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劇行銷之母蔡妃喬 每一次行銷都在說一個故事

從《麻醉風暴》、《花甲男孩轉大人》、《我們與惡的距離》,到最近《做工的人》,這一部部大紅戲劇背後都有一位共同的推手—「結果娛樂」營運長蔡妃喬,曾以《我可能不會愛你》拿下金鐘獎節目行銷獎的她,不僅「賣戲」,還創造「戲外戲」,化身說故事的人,替觀眾觀影前先行導讀,抓住觀眾的心,每每上戲前已經先為劇組披荊斬棘,打開一條寬廣大道,堪稱戲劇行銷教母。

文/林采薇 攝影/林采薇 圖片提供/蔡妃喬 圖片翻攝/《愛的生存之道》片頭


▲蔡妃喬是個擅長說故事的人,每個行銷都是一個故事。

為觀眾導讀 未上戲已養一批觀眾

當一齣新戲要上檔,如何在不知道觀眾在哪裡之際,敲鑼打鼓、叫觀眾來看戲?踏進電視圈之前,曾在賣場叫賣牛肉的蔡妃喬,聚集群眾對她來說就像家常便飯,如今她把這個功力帶進戲劇行銷,上戲前,替觀眾導讀,先抓住目標群眾的心,還沒上戲,就先養好的一票引頸期盼的戲迷。

約訪當天,蔡妃喬先給記者說了一個全新的故事《傀儡花》,講的是300年前台灣清治時期,領導瑯嶠十八番社,原住民「斯卡羅族」,現在屬於恆春鎮的政治實體的故事。

老實說,聽到原住民故事,因為陌生,很難有什麼期待,蔡妃喬從美軍士兵遭到斯卡羅族出草砍殺到只剩一人的擦槍走火意外說起,當時美軍只為了一個交代盼溝通和平解決,清廷卻派總兵要斯卡羅族交出首領,否則將出兵攻打。


▲為明年將上檔的《斯卡羅》舉辦定名記者會。

內攻外迫交夾下,「斯卡羅」仍勇敢不願退讓交出任何人,只因500年前,全族曾被荷蘭人砍殺致只剩5人,差點遭滅族的慘痛記憶。

從三方生存大戰展開,看當時在代表美軍的法裔軍人、從恆春半島跨海而來的客家人+原住民血統的混血女主角,以及平地的河洛人、清朝的漢人,面對生存大戰時,究竟,「你是哪裡來的人」還重要嗎?

當歷史課本中霧社事件只是一行字,蔡妃喬僅用了5分鐘,就把這段歷史說的驚心動魄,格局之大,讓記者也忍不住期待這部,原來一年後才要上檔的導演—曹瑞原的新作。

蔡妃喬形容,行銷工具多年來就是那些,炒飯就是油、米、鹽、蔥,一樣的材料要怎麼炒得好吃,就是靠師傅的功力,吃客才會買單,而蔡妃喬把自己「炒飯」說故事的功力,就稱為「為觀眾導讀」。
洞悉人心 分眾行銷才能動人

蔡妃喬不僅會說故事,更擅長洞察人心,每當戲劇開播之前,就會參與劇組製作過程,先做足功課了解戲劇主題以及導演想要傳達的內容後,「用自己的話」跟「不同的人」溝通,透過一場場的主題式座談、策展、或是校園巡迴,讓目標觀眾產生共感與理解後,開始期待新戲的上檔。

例如:光是宣傳同一部《麻醉風暴》,辦理4場講座,主題完全不同。陽明大學場次因為聽眾都是醫學系學生,因此邀請該戲的醫師顧問與學生聊聊真實的醫療狀況和拍攝有何差異,例如:真實醫療現場患者離世時,心電圖絕不可能安靜的「一條線」、「逼—聲」過去,而是非常吵雜。

台大場則邀請同為麻醉科醫師的作家侯文詠與台大麻醉科主任擔任嘉賓,聊生命的初衷,「麻醉最重要的不是讓病人躺下去,而是讓他醒過來」,她問在場麻醉醫師們,第一次面臨麻醉後沒再醒來的記憶,侯文詠因為這道題目想到自己的第一次,因為患者沒再醒來,他衝擊到一個人走到公園坐了許久,即使已是多年前,因為為太過深刻,作家與學生在現場都忍不住落下淚來。

「當你忙到抓狂的時候,你是否也想過,自己可能有思覺失調的病徵?」「如果你是一名醫生,遇到恐怖份子生死交關,要不要救他?」「如果你是一名記者,要選擇寫不賺錢的報導,還是繼續當嗜血的媒體?」在每場戲劇主題講座中,這一道道的提問,直搗人心深處,不必真的是醫生、不必真的是病友或記者,而是喚醒觀眾內心的那個聲音,在生活中面臨同樣對立的掙扎時,你會如何選擇?每一道提問,都讓戲劇要傳達的問題意識敲進觀眾內心。


▲為戲劇《做工的人》辦影展座談及設計周邊產品。

拉品牌廣告贊助 用情感說服人

戲劇節目要成功,也有賴背後的廣告資金資源的贊助。因此除了和觀眾溝通,蔡妃喬最重要的工作,是擔任廣告企業主與戲劇導演之間的溝通橋樑。


▲台劇《想見你》也是結果娛樂工作室負責的行銷戲劇。

蔡妃喬表示,廠商挑選合作戲劇,最在意的不外乎品牌的曝光量、影響力以及最重要的帶來的實際效益,而這些要求化為戲劇呈現時,就會變成「出現幾次」、「出現多久」,蔡妃喬總是很直接反問:「看到主角一直喝一直喝同一款商標飲料,觀眾難道不會看到生氣嗎?」每當這種時候,她會備妥周全的故事提案來說服企業採納她的建議,「你不要規定我出現10次,我給你2次,印象深刻的2次!」

閱讀完整內容
專案經理雜誌第54期

本文摘錄自‎

戲劇行銷之母蔡妃喬 每一次行銷都在說一個故事

專案經理雜誌

2020/第5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