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問題 近9成親子避而不談
害怕談錢傷感情,造成溝通不足
撰文:陳佩儀
近年來,隨著少子化、高齡化,以及勞保年金破產等議題不斷充斥各媒體版面,不僅讓年輕人對於「提早準備退休金」的認知和危機感都提升,更是屆臨退休的族群所關注的焦點,儼然成為全民討論的熱門話題。不過人人都在討論退休金,但你有跟小孩討論嗎?還是避而不談呢?
為了解國人對親子退休規畫議題認知,貝萊德投信特委託國立政治大學統計系民意與市場調查研究中心執行「親子退休規畫大調查」,調查對象為年滿25歲民眾(其中若有25歲以上子女者為「父母」;若無則為「子女」),本次調查自2019年9月19日起至10月2日止,實際接觸1,256位民眾,完成1,068份有效樣本,在95%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為3%。調查結果發現,父母與子女在退休規畫上,最大的共同處就是都不會和彼此討論(詳見圖1)。
其中,有高達近9成子女不曾與父母討論退休理財規畫議題,沒有討論過的原因以「想要自己規畫」的比率最高,其次是「年齡未到」,再次是「不想父母干預太多」;也有8成的父母不會與子女討論退休理財議題,主要原因為「小孩要自己規畫」。
貝萊德投信總經理佘曉光指出,傳統觀念總覺得「談錢傷感情」,孩子只要「好好念書,其他什麼都不用管」,久而久之雙方也不習慣去討論這類議題。他建議父母可以透過彼此共同興趣,或是親子出遊,將理財觀念融入生活,不僅可以增加親子間的溝通,也能建立正確的理財觀。
值得注意的是,調查結果顯示,絕大多數的父母或子女,都不會擔心對方的退休金準備。然而,無論是父母或子女,有43%受訪者還沒開始準備退休金。佘曉光分析,父母或子女之所以不擔心,可以反映出親子間對於退休規畫溝通不足的問題。
他解釋,因為溝通不足,導致連問題出在哪裡都不知道,對彼此的退休金準備過度樂觀。「退休規畫不是一個人的事,而家人是最親密的關係,應多做投資理財觀念的討論,有好的溝通,知道對方的想法、狀態,才可以清楚知道問題在哪,進而去解決。」
在進行退休理財規畫時,子女最擔心的問題以「資金不足」比率最高,其次是「市場過於震盪面臨大幅虧損」,以及「家中遇突發事故」。值得注意的是,總共有超過3成的受訪者「沒有想過這個問題」或「都不擔心」(詳見圖2)。
佘曉光說,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回到「資金不足」,因為能動用的資金有限,所以就算想規畫也是力不從心。不過他指出,初入社會的年輕人雖無法投入太多資金,但可以靠時間複利去增加投資報酬率,因此選擇對的投資工具就很重要。
透過目標日期基金 持續累積財富
佘曉光解釋,以前可能單靠儲蓄就可以存到一筆不錯的退休金,但現在全世界有超過20%的資產是負利率或零利率,已經不能用過去的方式來累積財富。他建議可以透過持續投入股票,來參與資本市場的成長來累積財富;若是擔心股票波動太大,則建議可選擇基金作為投資工具。
閱讀完整內容
不過基金百百種,要如何選擇呢?佘曉光說,對於投資沒有概念、之前也沒有投資經驗的新手來說,建議可以選擇「目標日期基金」(Target Date Fund),只要選擇離自己最接近退休年份的基金,目標日期基金的經理人會根據投資人的生命週期調整股債比重,只要每個月固定扣款即可。
舉例來說,選擇10年內到期的目標日期基金,因為離退休時間近,操作策略以管控風險與追求穩定為優先,因此債券及固定收益型資產比重會拉高;若選擇30年內到期目標基金,因可投資時間較長,會將大部分的投資比重放在股票,而隨著時間愈接近退休,股票投資比重會愈低。
而對已經有一些理財知識或非投資新手的人來說,則可以透過定期定額投資基金。佘曉光說,基金是可以參與資本市場,但風險又比股票低的工具,小資族每個月只要騰出3,000元或5,000元,就可以透過時間複利,讓資產穩健增值,達到財務累積的效果。
認證理財規劃顧問(CFP®)張佳瑩則指出,退休規畫該準備多少錢?很多人可能看到數字就卻步,這也是為什麼無論是父母或子女,仍有超過4成比重尚未開始準備。但其實每個人退休後想過的生活不同,需要多少退休金的標準也不同。
舉例來說,假設小美預計在60歲退休,預計自己可以活到85歲,在不考慮通貨膨脹且已投保足額醫療及健康保障的前提下,1個月需要3萬元作為基本生活費,那小美要準備900萬元的退休金(3萬元×12個月×25年=900萬元),若再扣除勞保、勞退,實際要準備的金額可能更少。建議還是以個人情況計算所需退休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