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越淪陷 寶成、儒鴻、鋒明與疫共存
過去三個月,Delta病毒肆虐,原為防疫模範生的越南遭到重創,導致眾多工廠只能停工因應,在地台商無不希望迎來九月中解封,但如何與疫情共存是當前最重要的課題。
撰文‧黃阡阡
▲寶成位於越南胡志明市的寶元鞋廠(左圖為廠區外觀),因配合當地政府防疫要求等考量,再次延長停工時間,並依越南當地政府後續的相關規定進行復工。HCDC Vietnam提供
台商生產重鎮越南疫情嚴峻,台幹人人自危!
九月十三日,越南確診人數約一. 一萬人,已連續二十七天維持在單日萬人規模。一位在地台商幹部回想, 疫情肆虐下,當大夥都忙著安頓手邊工作,公司裡負責文件轉遞與載送的司機確診了,「在他確診的前一天,我還搭過這位司機的車︙︙。」
接著一連串快篩、PCR檢測及十四天隔離後,台商幹部居住區域也有住戶染疫,全區立即遭到封鎖,連續二十一天不能出家門半步,過去六十天來,成為越南台商的日常。
越南是台商海外投資僅次於中國的第二大國,除了製鞋、紡織大廠外,美中貿易戰發生後,台灣科技大廠也到北越布局。去年疫情爆發初期,越南與台灣同為防疫模範生,不料今年四月下旬就在北越出現破口。以首都河內為中心的北越,周遭工業區以電子科技為主,當疫情蔓延,政治、軍事中心的北越很快透過封城管制,加上企業自購疫苗等措施,得以控制疫情擴散。也因此,當地包括富士康、仁寶、光寶等台商的科技業,疫情相對影響不大。
沒想到,七月中新一波印度變種病毒Delta開始在南越爆發,又以胡志明市、平陽省最為嚴重。
製鞋龍頭、成衣雙雄受衝擊 延後交貨、外包因應
儘管越南政府立刻祭出「三就地」政策,也就是工廠申請通報後,可安排員工在「就地生產、就地吃飯、就地休息」基礎下維持產能,以減少人員上下班與任何社交移動。可是難防無症狀患者混雜其中,南越各省工廠陸續傳出確診案例,累計約三百家工廠傳出廠內感染,工廠相繼停工。
南越當地台商粗估,疫情最嚴重時期,近七成工廠運作停擺,實際停產的可能超過千家,僅剩三成工廠低度生產;九月初,各廠嘗試低度復工,停工廠房約降至五成左右。
這波疫情累計下來,胡志明市超過三十萬人確診,平陽省累計也達十六萬人,而周遭包括同奈省、隆安省同樣受影響。包括全球製鞋龍頭寶成、豐泰,成衣雙雄儒鴻、聚陽,及南紡、建大、三陽工業等位於此地的台商,都不免受疫情衝擊,甚至已反映在上市櫃公司財報。
「受疫情影響,越南廠大部分產能暫停,將使第三季營收大幅減少。」從越南產能占比約達集團近五成的寶成日前重訊內容,及近日公布八月合併營收一三四億元,年減約二七.八%,不難看出寶成位於越南的寶元鞋廠停工近兩個月,衝擊產線生產與出貨的嚴峻程度。
而在越南胡志明、隆安與仁澤的紡織龍頭儒鴻,則是少數沒有停工、維持生產的大廠,但日前公布八月營收二十五.四四億元,仍較七月衰退二六.五%。儒鴻發言人羅仁傑解釋,客戶訂單沒有取消,目前主要都是延後交貨,疫情期間,在整廠產能無法完全發揮下,外包廠比重較高,也有以協力廠幫忙生產因應;至於實際的產能和影響程度,因各廠狀況不一,他不願透露。
針對疫情發展,羅仁傑認為,「最差的狀況不過如此。」越南政府正研擬政策,預計待解封復工後,逐漸改善,以求在經濟跟疫情間取得平衡。
而越南營收占比前五高的台灣上市櫃公司,因生產據點的區域和應變策略,產能受影響程度也不同。舉例來說,汽、機車零組件大廠豐祥,有過半營收來自越南,但因主要生產基地在疫情平穩的北越,目前生產保持順暢。不過,豐祥高層也指出,由於疫情衝擊越南景氣,加上管制讓南北越交通降載,供應鏈供料等狀況還是需要因應,仍待解封後逐步恢復順暢。
「三就地政策實施下,台商以低度生產的方式維持運作,但為了防疫落實,基本上生產的成本翻倍,效率僅剩原本的三成。」一位在越南長達十五年的台商觀察。
時刻消毒、照護確診員工 自行車坐墊廠鋒明成功自救
疫情威脅下,盡可能確保產能,是不少受衝擊台商的當務之急,自行車領域的隱形冠軍鋒明,正是其中成功自救的台商代表。
「 這幾個月, 我們從緊張、面對再到應對,就是希望在疫情下能夠維持生產。」說這句話的是自行車坐墊廠鋒明董事長蔡文瑞,他的工廠位於疫情重災區平陽省,周遭工廠至今多數停擺,鋒明卻是少數持續趕工生產的台商。
不過七年前, 他才因為自家工廠意外受越南排華波及、多年心血付之一炬,躍上新聞版面,沒想到重建後又遇疫情,「三就地開始時,我們集中願意留下來的員工不斷快篩,但當時一篩就會有確診,大家開始慌了,我經歷過那個心路歷程,真的很累。」語氣中,蔡文瑞滿是無奈。
疫情前,鋒明平陽廠原有一三○○名員工維持生產,疫情爆發後,有些員工回到家鄉或不願實施三就地政策而陸續離開,總員工數降至九百人。因廠內防疫管制相當嚴格,不適應的又走了一批,剩下五百人。現在就靠著這五百人持續生產、趕工出貨。
「三就地實施的頭兩個禮拜最棘手,今天驗出兩個確診,過了兩、三天又驗出三、四個,再過兩、三天又會有確診,這樣下去實在不行。」蔡文瑞坦言,疫情爆發時誰都沒有經驗,在疫苗還沒辦法施打前,他就自己去研究其他防疫方法,蒐集狀況來管理廠內的防疫工作。
從公共大型的消毒設備至小型的消毒器具,該買的防疫設備一項也不少,能花錢解決的,蔡文瑞陸續購齊,甚至一次購足五千支快篩試劑,培訓員工要自己能完成篩檢作業,嚴格實施每三天就進行快篩的原則。
緊接著在防疫工作上,蔡文瑞以分流、分組、分線的手段,將五百名員工細分成近三十組,這三十組要自主做好防疫工作,並嚴格執行每天兩到三次的全廠消毒作業,廠內也添購專門消毒員工通道,每天滾動式更新防疫措施,基本上就是做到無時無刻不在消毒。
▲為維持廠內安全,位於越南平陽的腳踏車坐墊廠鋒明,自行幫員工做篩檢。鋒明興業提供
部隊式管理難一體適用 台商須思考如何與疫情共存
「這樣的防疫措施還是難防廠內確診。剛開始,確診者會被匡列帶走隔離,但後來外面的隔離環境不一,高峰期的醫療量能也不足,但留在廠內就怕群聚感染,於是規畫了確診專區,自己擔起照顧員工的責任。」蔡文瑞說,確診專區主要安置無症狀與輕症染疫者,廠內也自行備藥照顧員工,若有病症無法控制則向外求醫,整體實施下來,廠內疫情受控,成為平陽省少數持續生產的台廠。
他透露, 鋒明目前產能約只有過去五成,由於客製化規格等因素,客戶並未取消訂單,商討後以延後出貨來因應,現階段就是在防疫規格下盡量趕工。
至今,鋒明廠內還在滾動更新防疫措施。蔡文瑞坦言,即使鋒明這樣部隊式管理獲得成效,但不適用於每家台商,尤其動輒萬人以上的大型廠房,實施起來基本上不容易,加上越南大廠多半還是專業經理人管理,要集中且強效管理本就困難。
為了救經濟,越南政府原訂九月中解封的計畫暫延至月底,但部分疫情趨緩或疫苗施打率高的區域能執行微解封,而越南政府針對區域染疫狀況以綠燈、黃燈、紅燈警示,並針對每人施打疫苗狀況給予證明,以嚴格控制接下來人員的移動,試圖透過確保原物料運輸暢通、上下游產業鏈調配等措施,朝更高比率復工邁進。
面對疫情,台商異口同聲說,「清零基本上是不可能,如何與疫情共存是所有企業的課題!」接下來越南如何順利解封,解封後又如何快速拉起產能,確保受疫情衝擊的營收和獲利回到疫情前的水準,對台商來說恐怕還是一場硬仗。
閱讀完整內容
本文摘錄自
我海外投資重鎮淪重災區 一半廠家停工
今周刊
2021/第1291期
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