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位東歐青年創AR地圖:比Google準千倍!

誤差僅一公分,未來無人車導航全靠它

透過一隻手機裡的應用程式,可以讓你進入一個擴增實境的3D地圖,在這個環境裡,你就像在實體世界裡查商店、尋找路線般直覺。這個地圖,甚至可以提供自駕車導航,精確到誤差僅一公分,比Google地圖更精準上千倍。

這樣的技術,Google創投也找上門,在今年三月參與這家位於英國倫敦的新創公司Blue Vision Labs的A輪融資, 共一千四百五十萬美元。

這家九月才成立兩週年的新創公司,股東陣容驚人。除了Google創投,還有矽谷教父Ron Conway的天使基金SV Angel、最會在早期就投資獨角獸的創投之一Accel,以及李嘉誠旗下的維港創投,現在更傳出有矽谷共享經濟巨頭有意購併。

比GPS更準確!他們用數百萬張照片,打造AR地圖

該公司讓這些創投業者驚訝的技術,概念結合現在蘋果、Google最重壓的AR(擴增實境)技術以及精準定位資訊。

九月十五日週六上午,就在這家公司成立兩週年隔天,《商業周刊》採訪團隊來到他們的辦公室,Blue Vision創辦人暨執行長昂多斯卡(Peter Ondruska)、共同創辦人暨技術長普拉汀斯基(Lukas Platinsky)帶著我們走上街頭實測產品。

他們以數百萬張照片,建構出龐大的AR城市地圖,昂多斯卡解釋,就像十五世紀,當人們在大海中巡航,看著星星定位一樣,「我們用電腦視覺代替GPS,根據照片定位,可以非常精準告訴你位置,手機其實比GPS定位更精準,」他很有自信的說,如果你叫一輛共享汽車,車子將會分毫不差的停在你面前。

Google創投合夥人赫姆(Tom Hulme)也舉例,如果你想去找人在海上、GPS很難定位到的著名航海家庫克船長,是非常困難的。但「 這幾個人( 指Blue Vision)開啟了契機,而且更互動,你可以看到我向你走來。這技術可以無限擴展,應付更多人參與的大規模遊戲。」

極精準的定位,讓他們可以提供有別於其他AR公司更獨特的技術,也就是多人互動的AR體驗。
多人互動玩AR任何地點都可標註,還能留言給朋友

拿著手機打開App,他們兩人與我們各自設定的圖像都出現在手機螢幕裡,周遭商店也在空中浮出了餐廳、商店等不同標記,幫助使用者辨識、尋找實體世界裡的各個地點(見第四十六頁圖)。

我們可以透過手機,標示每棟建築物意義與功能,甚至寫下留言,讓朋友可以看見我們的評論。

現在的AR應用,不論是導航或遊戲,都只是單一使用者的體驗, 包括AR最成功的遊戲…寶可夢Go,在手機中只能看到自己,自己抓寶、升級,無法顯示其他玩家位置或資訊,更沒有合作或競賽的快感。

「我們正試圖解決的是僅能單一使用者體驗的AR,我相信AR技術,將改變人們如何在一個環境中彼此互動的方式,」昂多斯卡說。

他們的商業模式,就是建立實體城市的擴增實境地圖,提供維基百科般的功能,讓使用者可在地圖裡,標示各種資訊,完善所有人的使用。

自從美國軍方開放GPS衛星定位至今,民用版衛星定位精確度,多年來從約一百公尺的距離誤差,縮短為五到十公尺。但Blue Vision核心能力卻能僅使用相機鏡頭,就做到「公分」等級的精準度。
台灣AR軟體公司宇萌數位科技執行長白璧珍分析,能做到公分級的精準,技術真的很傑出,這需要很高端的演算法,而且要同時顯示出這麼多人的即時位置,雲端運算的技術難度與演算成本都很高。

這項技術像當年IE連結各領域,使用人數將爆發增長

有人說, 只有蘋果ARKit或Google ARCore的AR就像一九九六年,全世界九九%的人都不知道網路是什麼的時代,每個網站都是孤獨的,單向且沒有朋友,而該公司技術有機會像當年微軟IE,讓網路使用人口有了不只十倍的成長。

接下來,它的技術將可以應用到越來越夯的自駕車導航上。自駕車所需的地圖資訊必須非常精準,大廠無不投入一顆動輒百萬元的Lidar(光達)來測量距離,以做到障礙物偵測、自動跟隨前車等。例如Google的自駕車測試時,車頂上就有一顆突出的Lidar,不斷旋轉收集資料,並繪製3D地圖。昂多斯卡認為,若能應用他們的地圖定位技術,是相對便宜且規模能快速放大的解決方案。

就像赫姆所說,「他們(Blue Vision)擁有只要透過智慧手機的鏡頭,就能即時做出在地、能共享的AR產品。我們期待看到AR和自駕車的新應用,將因此有了新的契機。」

提出這個可能連Google都沒想到的解決方法,竟是來自大學時連英文都說得不好,出生於人口只有五百五十萬人的東歐小國斯洛伐克的昂多斯卡與普拉汀斯基。

一九九三年才脫離捷克獨立的斯洛伐克,似乎將精彩的文化及故事,都留在了捷克,電影《歐洲派》就曾將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提斯拉瓦,拍成一座貧窮落後的共產小鎮。捷克斯洛伐克未獨立前,政經中心在首都布拉格所在的地區,城鄉差異讓許多斯洛伐克人都是到布拉格上大學及工作。大學時,昂多斯卡也是選擇赴布拉格的查理大學念資訊工程。「我到布拉格讀大學,因為不需要用到英文,」昂多斯卡靦腆的笑說。
幕後推手年僅29歲英文菜、出身農業國,卻跨國界創業

但畢業後,連英文都不太會說的他,卻勇敢申請到美國臉書實習,五個月的時間參與開發臉書的動態時報「Timeline」,這在當年是臉書史上最大改版,也奠定現在臉書的瀏覽方式。「在這之前,我從來不知道有任何我認識的人能這樣(得到在美國網路業的工作),」昂多斯卡說,連同他另一位朋友也申請到工作,「我們兩個大概是前兩個在臉書實習的斯洛伐克人吧!」

之後,昂多斯卡回到歐洲,在英國牛津大學攻讀研究領域涵蓋AI、機器視覺及機器人導航在內的機器人研究(Robotics)。在歐洲,牛津移動機器人研究所,是該領域最頂尖的學府。

普拉汀斯基也曾在攻讀博士時,申請赴美國Google實習。有過美國充滿創業精神的氛圍洗禮,讓他們和一般相對保守的歐洲人不同。「畢業後,我想的是,能做些什麼事,讓機器人及AR的技術能真正發揮影響力?」昂多斯卡選擇了創業。他說,人生很短暫,經營一家公司很耗費心力,「所以,我一定不會把時間花在等待。」

普拉汀斯基留著大鬍子,看起來粗獷的他,卻像典型的宅男工程師,安靜、還有一點害羞。但他卻有不只一次參與公司新創的經驗, 早在創辦Blue Vision之前, 他就曾加入慈善眾籌網站Prizeo,而這網站另兩位同樣來自牛津的創辦人,後來都成為昂多斯卡的創業夥伴。

從英文完全不通卻接連挑戰臉書、Google、微軟實習,再到英國創業,昂多斯卡和普拉汀斯基在以農產品為主的家鄉斯洛伐克,可稱得上是異類。但他們認為,「企圖心是慢慢增強的,真的不是誰天生就能怎樣,像在牛津,當你看到身邊的人成功,你會有力量相信自己也能做到。」

走出東歐小國,到世界舞台上創業, 現在員工超過三十人的Blue Vision Labs,員工國籍涵蓋了十三個國家,「創業需要同伴,你需要朋友跟你一起,千萬不要獨自創業,」昂多斯卡建議。

才成軍兩年,他們傳達的故事不是他們有多成功,而是期待改變世界的企圖心,享受挑戰還有並肩打拚的創業過程…閱讀完整內容
商業周刊 第1611期

本文摘錄自‎

兩位東歐青年創AR地圖比Google準千倍

商業周刊

2018/9月號第16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