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進印度 商機無限【封面故事-經貿透視】
印度,一個擁有13.4 億人口的世界第二大國、第六大經濟體,正因該國政府全力推動經濟及產業轉型,而持續磁吸全球企業及投資人的目光。然而這個與臺灣距離4,500 公里的古老國度,卻讓大部分的臺灣企業感到遙遠及陌生。
在印度總理納倫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推動的「印度製造(Make In India, MII)」政策的推波助瀾下,印度正試圖藉由降低海外直接投資的門檻及限制,爭取外國企業至印度投資及設廠,同時引進高科技設備及技術,來提升其基礎設施,並強化印度國內製造業之生產能力及產品品質,以推升製造部門的技術升級及產業轉型,最終使印度成為全球製造中心。
國際貨幣基金(IMF)2018 年4 月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World Economic Outlook, WEO)」資料顯示,印度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在2017 年第一次超越法國,一躍成為世界第六大經濟體。2017年印度的GDP 達到2.6 兆美元,在過去十年內翻漲了一倍。而在印度政府所公布的經濟數據中表示,2018 年第二季(4-6 月)的GDP 成長率達8.2%,也顯示印度是世界上增長最快的主要經濟體。
產業轉型 重點扶植製造業
近年印度在政府強力支持下,積極扶植國內製造業。更推行MII 政策,望藉由降低海外投資門檻,爭取外國企業至印度投資設廠;同時更推升製造部門技術及產業轉型,使GDP 總值及稅收大增。
▲韓國品牌廣告滲透率極高,搶占新德里機場。
印度總理納倫德拉. 莫迪(Narendra Modi)於2014年5 月的國會選舉中,取得選舉壓倒性的勝利,並於同年9 月25 日起推行「印度製造(MakeIn India, MII)」政策。在發展製造業的政策強力支持下,莫迪政府預期將目前製造部門占約GDP 總額的16 % 提升至2025年的25%,並歸納出28 個部門,以作為MII 政策的重點扶植產業。
該政策的主要目的,是藉由降低海外直接投資的門檻及限制,爭取外國企業至印度投資及設廠,同時引進高科技設備及技術,來提升其基礎設施,並強化印度國內製造業之生產能力及產品品質,以推升製造部門的技術升級及產業轉型並增加國內就業機會,推升GDP 總值及稅收,最終使印度成為全球製造中心。MII 政策在印度政府持續支持下,預期將會有愈來愈多的輔助策略來促使外資投入, 例如:提高產品或零組件關稅、增加政府採購案中印度製造商品的比重等。也因此, 有愈來愈多的外資企業為掌握印度龐大內需市場而持續投入。
南韓手機品牌三星(Samsung)便在今(2018)年7 月宣布完成位於印度首府新德里近郊的諾伊達(Noida)工廠的擴建,此工廠更是全球最大規模的手機工廠,手機年產量上看1.2 億支。瑞典的全球家具龍頭IKEA 在8月8 日於印度第四大城海德拉巴(Hyderabad)開立第一家印度分店,而印度政府亦要求該公司需於開店後五年內,採購30%在印度製造的品項,以響應該國政府的印度製造政策。
閱讀完整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