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言懂聊圈鐵粉 Podcast開創聽音新經濟

今年全球Podcast發燒,台灣更是百花齊放!在國際平台為主的Podcast產業中,本土服務商SoundOn去年5月成軍;台灣「聲音大老」KKBOX今年8月也投入Podcast事業,注資另一間新創服務商Firstory。

隨著這波風潮大爆發,台灣Podcast節目數量從去年2,000多個,今年一舉衝上6,000多個,除了3大節目「百靈果NEWS」、「Gooaye股癌」和「台灣通勤第一品牌」,也帶動許多網紅名人、素人投入,如星座專家唐綺陽、議員呱吉、作家吳淡如等。本刊採訪到素人Podcaster(播客)「傑西大叔」、「雷蒙及柚子」,暢談節目經營的心法。若說YouTube是紅海,Podcast就是新藍海,誰先找到獲利模式,誰就是贏家。
自Apple iTunes商店衍生的「Podcast」, 被形容為「廣播版YouTube」,已經存在十多年,今年卻因新冠疫情在全球暴紅。全球音樂平台Spotify今年公布的資料顯示,截至第三季止,平台上共有一百九十萬個Podcast 節目,遠高於第二季的一百五十多萬個。

受疫情影響,許多台灣人工作模式改成居家辦公,又為了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 人與人之間的交流銳減,意外促成「聽別人講話」的熱潮。KKBOX數據顯示,大部分聽眾每天收聽時間約五十分鐘至一小時,年齡層主要在二十五至三十四歲,十八歲至二十四歲居次,且平日聽眾比假日還多。

自由幽默閒聊系當道

播客「傑西大叔」十二月所做的統計顯示,台灣已有超過六千個Podcast節目。去年台灣只新增三百零九個,今年截至十一月底新增的節目就有三千七百九十四個。

Spotify調查,台灣人最愛在清晨時段聆聽Podcast,最受歡迎的「百靈果NEWS」、「Gooaye 股癌」和「台灣通勤第一品牌」,皆屬於社會與文化類別;「呱吉」、「馬克信箱(Dear Marcy)」則談論政治、健康、藝術等多元話題。

其中,百靈果NEWS 節目經營超過三年,在台灣Podcast市場起飛之前,就擁有一批超級粉絲,主持人凱莉和Ken甚至被戲稱為「邪教教主」,他們以國際新聞分析為主,主持風格洋派又幽默,很快就吸引關注。

三月才成立的Gooaye股癌,主持人謝孟恭年僅二十七歲,股齡卻已長達五年,常分享投資股票的經驗,特色是敢說,開罵的範圍橫跨財經及政治各領域人士,短短數月就竄升Top 3。至於台灣通勤第一品牌則是兩個男生的「Men’s Talk」,內容以台灣當前現象為主,帶起閒聊系風潮。

「Podcast節目抓住『自由』的原則,在十分民主的台灣敢言又敢講,還要能講出學問來,我認為這是聽眾喜歡他們的原因。」負責KKBOX Podcast的內容主編鄭偉銘說。

經營自媒體的部落客、網紅,甚至是藝人也嗅到這波商機,包括分析星座運勢的國師唐綺陽,還有網紅議員「呱吉」,都是以大咖身分投入Podcast的最佳例子。鄭偉銘說:「這些大咖自帶流量,他們本身擁有的大批粉絲都會跟進訂閱,並且每集收聽,連帶提升許多Podcast節目的素質。」
當然,也有少數網紅踢到鐵板。知名YouTuber「視網膜」和「星期天」七月時合開Podcast節目「六點半左右PM630」,冀望能搶下半壁江山。不料,因為視網膜在節目中大酸台灣通勤第一品牌,結果慘遭粉絲出征、大洗負評,節目只做了四集就草草收攤。

精選主題增加曝光率

不管是知名播客或素人,要如何從Podcast獲取收入?傑西大叔說,廣告主當然會優先找Podcast三大節目,「Podcast市場跟YouTube一樣,是一個大者恆大的世界,廣告主只看得到最知名的,因此預算也投入在他們身上。」

其他沒有知名度的素人播客, 想要有廣告或業配收入,難如上青天。因此,KKBOX正研擬一套Podcast專用的分潤機制,像是YouTube的廣告影片插入方式, 當聽眾聽某個節目約十分鐘後,有聲音的廣告就會跳出來,每段廣告可能僅十秒。

廣告嵌入機制預計會在SoundOn、Firstory 上線,讓播客能獲得實質收入。為使播客及粉絲在茫茫大海中可以相遇,鄭偉銘每天從數十個,甚至數百檔節目裡挑選「策展」主題,「KKBOX是本土品牌,任務是讓台灣在地播客能夠出頭天。也許下一個百靈果,會在KKBOX 育成計畫中被扶植出來!」

挑剔音質打造個人IP

經營Podcast節目「這裡胡說」的傑西大叔(本名林祐民),原本在外商公司工作, 今年三月受疫情影響,整個亞洲部門解散,讓他失去工作,在家沒事做,心一橫乾脆投入Podcast創作。「先前有存了一點錢,現在等於是花老本轉職。」他苦笑道。

若以投資金額來看,傑西大叔應該算是業界數一數二的Podcast主持人。他把自家客廳改造成錄音室,購買好幾組麥克風、防噴罩、吸音棉、錄音機、線材等, 花費超過十萬元,書房則變成剪輯室。


▲傑西大叔使用免費軟體Audacity來做聲音剪輯,1小時節目要花3個小時處理。

「比起影像,我比較喜歡用聲音創作。我本身是器材控,開始做Podcast後,對聲音品質相當挑剔。」他也在研究台灣Podcast產業, 每月固定推出營運狀況分析,想了解這個產業現況的人,就會去看他的報告。

幾個月做Podcast下來,傑西大叔覺得遇到最大的困難是「搭檔」,自己一個人講話太乾,所以需要有搭檔來對話拋接,節目才會有趣好聽。現在傑西大叔的搭檔,是自己的堂姊Difeny,她是全職旅遊部落客的「奶茶團長」,同時也經營Podcast節目「奶茶TO GO」。兩人主要談生活、旅遊和飲食, 起初以飛行做為主題,Difeny喜歡搭飛機, 傑西大叔則了解飛行,兩個月前推出的單集節目《低成本航空》,就有四千人收聽;另一集《飯店住客心裡話》,也有數千人收聽。

對於經營Podcast 節目,傑西大叔並沒有設定目標,他笑說「且戰且走吧!」本刊記者忍不住問, 「投資了這麼多錄音設備,難道不會想回本嗎?」傑西大叔回答:「如果你一直想著如何回本,那就會愈做愈累。要把它當成經營個人IP 的其中一個管道。」Difeny也很有信心地下了註解,「只要把內容做好,就不怕沒有聽眾進來。」

跨多平台鎖定死忠粉

經營Podcast節目「雷蒙三十」的夫妻檔「雷蒙」與「柚子」,本來在大陸北京都有穩定工作,今年一月下旬回台過年,沒想到碰上大陸疫情最嚴重的時期,所以就「回不去了」。回台後,雷蒙發現自己還是無法接受台灣的職場環境,於是投入經營Podcast節目。

原本就以寫作和授課為主要收入的雷蒙,擁有出色的口語表達能力,講話有邏輯,算是知識型創作者, 一個播客該具備的特色,他都有了,因此很適合這個以聲音為主的媒體型式。他們家裡的客廳就是工作室,兩人共同規劃好每集節目內容後,雷蒙負責說話錄音,柚子負責剪輯, 一集三十分鐘的節目,大約需要三至四小時來剪輯。

雷蒙與柚子住的公寓位在巷弄裡,離大馬路非常近,加上基隆潮溼,每天都下雨,所以像是公車進站的聲音、救護車呼嘯而過的聲音、滴滴答答的雨聲,全都聽得很清楚。「我們只能在半夜錄音。」柚子苦笑道,「但還是不能確保完全沒有雜音,因此後製的過程很辛苦,要去雜音、贅字,加襯樂、加空白段落。」如果要把家裡空間改造成真正的錄音室,至少要加裝氣密窗和隔音棉,這些都是成本。

「Podcast對我們來說,是一個強制產出、免費宣傳的入口。」柚子說:「我們把雷蒙三十定位為『小眾市場』,所以也自己經營社群,在臉書開社團。」每個加入社團的用戶都要填表單,調查職業、年齡和性別。「這樣會更清楚我們的節目到底在跟誰對話。」

雷蒙三十擁有一批高黏著度的死忠用戶,他們會到網站付費訂閱電子報(每年三千元),進而購買表達邏輯、雲端工作及職涯探討線上課程。「這就是我們以後的主要收入來源,明年若有二百人訂閱電子報和購買課程,預估就會有二百萬元的收入。」雷蒙和柚子期盼,未來能帶著電腦四處工作,過著真正的「數位遊牧」生活。

閱讀完整內容
時報周刊No.2236

本文摘錄自‎

敢言懂聊圈鐵粉 Podcast開創聽音新經濟

時報周刊

2020/第223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