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個月 存妥至少3個月的生活開銷,以支應突然被裁員的風險。
平常打好4劑「預防針」, 突然失業也不至於太狼狽
這2年全球籠罩在裁員陰影下,今年台灣感受更深,在短期前途未卜的狀況下,只能在未失業時多做準備。
編譯.整理| 吳美欣 編輯|王宥筑、楊修 圖片提供| Pexels
從去年底開始,科技公司推特(Twitter)、Meta陸續裁員。今年這波浪潮也延燒到台灣,2月底記憶體大廠美光(Micron) 就解雇了500餘人、3月初Google台灣也配合全球政策,裁掉6%的人力,相當於180人。
倘若科技業裁員的新聞不讓你意外,那麼其他相對穩定的產業,也在把員工請出家門,這也許會讓你有理由坐下來,正視問題。例如,製造大廠3M公司,今年初宣布裁撤2500人;2月時,娛樂業龍頭迪士尼(Disney)計畫砍掉7000人,物流業者聯邦快遞(FedEx)更將大刀資遣10%以上的資深主管,且該公司自去年6月以來,在全球已裁掉1萬2000人,受影響的人數與科技業差不多。
更糟糕的是,這些裁員通常都突如其來,早上收到訊息,下午你就得打包走人。《紐約時報》(The New YorkTimes)報導,面對前景不明的景氣,你無法預測自己是不是下個被踢出公司的目標,但可以先思考:如果我是下一個,現在可以做什麼準備?
公司砍掉各種薪資福利,可能是縮編的前兆
綜合各產業員工、職場教練的建議,你能採取以下計畫:
1.留意裁員徵兆:如同你會常常檢視自己的戶頭狀況,你也需要了解公司的財務體質。如果你待的地方會定期舉辦員工大會,試著詢問公司是否達成財務目標;若是上市櫃公司,財務狀況都是公開資訊。當企業有異常虧損,或財報不太樂觀,就需要當心。
根據《Business Insider》報導,裁員的另個跡象是,公司績效考核變嚴格、突然限制你的工作時間與地點、加薪時程放緩,或取消特定的員工福利也可視為撙節人力成本的兆頭。
2.隨時做好求職準備:專注工作之餘,也要隨時更新你的求職資訊,像是在LinkedIn頁面上傳新的個人照片、重新撰寫簡介、更新專長等等。
《富比士》(Forbes)表示,建立自己的人脈網永遠不嫌遲,你可以在求職網站上寫清楚聯繫資訊,最好每月或每季分享你的工作成果,向現職的公司以及潛在雇主展示工作價值;在簡介中加入關鍵詞,也能增加別人接觸到你的機會。
公司空間勿放私人資料,避免登入權限突被取消
3.電腦用途公私分明:由於疫情期間實行混合辦公,許多人會用公司電腦處理私人任務,《紐約時報》提醒,這會讓你的個資承擔外洩風險,而且假如你突然被解雇,可能會無法拿回自己的個人資料,包括照片、私人檔案等等。
「絕對不能把任何個人資料,放在工作用的雲端空間。如果你的帳戶所有權被轉回公司,你就會失去那些資料了。」Google數據服務團隊Data Liberation Front 創始人布萊恩.菲茨帕特里克(BrianFitzpatrick)提醒。
建議處理個人資料時,就用自己的電腦;或者將資料儲存在私人的雲端空間或隨身碟,即使被裁員,你也可以留著工作成果與人脈資料。
4.準備足夠的「麵包」:《財星》(Fortune)建議,至少擁有足以應付3個月開支的存款,包括信用卡帳單、房屋貸款、固定支出費用等。更謹慎一點,可預留6個月開銷的金額。提前做好這些準備,就像發現天氣轉陰,事先帶傘出門,大雨落下時就不至於太過狼狽。閱讀完整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