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印表機做到充電樁 泰金寶的變色龍戰略

台商教戰2》泰國躍最大生產基地


比別人更早選定設廠泰國,如今泰金寶已佔金仁寶集團六成營收。媲美陸廠的高度自動化,加上什麼都能做的變色龍功力,在供應鏈急速變化下,讓客戶無痛轉移。去年營收逾1800億,年增率創新高。

文/劉光瑩 攝影/王建棟
很快,明年第一季起,電子五哥之一的金仁寶集團,最大的生產基地,不在中國、不在台灣,而在泰國。

清早七點半,曼谷西郊碧武里府的泰金寶廠區,穿著綠色制服的工人動作迅速,準備開始一天工作。

他們魚貫進入兩座戒備森嚴的新工廠,記者想接近,卻被警衛喝止。因為這裡組裝的是全球知名品牌的智慧穿戴裝置。

距廠區不到五分鐘車程,是十五萬坪新廠區,將生產智慧穿戴裝置、充電樁及網通設備,明年第一季,這裡將成金仁寶集團最大生產基地。新廠區更滴水不漏,廠房與食堂間用封閉空橋連接,就是為了杜絕機密外洩。

「六個月內就能開始生產,」泰金寶總經理鄒孔訓自信地說。他猶如帶兵打仗的將軍,走路與說話速度都是一.五倍速。

這樣的速度,讓泰金寶三十四年來如同變色龍一般,從計算機、印表機,到行動刷卡機、充電樁,再到智慧手錶,什麼都能做。如今泰金寶已是東南亞最大電子代工廠,貢獻金仁寶集團六成營收。

泰金寶去年營收一八一八億台幣,年增率三成創下歷史新高。

接新單的那段時間,鄒孔訓都睡在辦公室。「兩個月內找齊一萬名工人,」他也強調,泰國政府為了急單,大力協助從緬甸、寮國引進勞工,員工數比五年前翻倍。

泰金寶能抓住兩次變化,十多年來,恰好都跟中國有關。一次是競爭對手變了,一次則是客戶需求變了。


▲泰金寶總經理鄒孔訓為因應強大對手,十多年前就大舉自動化,整間工廠都是機械手臂。

大舉自動化,看齊比亞迪

在泰國,泰金寶生產環境先進,是少數全空調廠房。鄒孔訓記得,全空調廠房剛啟用時,很多員工上班第二天馬上請病假,原來他們沒吹過冷氣,第一天上班就感冒。

上一個世紀,跟著前總統李登輝的南向政策到東南亞設廠;本世紀,許多台商搶進中國投資,金仁寶集團董事長許勝雄卻認為,這般不斷逐水草而居,沒有停止的一天。

泰金寶代工品項多,很多客戶得找第二產地,於是選擇留在泰國,成為客戶差異化策略一環。

鄒孔訓帶記者參觀,兩年前落成的戰情室。機台生產數據都展現在大螢幕上,生產流程由電腦控管。

走進高度自動化的生產線,每天二十四小時都能見到幾千支機械手臂與員工協同跳舞。

自動化讓人工成本大減。例如一款機上盒的生產線上有二十支機器手臂,十年前原本需要一百人,現在只需要不到三十人。

印表機的自動產線,二十秒就可完成一塊電路板,比過往快一千倍,而且幾乎所有電腦數值控制(CNC)車床、夾治具都自製。

泰金寶十二年前展開自動化,源自一趟中國之旅。當時,鄒孔訓去參觀中國家電大廠TCL,「我嚇一跳,自動化程度比想像中高很多,」他感受威脅,決心勵精圖治,「我把立訊和比亞迪當成假想敵。」

跟陸廠一樣的自動化程度,讓泰金寶可以與中國工廠一拚。而五年前中美貿易開戰時,外商客戶訂單可以無縫轉移。

不僅是地緣政治,泰金寶的客戶產業也變了。

鄒孔訓指著一間正在改裝的廠房,原本做網通產品的產線,明年將改做電動車充電樁。客戶是新創公司,名列美國充電樁前十大品牌。

這家客戶原本考慮找金仁寶集團的康舒,但康舒充電樁主要在台灣生產,這與客戶「大中華加一」,必須在中港台之外有工廠的政策違背,讓客戶很猶豫。


▲泰金寶已成金仁寶集團經略全球的核心,重用在地智慧是跨文化管理員工的精髓。

因應去中化,區域運籌升級

此時,集團就發揮奇效。金寶電子總經理陳威昌介紹客戶造訪泰金寶,因為看到自動化程度高,又有集團的康舒與仁寶支援研發,訪廠當天就談定生意。

變色龍的功力,是無所不能做。金寶過往主力是印表機、儲存設備、網通產品;但疫情與氣候變遷催生新產品。

陳威昌說,目前印表機、儲存設備、網通、智慧穿戴與手持式收銀機,各佔五分之一業績。明年開始生產充電樁後,預期將在二○二五年成為第六大支柱。

為什麼泰金寶可以成為分散供應鏈的贏家?祕訣無他,就是在泰國蹲夠久。

問陳威昌,哪些客戶來了?「現在應該問:還剩誰沒來?」他笑說,近期幾乎每個月都得帶新舊客戶去泰國看廠。
台幹太性急,給泰籍幹部搞定

跟這兩年才宣布去泰國新建廠,從決策、購地、建廠到生產,還得花兩年的競爭者相比,金寶泰國新廠的土地,早在二○一九年就買好,等於是守株待兔。

「我們有地、有人、有經驗,一年內就可量產,後面還有很多產品等著,」陳威昌露出神祕微笑。

隨著韌性供應鏈,分散式工廠變為主流,原本只是許勝雄第二產地的泰金寶,如今更是金寶佈局全球的大腦中樞,從菲律賓到巴西廠,都在鄒孔訓麾下。

泰金寶兩萬多名員工,可說都是鄒孔訓帶出來的。但從二十年前起,他就將泰國廠的生產與管理經驗,輸出到美國、墨西哥、巴西、馬來西亞與菲律賓各地。

他很早就發現跨國管理不易。鄒孔訓回想,九○年代剛在泰國投資時,常因台幹或陸幹急性子而時有罷工。

「我自己知道我個性很急,」他說,因而訓練泰國幹部,協助做文化轉譯,讓溝通順暢。

甚至發展出「文化配對」策略。台灣幹部抱怨菲律賓員工動作慢、難溝通,但泰籍幹部卻說,「完全沒問題,跟泰國人差不多。」借力使力,是多文化管理的祕訣。

台灣出發,泰國練功,經略全球。不只生產策略如變色龍一樣靈活,泰金寶的用人,也因地制宜。他們的變形,沒有停止的一天。 閱讀完整內容
天下雜誌2023/10月 第784期

本文摘錄自‎

從印表機做到充電樁 泰金寶的變色龍戰略

天下雜誌

2023/10月 第78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