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經濟市場變革 實體轉向跨國虛擬電商之路
日本明治維新時代師承於德國製造工業技術,強調高品質及精緻化,在二次世界大戰戰敗後,大量吸收學習美國的消費全球化經濟模式,重視消費者區隔、市場區間定位及行銷等商業知識,快速將商品銷售到全世界深受各地消費者肯定。由於高超卓越的製造技術及負責任的企業忠誠度文化,讓日製產品擁有高CP值,逐漸在國際市場佔據重要地位。甚至商學市場經營學派優勢的美國,都受到嚴重打擊產生龐大貿易逆差。但由於日本仍屬島國型態,天然資源嚴重不足,長期高度依賴進口,但這樣的進口成本無法滿足消費市場需求,所以日本在原物料方面採取直接在第三國家投資設廠,除了獲取資源外也大量聘僱當地員工,並將半成品相互跨國移轉交易,除了保障核心技術不外流,也獲得貨幣及匯率的優勢,並藉由在當地設廠深入了解地主國消費者並努力經營當地市場,擁有第一手經營當地市場的契機。
這樣的思維皆是在產品製造端思考,以管理的思維降低生產成本,大幅提高商品CP值,但在銷售通路上卻輕忽了虛擬媒體的興起,所造成對實體交易市場的殺傷力。日本的消費力道還是以國內為主,海外大多是製造或原物料提供者角色,所以當日本經濟蕭條緊縮時,政府大多採取貨幣寬鬆策略及降低匯率,獎勵特定國家團體旅遊觀光,希望吸引大批觀光客進來消費,帶動內需經濟提升。
貿易戰引發觀光市場危機
這種策略模式雖會帶來大量觀光客,龐大的消費力也確實能保住日本國內業者的生存空間,讓日本企業擁有生存下去的機會。但反向來看,日本的貨幣由於匯率較低,相對於其他國家貨幣顯得較無價值,對於高度依賴進口國外原物料的業者來說,增加進口及製造成本,雖說保住了日本人的工作機會,但大量觀光客擁有貨幣匯率優勢,將民生物資搶購一空,讓日本民眾由於幣值降低商品成本變高,導致購買力下降,物資又缺乏,嚴重時可能引發通縮。
除了這層隱憂,中美貿易戰打破了全球化平等互惠的關稅自由經濟貿易模式,逐漸形成區塊保護經濟市場,近期由於韓國將日本重要的3C製造技術資源外流至中國,甚至賤價替代性賣出,引發日本強烈不滿,進而在經貿合作上抵制韓國,韓國也予以報復除了提高相互交易關稅,還引發強烈的民族意識,舊仇加新恨,兩國人民也不到兩地觀光。如此一來日本的觀光遭到嚴重打擊,因為韓國人不來日本旅遊,讓日本旅遊人數大幅下滑三○%,日本政府近期擔心的就是如何補足韓國觀光客這個大缺口,除了開發東南亞或歐美各國觀光客外,就是必須強化企業商品讓觀光客買得更多更貴,積極提升客單價業績。
日本經營市場通路過度依賴實體店面,隨著虛擬社群及電商的興起, 跨境海外交易市場正蓬勃發展。日本由於民族性較為排外,擔心核心技術外流產生偽貨的保護心態,也擔心許多虛擬業者因為較低的經營成本,商品售價無法與實體業者夥伴一致,因為這樣的猶豫雖然市售價格穩定,但日本年輕世代消費習慣也逐漸喜歡在網站及SNS通訊系統互通商品市場資訊,多半到實體店面是強烈目的性消費,拿了商品即走,一刻也不停留。
善用社群媒體建構形象取得信任
另外便利商店密集度高,商品屬性多元,嚴重衝擊實體店面,近年來將近六○%倒閉,許多店家開始驚恐不得不被迫開發網站經營,卻忘記了官網只是買賣交易的最終決定平台,如何利用社群媒體建構形象讓消費者信任,是目前日本業者急需改變與學習的。
如果日本業者將品牌資訊經營理念藉由社群媒體推廣到全世界,並讓消費者獲取聯繫的方式,有方便的物流及跨境付款機制,消費者無論在何處都能進行購物,買賣行為不再限於區域性及時間,如此的通路市場改變將讓日本業者的訂單擴大到全世界,不再受限於觀光客或國內消費者,並且能夠精確利用社群電商收集大數據記錄世界各地消費者的喜好及需求,將過去先製作後賣B2C的模式轉化為先賣後製的C2B模式。
日本經營學者曾經成功提出JUSTIN TIME即時生產,是一種生產管理的方法學,源自於豐田生產方式,現在因為虛擬電商市場崛起,讓這個理論光環黯然褪色,如何重新再擁有管理學商的高獲利成效,就必須徹底改變市場通路經營模式。
閱讀完整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