際演講協會的人,我們用組織的宗旨說明如下:「國際演講協會(Toastmasters)是非營利的教育性組織,旨在透過全球會議網路,訓練溝通、演說及領導能力。」到2013 年7 月1 日為止,共有超過29 萬2 千人參與,每週在全球122 國共14,350 個分會舉行一次例會。
國際演講協會是由勞夫.司麥德禮博士(Ralph C. Smedley) 在20 世紀初所創,他於1903年由伊利諾衛斯理大學(Wesleyan) 大學畢業後,在(YMCA)伊利諾州布魯明頓(Bloomington)的青年會分會擔任教育主任。他注意到贊助人在公眾場合演說時往往欠缺技巧,就連在宴會時舉杯相祝(toast)的祝詞也說不好,因此他成立了一個俱樂部,讓年輕人練習簡短的演說,並且當場由同儕講評。 後來,司麥德禮調到另一個分會,一路朝美西發展,也在各地成立新的國際演講協會分會,吸引青年會的贊助人和當地商界的專業人士,提升他們的人際和業務溝通技巧,只可惜每個分會都在他走後各自解散,未能持續。
1924 年,司麥德禮先生來到加州聖塔安娜(Santa Ana)擔任青年會的祕書長,他再度創立了國際演講協會分會,不過這回分會和他的理念持續了下去,兩年內,第二個分會在附近的安納罕 (Anaheim)成立。到1928 年,美國各地及海外的分會已經破百,個人會員數在1982 年10 月一躍而破十萬,並且持續增加中。
儘管國際演講協會一直到1973 年才開放女性會員參加,如今卻成為最多元的公共服務組織,不分性別(會員中52% 為女性,48% 為男性)、無視年齡(會員平均年齡48.8歲,不過25% 的會員年齡在18至24歲之間)、不重收入、不管教育程度、也無視殘障與否。種族、宗教和性傾向亦不在考量之列,只要有興趣提升演講或領導的能力,任何人都來者不拒。
如今國際演講協會和飲酒祝詞已經沒有什麼關聯,這並非由講師帶領的課程,也沒有固定的註冊日期,相反地,參與訓練完全出自於自動自發,總共分為三種訓練系統:溝通、領導和競賽系統。儘管大部分會員都加入溝通訓練,但也有人參與了三種訓練,對於努力自我提升的人,每年只須繳交不到100 美元的會費,投資回報卻無限大。國際演講協會常年的練習讓你能夠持續鍛鍊演講技巧,尤其是敢於面對恐懼。
國際演講協會教導的內容包括: 如何作個人告知性的演說 (informational speech),以及如何在企業環境下作說服性的報告。 國際演講協會的演講訓練初步要求是完成《合格溝通》(Competent Communication)手冊中的十個演講。這本手冊一開始是培養新手演講人在大庭廣眾之下演講的信心,為了讓滿懷恐懼的新手演講人達到目標,往往會鼓勵他們分享生活或工作中的小故事。在他們克服恐懼後,再面對語言和非語言表達的各種層面。前八次演講的內容不如表達重要,不過到最後兩次演講時,重點有了變化,這兩次要做的是 發表說服和啟發性的內容。隨著演講人晉級到高階溝通資格後,他們也會學習如何作科技報告、鼓勵討論,以及管理方面的演說。
參與國際演講協會會議就像上健身房或作瑜伽一樣,善意的人會建議你反覆舉起最重的重量,或擺出一些在其他場合看起來可笑的姿勢,這麼做的重點是要建立力量、彈性和肌肉的記憶,讓你能更自在有力地生活。一旦你學會超越戲劇的極限,淘汰冗言贅詞,那麼口頭 和非口頭的表達就成了第二天性,讓你能輕易地作出完全以內容為重的業務報告。
國際演講協會的講評讓演講人透過挑戰成長。知名的會員大衛.霍布森(David Hobson)說明了協會的回饋精神:
批評(criticism)很容易,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時時刻刻都聽得到批評。然而批評是懦夫的語言,是負面的,即使是評論(critique,這是非國際演講協會會員所用的詞),因為是批評分析,聽起來也像貶抑之詞。然而講評時段(evaluation)則考量了演講的價值和長處,並以有用的建議提升其價值。
在國際演講協會學習演講和領導的過程中,批評攸關緊要,但它富有建設性,並以支持演講人的方式表達出來。無效的批評只會簡單地告訴演講人:「你的眼神接觸不佳。」但有效的講評則會提供演講人成長所需的建設性回饋。國際演講協會採用的方式是告訴他們:「我注意到你邊演說邊掃視觀眾,下次應與個別觀眾保持視線接觸,而且眼神須持續逗留三秒。」
本書的目標是補足國際演講協會經驗和專業演講講師課程之間的不足,要達到這樣的目的,我們解析了11 位國際演講協會世界演講冠軍的內容和表達技巧,並且整理彙編。這些專家都是擅長啟發的故事敘述大師,而他們的技巧則可應用在形形色色的演講場合。
就算不是國際演講協會的會員,也能運用本書所學,在工作上搶得先機,不過我們依舊鼓勵你加入國際演講協會,以便在安全、建言豐富,且花費不多的環境裡練習。對於已經加入組織,並有意進軍世界演講比賽的成員,我們也在書末提供了一套特別的訣竅作為參考。
許多自學書籍在每章最後都會提供練習,我們的訣竅也可兼作練習之用。在看到深得你心,對演講有所助益的實用技巧時,請持續練 習到熟練為止,接著再繼續進行下一個實用技巧。我們也把所有的實用技巧整理出來,列在書末可供迅速查閱。
現在就要開始藉由演講,讓你的事業超光速地發展,未來成為我 們所舉的成功範例。
第一章 選擇具有啟發性的主題
Tip 1 :認清演講的目的。
演講所面臨的最大挑戰,除了克服恐懼之外,就是選擇一個打動人心的題目。就連世界演講冠軍藍斯.米勒(Lance Miller, 2005*)也不例外,他說:「我想要由自己這一生的逆境中,找出可以傳達人生訊息的演講題目,可是卻挫折連連,因為我的人生並沒有發生過太嚴重的困境。我出身美滿的家庭,受過良好的教育, 擁有不錯的工作,這能給人什麼啟發?」米勒這席話透露出:他把演講的目的放在選擇題目之前。找出你工作和演講的目的,兩者之間擁有極其相似的關聯。 一談起工作的目的,幾乎每本書或每篇文章都會提出同一個意義深遠的建議—找出你真正的使命,並選擇能兼顧三者的職業:他人所重視的是什麼?你所擅長的是什麼?以及即使不考慮金錢報酬,你依舊樂於做的是什麼?找出你演講的目的更是舉足輕重,因為如果你工作的目的錯了,浪費的只是你自己的時間,但若你演講的目的錯了,浪費的卻是每個與會者的時間。因此,選擇演講的目的,首先應該著重於別人所重視的是什麼。
好演講應具備主要的通用目的
一場演講對他人的價值在於對觀眾知識、行動和情感的衝擊,國際演講協會稱為演講的通用目的,並要求每一場演講應該達到以下其中一種目的:告知、勸說、娛樂或啟發。雖然大部分演講都融合了這些目的,但好的演講應該具有一個主要的通用目的。不論在個人或工作環境中,以「告知」為主的演講最簡單, 但卻也最不能感動人。工作報告大多屬於此類,預算審核和計畫進度報告都屬於這個範疇。
以「啟發」為主的演講在個人和專業兩個領域都很有價值,經典範例是執行長在公司大會中,向全體員工說明他對明年的願景,或者業務主管宣布新的季獎金計畫。不過啟發性的演講對缺乏權威地位的同事更為重要,你必須推銷你的想法啟發他人,讓他們相信支持你對他們和整個公司都有益,才能得到同部門同事和跨部門夥伴的協助。
以「娛樂」為主的演講通常限於個人領域和輕鬆的工作談話,不過在正式工作場合有時也需要這樣的演講,其中一個例子就是在公司節慶聚會餐後的即席演講,但這類演講往往無意讓觀眾留下長久的印象,純粹是為了創造輕鬆愉快的氣氛。
「說服」才是最有價值的演講目的,這類演講要勸某人改變信念,為你的想法投入時間和金錢,或者採取行動。比如你是零售 經理,要說服員工以某種方式招呼顧客,希望藉此提升業績。又或者你是平面設計師,要勸客戶請你主持他的下一個計畫。不論如何,你都會先交代整件事的來龍去脈,然後檢討各種解決問題的方法,最後以關鍵的字眼證明你的建議確實有其價值。 綜合上述,你演講的目的是什麼呢?
Tip 2 :選擇符合觀眾需求和興趣的核心訊息。
能晉級世界演講賽決賽的人都知道,儘管比賽規章並沒有規定演說要有什麼目的,但他們的觀眾,包括裁判在內,都希望得到啟發。米勒參賽13 年連連敗北,最後他不再以自己的期望為重,而是考慮觀眾的需要,沒想到反而有了突破。「我問自己,『我學到了什麼?是什麼改變了我的人生,讓我想與其他人分享?』我突然想到,如果我們能夠彼此認可,互相找出哪裡做得對,而非哪裡出了錯,這個世界就會更加美好。」國際演講協會建議所有的演講不只要有一個主要的一般目的,同時也要有一個特殊的目的,在這裡,我們用「核心訊息」或「中央觀點」取代「特殊目的」一詞,因為不同詞語反映出演講者希望觀眾所知、所感覺,或所做的目標。新手總是在演講裡填滿太多核心訊息,而米勒那番話則說明了他以觀眾為重心,將重點精確地放在認可他人的單一目的上。
本書引用的每一篇世界演講冠軍的講稿都配有一張表,上面列出四項重要的數據。在閱讀每篇講稿時,請參考其中每一個字如何以核心訊息作為依附的主幹,並須注意在短短的時間內,每位演講人所述故事的深度和廣度,以及每分鐘講多少字的配速。最後,不論演講的題目多麼嚴肅,都可以找出用來輔助訊息傳達,而且次數頻繁的幽默之處。 ···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