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投入 緬甸機械產業快速萌芽
緬甸以農立國,各式相關機械產品皆為當地市場需求主流。緬甸政府也致力於發展私營企業,並按照國家戰略規定促進出口,這些政策有助於促進製造業發展,並吸引更多的外資投入。
▲緬甸臺商製造的自動紡織機械設備示範打印品牌商標的過程。
▲緬甸農業機械為當地熱銷產品並帶動製造業擴張發展。
在市場經濟開放前,緬甸幾乎是沒有製造業的,但過去幾年製造業卻迅速的發展,尤其是外商的投資在近五年內,強勁的由5%增加到17.4%,預期將為機械產業發展帶來更多的商機。
小型農業機械受當地市場青睞
緬甸現代工業發展基礎薄弱,因此當地製造商多屬低階小型的機械製造業,且多集中於紡織、印染、碾米、木材加工、製糖、造紙、化肥及製藥等產業,其中以食品及飲料業的占比約85%,多集中在稻米、食油、糖及鹽等農產品加工製作,以供應當地市場消費為主。緬甸為以農立國的國家,因此無論是農業機械、塑膠機械及簡單的木材加工機械皆是當地市場需求主流。由於農戶對小型農業機械的需求量大,因此當地銷售農機的企業為數眾多,其中以Goodbrother、Taung Paw Thar Yee Shin、Bandoola Enterprises、Golden Thurain Linn 等企業規模較大,主要代理與銷售的農業機械是來自於中國大陸、日本、泰國、越南及臺灣等國。
雖然中國大陸的農機在價格上較具優勢,且市場占有率最高,其次為日本農機,平均價格比中國大陸產品貴上一倍,但仍有用戶偏好使用日本製產品。農業機械如聯合收割機、拖拉機、三輪車、引擎、旋耕機、推土機、插秧機、圓盤耙、拖車、挖掘裝載機、甘蔗切割機、稻殼燃燒爐、烘乾機及農具等,都是緬甸熱門的銷售產品。
緬甸製造業的發展最初是倚靠著農業成長,但製造業的顯著擴張則可歸因於緬甸的低勞動成本和有利的對外貿易環境優勢,未來將持續擴大這些優勢,但仍有挑戰需要被克服。例如:緬甸自去(2018)年5 月宣布每日最低工資從3,600 緬幣(約新臺幣72 元)調漲至4,800 緬幣(約新臺幣96 元),漲幅高達33%,但仍是東協地區的最低薪國家。
日資投入加速推動機械業發展
緬甸人口眾多且年輕化,因此未來幾十年仍將持續享受年輕人口紅利優勢。此外,優惠的貿易條件則是促進出口導向製造業成長的另一個關鍵要素,緬甸享有美國和歐盟的優惠貿易待遇。例如:歐盟規定「除武器外的一切」,倡議為緬甸提供免關稅和免配額市場准入。雖然去年底歐盟因「羅興亞事件」考慮對緬甸祭出經濟制裁,但目前狀況仍未明確。
緬甸政府也致力於發展私營企業,並按照國家戰略規定促進出口,這些政策都有助於促進製造業發展。此外,一旦新公司法開始全面啟動,新的法規對於「外國公司」的重新定義將可能吸引更多的外資投入,持續激勵緬甸的經濟發展。
緬甸機械產業的快速萌芽主要是起始於日本資源的投入,日資於1962 年成立Heavy Industry Corporation(HIC)。1988 年後HIC 更名為Myanmar Heavy Industries(MHI),累計獲得12.5 億美元的贈款及技術支持。1990 年MHI 與韓國Daewoo 電工成立合資公司。1998 年MHI 重組為四個行業和一個董事會,與當地和日本及泰國為主的外資公司共同推動機械產業起步。
私營企業最初僅限於參與小型工作,如機器維修或配件替換等,僅有少數企業冒險進行外國機器和工具的模仿與複製。然而隨著1990 年「私營工業企業法」的通過,成立緬甸工業發展委員會(MIDC)促進工業區的發展,民營企業更加獲得發展動力。相較於1990 年,1998 年已增加到5,589 家企業(占製造業總數15.7%),僱用2 萬5,631 人(占製造業總勞動力13.8%)。與國營企業相比,私營企業平均每家僅僱用五名勞工,看似私營企業更具工作效率,然而,較昂貴且具高品質的日本、西德和美國機械通常是被分配到國營企業,私營企業僅能夠採購來自於其他國家較便宜的機械設備。此外,由外國公司轉移至民營企業的非正式技術和設計能力也在促進機械工業發展扮演至為關鍵的作用。因此緬甸的私營企業通常很少花費於研發費用支出上,大多選擇直接性的技術轉移。
二手機械進口減輕企業資金壓力
緬甸機械業的進步與發展與整個製造業的發展具有高度相關性。目前面臨的關鍵瓶頸為缺乏電力、融資困難、缺乏外資及關鍵原材料如鋼鐵等。其他問題則是合格技術人員和技術工人的供應不足,因此無法有效提高營銷力及會計與工業管理能力。另一個新問題則是機械品質和價格的競爭,競爭因素包括:售後服務和產品線的廣與窄都會影響到競爭力。
緬甸政府自2015 年開放二手機械器材進口,以協助中小企業減輕資金壓力,並積極協助私營企業的發展。依照緬甸政府法律規定,二手機械的出廠時間不能超過十年,進口後至少仍有70%的使用年限,且必須是由科技先進國家生產,如西歐、日本及美國等。進口申請時,應清楚填報進口機械詳細資料,包括:品牌名稱、作用、製造年份、使用燃料類型及原產國等相關資訊。進口人還需檢附緬甸工業管理局出具的推薦信及文件,證明進口機具在原產國處於運行狀態。在抵達緬甸時,所有進口的機器都要經過檢查並與申請文件核實,如有不符,依法將受到處分。
緬甸商務部原本規定緬甸廠商僅能再繼續進口二手機械到2016 年底,後來又一延再延,於去年初又再度公告二手機械進口寬限期延至去年底。至於今(2019)年是否繼續開放二手機械進口則仍需再觀察。
總結而言,緬甸自2010 年隨著翁山蘇姬被釋放與掌權後,緬甸這個未經開發的處女地吸引外資紛紛進駐,加上工資低廉,因而促使本地機械產業又開始快速發展。不過近年緬甸政府在政策與官僚體系並沒有明顯的進步改善下,外資又紛紛撤守緬甸。根據世界銀行去年11 月的資料顯示,在東盟地區的十個國家中,緬甸在經商難易度的排名墊底,加上歐盟地區仍在評估是否給予緬甸經濟制裁,因此未來緬甸的經濟與產業發展狀況是否能夠反轉,仍有待持續密切觀察。
▲臺灣廠商於「2018 年緬甸國際工具機暨自動化設備展」展出最新上市產品。
閱讀完整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