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直擊:全民大發電奇蹟【封面故事-今周刊】

核電占比6年從25%降至1.7%,綠能衝上近15%

一條法案的通過,讓綠電總量五年成長足足兩倍;一家區域電廠的成立,掀起全國自主發電潮;一邊種田、一邊種電,獨門技術吸引美國取經;他們,是製酒師傅、鄉下農夫、魚板店老闆⋯⋯

在行政院力推全民參與綠能發電的此際,《今周刊》團隊走訪日本千葉、神奈川、福島,看他們如何靠著個人的微小行動,把日本從核災區變綠能大國。
這裡是我們會津最大的雄國太陽能發電廠,容量是一千瓩,可以供給三百戶家庭用電。」身穿灰藍色作業服,會津電力發電事業部的組長塚野廣正,走在林立的太陽能板間,一邊用力揮著手,一邊向我們解說。

位於山中的這座發電廠,占地兩萬六千多平方公尺,沿著一旁的蕎麥田,整片太陽能板幾乎鋪到山的另一頭。這裡是日本福島,今年最強颱風剛過,還下著細雨,太陽卻極力地想擺脫灰濛濛的雲層,硬是灑下了一道光芒,正好落在這片太陽能板上。

二○一一年,三一一大地震重創日本,核電廠的意外,對福島這塊土地造成無法挽回的傷害。日本就此籠罩在輻射陰霾之下,福島,更成為令人避之唯恐不及的禁區。

然而,六年過去了。你不知道的是,日本正在用一塊又一塊的太陽能板取代核電廠,全國設立了大大小小總計逾四千座太陽能發電廠,自宅屋頂裝置太陽能板發電的戶數更超過兩百萬戶,人均太陽能裝置容量全球第二,僅次於德國,全民,一起發電!根據日本ISEP環境能源政策研究所的統計,日本的核電占比,也從核災前一○年的二五%,急遽下降到一.七%。

一六年日本的整體供電結構中,綠能已達到近一五%,瞬間發電量等同三十座核子反應爐,足以提供約一千一百萬戶一整年的家庭用電。

究竟是什麼樣的奇蹟,讓日本在六年內從核災區變身綠能大國?《今周刊》採訪團隊第一線直擊!揭開日本能源絕境逢生的祕密。

第一幕

反核鬥士的使命 催生一條法案,引爆日本綠能革命

「對我來說,這一切就像是命運一般。」說這句話的人,正是引領日本綠能革命的關鍵人物飯田哲也。

他是日本ISEP環境能源政策研究所的所長,也是著名的反核鬥士,專門為日本政府提出環境及能源相關的政策建議。他在前首相菅直人任內受重用,現任首相安倍晉三曾請他進官邸商討能源對策,而由他所推動的一條法案,更讓日本綠能有了爆炸性的發展。

故事,要從一一年的三一一核災說起。

當天下午兩點四十六分,距離日本宮城縣一三○公里的太平洋海域發生九級強震,不但引發三公尺高的海嘯,還造成福島第一核電廠的輻射外洩。

當時飯田人在德國參加綠能研討會,第一時間只能靠網路與日本聯繫。

「福島核電廠出事的那個儲存槽,是我設計的,也是我做核子工程時最後一個工作。」十月二十七日,飯田在日本羽田機場接受本刊專訪時,搖搖頭說。

其實飯田畢業於京都大學核能工程學系,之後順利進入中央電力研究所工作,從事核電工作十年,「我沒有辦法認同決策高層隱匿事實的作法。」本來是掌握日本核能決策的高層,他毅然決然辭去工作。從擁核到反核,發生意外的儲存槽又是經他之手,飯田感受到責任與使命,決心要親手解決這個問題。

綠電重生
▲會津電力公司員工:十年內,我們要讓福島縣的綠能供給達到100%!

於是,他在核災發生一周後,提出一份政策報告。報告內容總結了他對日本供電問題的看法,最後一條,也是最重要的一條是:「必須火速通過FIT法案(日本再生能源特別措施法案)。」

FIT (Feed-in Tariff)是固定價格購電制度,由政府訂定出固定價格,與個人或電力公司簽訂契約,在十到二十年內持續以固定價格購買綠電。不論電量大小,任何人都可以自行發電賣電。在日本,購電金額是由全民買單,根據每個人使用的電量,在電費中徵收一筆「綠能稅」。這條法案,正是日本綠能急速成長的關鍵。

「因為,還是晚了一步。」飯田緊皺著眉頭,口氣相當懊悔。

原來就在三一一當天上午,日本政府才剛決議要將法案送進國會,沒想到幾個小時後,核災就發生了。

事實上,這並不是飯田第一次提出導入FIT的建議,早在一九九八年,他就曾向日本政府遞出提案。

「但當時受到產業界極大的反對,(日本)能源省的態度也很消極。」他坦言是核災的發生,才引發日本對再生能源的重視,讓所有人都動了起來。

FIT制度為什麼那麼重要? 飯田表示:「唯有穩定而長久的獲利,才能支持綠能發展。」他進一步解釋,其實從二○○○年起,日本政府曾大發補助金,想扶植區域綠能發電。「當時一個計畫就提供一年五億日圓的補助,且連續三年。」

日本政府一共補助了二十個據點,像是參考丹麥經驗的北海道市民風車,或是富山縣小水力發電,利用各地的自然資源進行發電,飯田也受邀為幾個據點進行輔導。「但這投入三百億日圓的計畫,幾乎付諸流水。」飯田聳聳肩說,五年過去,最後生存下來的,只有他所輔導,具有完整區域電力公司概念的兩個據點而已。

飯田發現,不能只補助發電設備,他進而向環境省提出建議,需要的是更長期的幫助,也就是穩定的賣電收入。「導入FIT,能源不再被少數人獨占,日本各地紛紛成立區域電力公司,更讓綠能一口氣急速成長。」飯田強調。而他成立的研究所也積極進行區域發電的培育及事業支援,在他的指導下,催生了至少五十個區域電力公司。

3張圖看日本綠能大爆發
他,在體制內革命
▲飯田哲也:就像是命運一般,我有責任要繼續推動綠能發展。
▲日本電費收據有一條支持綠能發展的 我有責任要繼續推動綠能發展。「綠能稅」,金額根據用電量,以每度2.64日圓計算。

第二幕

福島災民的重生 製酒師傅成立區域電廠,全國掀熱潮

事實上,核災令許多日本人對中央電廠的安全及穩定性產生疑慮,加上災後復甦的需求,開始出現由市民主導的電力公司,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福島縣的會津電力公司。

時間回到一一年八月二十六日,不到半年的時間,日本FIT法案在眾所期盼下,火速通過。

然而,當時福島核災區的居民們,也已經被告知,因為輻射汙染,必須永遠離開自己的家鄉,流離在日本各處,人數多達十五萬。

「為什麼電都送去給大城市用,後果卻由我們來承擔?」福島縣會津地區大和川酒造的第九代社長佐藤彌右衛門,憤怒地拍桌子,三百多位市民參加的「福島會議」,正如火如荼地展開。

福島縣會津地區距離福島核電廠只有一○○公里,為了解決震災支援及輻射汙染的問題,佐藤舉辦了一次又一次像這樣的「福島會議」,花了一整年的時間,與市民商討福島的復興與未來。

輻射汙染了良田、水源,生意做不成了不用說,還有許多人只能住在避難所,無家可歸。「我到底能做些什麼?」佐藤不停問自己。直到一二年FIT制度的正式實施,給了他靈感。

「或許我們可以不仰賴中央,自己發電?」之後,佐藤積極與環境學者、專家討論,還跟著飯田一起到德國參訪。「要不是我親眼看到,真的不敢相信綠能發電居然這麼簡單。」他瞪大眼睛說起他在德國看到的發電設施。

於是,一三年,佐藤與其他十位志同道合的夥伴合資成立會津電力公司,許下在十年內達到提供縣內一○○%綠能的願景。

初期資本雖然只有三百萬日圓,但從成立到發電,與地區銀行融資,成立市民基金,由地方業者設置光電系統,所有步驟都由市民獨力完成,為的就是要振興地方,促進災後復興。

會津電力的故事很快就傳了開來,看到福島轉變的決心,想要加入會津市民基金的人也越來越多,日本各地都有人申請參與基金,一個單位二十萬日圓。

不到兩個月的時間,他們就募集到一億日圓的資金,進而架設更大規模的太陽能發電廠。目前會津電力已在福島會津地區設置了五十七座太陽能發電廠,總發電量可以提供一三七○戶一年的家庭用電。

塚野說,接下來,他們要在撤離後廢棄,或是不能耕作的土地上,架設太陽能板,並發展小水力及生質能等其他再生能源。

德國區域發電的元老萱瑙(Schönau)電力公司,被福島的生命力感動,特別頒發「電力革命獎」給身兼會津電力公司社長的佐藤,表揚他對區域能源發展的付出。

「三十年來,我只會製酒。我知道水源一旦受到汙染,就不能再恢復。」佐藤語重心長地說,「輻射的影響會持續好幾萬年,那是人類無法控制的,但如果我可以讓福島充滿再生能源,至少還能留下永續乾淨的能源給下一代。」

福島會津電力,凝聚了日本人走向能源轉型的勇氣,就像連鎖效應一般,在全日本擴散、茁壯。截至一六年,日本超過一半的縣市綠能供電量超過一○%,全日本有多達九○一家電力公司,遍布各地。

除了由市民主導經營之外,日本地方政府也紛紛成立電力公司,就地利用自然資源發電,賣電收入不但能補貼財政,還能回饋給市民。

事實上,日本一七一八個鄉鎮市中,已有七十一個鄉鎮市做到完全的電力自給自足。一六年排行第一的大分縣玖珠郡九重町,是人口只有九千多人的小鎮,電力自給率逾百分之兩千,原因是大分縣工業局於當地河川建造水車發電。

光是一條河,就能為地方帶來每年二十億日圓(約新台幣五.三億元)的賣電收入。如同佐藤社長所做的,區域發電的另一中心概念,是為了地方發展。採訪團隊接著來到距離福島二五○公里外的千葉縣匝瑳市,有兩位中年大叔,正在為太陽能板的架設方式傷透腦筋。
▲會津電力公司社長佐藤以振興福島為己任,以強勢的領導風格帶領福島人向前走。

第三幕

中年大叔的永續大夢 邊種田、邊種電,美國也來學

他們是「農地太陽能分享網 Solar Sharing」的發起人,原本從事有機農業的東光弘,及退休郵差椿茂雄,加上一個三十歲出頭的環境學博士馬上丈司。

這三人組專門協助農民在農地上架設太陽能板,讓農民可同時享有作物及賣電兩項收入, 三年來他們已經為千葉縣兩百處農田架設太陽能板,建立農地太陽能分享網。

他們在一望無際的農田上,架設許多不同種類的太陽能板骨架,這些都是根據不同天氣條件或是環境所設計的,不論斜坡、大雪、颱風甚至想追著太陽跑都沒問題。

農地上的發電廠
▲太陽能分享網:我們種電,是為了綠能發展及農業,最後才是收入。
「我跟你說,颱風那天,匝瑳這裡的風速每秒高達三十五公尺,但這些太陽能設備完全沒有受到一絲損害。」東大叔得意地說,他穿著軍綠色的飛行外套,兩隻手帥氣地扠著腰。

這種在農田上方架設太陽能板,同時進行作物種植的「營農繼續型發電」,已經申請到世界專利,每年高達七百多組參訪團前來參觀,還受到美國一家能源大廠的注目,特地派人來實習。

不過,農田上架設太陽能板,不會影響農作物生長嗎?「並不是把太陽能板裝上去就好!」渾身散發農家樸實氣息的樁大叔細心地解釋。「根據我們多年的實驗,太陽能板一定要使用細長型的,遮光率要在三四%以下。」馬上接著補充:「這樣架設起來,不僅對農作物沒有影響,還能有效減少放射冷卻率,不易結霜,作物品質變更好。」

「很棒對不對?不過想要加入我們,可沒那麼容易喔!」東大叔挑眉笑了笑。

「第一是願景,第二是農業,第三是安全,第四才是收入。」他說,這是他成立太陽能分享網的理念,若只是為了獲利,一開口就談錢,他便不做那個生意。

除了再生能源的發展,他們還背負搶救日本農業的使命。「與五十年前相比,日本農民人數只剩下三分之一。」東光弘說,增加的賣電收益對農家是不小的補貼。「就算你沒田沒錢,只來種田也可以!」

他們有一種合作方案,提供場地與太陽能板,作物收益全歸農人,還可以分享兩成的賣電收益,為的,就是不讓良田廢棄,吸引年輕人到鄉下務農。

「農業和綠能一樣是永續的,自從福島核災後,我一直覺得自己好像被什麼東西追趕著,就怕來不及。」東光弘收起風趣的表情說,「想到就要馬上去做才行!」去年他們建設了一個一千瓩的大規模發電所,整年的賣電收入三千萬日圓中,就拿出兩百萬日圓回饋鄉親。

受到核災事故的影響,這一群人賭上自己的人生,只為了解決能源問題。令人意外的是,他們原本都從事製酒、農業等看似與能源毫無關係的工作。

然而,沒有一種職業是與能源無關的,只要你使用到能源,即使不是電力公司的員工,也應該要思考如何節能,進而開創更多能源。

斜坡、大雪、颱風都不怕!——太陽能板骨架種類

斜坡式
為了能在傾斜的山坡地上架設太陽能板,除了中心支柱外,還加裝傘狀的輔助支架,增加穩定度。

鋼造方管式
選擇支撐力較強的方管作為支柱,支柱之間特別加裝橫條補強,提高承載力,適合會積雪或是颱風多的地區

第四幕

魚板老店、記者的微革命 從辦公室到住宅,都能實踐節能

日本神奈川縣小田原市,也就是著名的箱根溫泉地區,有一家百年魚板老店,在三一一後便力行節能,讓公司的用電量減少兩成,於一五年完工的新大樓,更能自行發電,搭配節能建材與井水循環,一年約可省下五四%的能源。

「你看這個風口,這是從井水打出來的乾淨空氣。」鈴廣魚板副社長鈴木悌介打開地板上的圓形孔蓋,一陣強而有力的涼風竄了出來。

這棟新大樓是鈴木最得意的成績,屋頂上設置三十八瓩的太陽能板,用來供給大樓用電,再將一部分儲存在蓄電池備用。「井水」循環,不僅能讓建築物整年維持恆溫,還能與太陽能熱水器結合,提供員工餐廳所需的熱能。

「最重要的是,不只是辦公大樓而已,我們旗下的餐廳和魚板工廠都有太陽能發電及熱能設備,主要是作為備用能源。」鈴木進一步說明。

三一一核災後,鈴廣魚板因為限電,差點倒閉。「停電停了兩個星期。我們的魚板都是用新鮮的魚製成,沒有電根本沒辦法保存。」鈴木皺起眉頭。核災後,箱根的飯店訂房取消率高達九成,箱根著名的禮品茶又被驗出輻射過量,觀光客不敢來,鈴廣魚板的業績,只剩下原來的二○%。

「我真的想過如果倒閉了,該怎麼辦。」鈴木深吸了一口氣,接著說:「我這才領悟到,如果沒有乾淨的水源、能源、食物,沒辦法正常生活,什麼經濟發展、GDP(國內生產毛額)都是空談。」

鈴木決定成立「綠能經營者會議」,號召全國各地經營者,一同推廣區域綠能發展,目前成員已接近四百人。此外,自從去年六月日本政府開放「電力自由化」之後,日本人民可以隨意選擇自己想要的電力公司,鈴廣魚板的主要電源,就是使用位於小田原市在地的區域電力公司湘南電力。

企業節能大將
▲鈴廣魚板副社長鈴木悌介:使用自己家鄉所發的電,是奪回能源主權的第一步!

湘南電力社長原正樹表示,湘南電力的供電範圍只在神奈川縣內,包含鈴廣魚板,目前共有約六百個用電戶。

「我們小田原有一個三百億計畫。」原正樹說。

目前小田原市一年要付高達三百億日圓的電費給東京電力公司,也就是說,若是有一成的人選擇小田原市內的區域電力公司,就代表可以將三十億日圓留在當地,活絡區域經濟,這就是能源自產自銷的最大用意。

「我希望把錢和能源都留在家鄉!」鈴木用堅定的眼神再次強調。

從FIT制度的導入,從市民電力公司到能源自產自銷,有一個人,將日本這六年的綠電發展史,一字一句全都記錄了下來。他是自由記者高橋真樹。

「很多日本人,從來沒想過插座的另一頭是什麼,直到三一一大地震及福島核災的發生。」高橋接著說:「我原本也是其中一人。」

六年來,他走遍日本各地超過四百多家區域電力公司,了解每一個人與地方的故事,分段記錄,一共出版了三本以區域發電為主題的書籍。

「我看到的,是一個人一個人的微小行動,擁有足以撼動國家的力量。」高橋說。

參與區域發電的市民通常都沒有綠能背景,卻能靠自學將設備及法規了解到透徹。

「最讓我震驚的,是他們猛烈的行動力!」他形容,上次見面才聽受訪者說「如果能這樣的話那有多好?」沒想到半年後,對方早就達成目標,並朝下一個目標邁進了。

本來是個完全不在乎電從哪裡來的人,與綠能推動者交流的過程中,高橋也逐漸受到感染。在一次採訪中,他接觸到埼玉縣川越的低燃費住宅,「我看到第一眼,就覺得是自己夢想中的家。」如今,高橋正坐在那個夢想住宅的客廳裡,招呼我們的到訪。

「這個房子的特點是牆壁極厚,窗戶是三層玻璃,為的就是不讓室內的熱能散去。」高橋仔細地為我們解說,因為是高氣密、高阻熱的結構,一整年的室內溫度都可以維持在攝氏二十度。

此外,挑高式天花板及最頂端的天窗提供充足的照明,燈具都是由頂樓的太陽能板供電。「平均一個月的電費只要一千多日圓。」高橋有些自豪地說。

他認為,很多人對節能的印象,仍停留在忍耐及勉強自己,「事實上,節能也可以很舒服。」四周白牆並不是油漆,而是帆立貝的殼磨成的塗料,牆壁會自己呼吸,隨時調整溼度。

「有行動,就會有改變。」高橋露出微笑,「畢竟,一大於零!」他舉例,即使在家中陽台種蔬菜來吃,也是節能減碳,絕對比什麼都沒做來得好。他閉起眼睛,慎重地點了點頭。
▲自由記者高橋所居住的節能屋, 使用大量綠色建材及節能設備,費用只比一般住宅多出300萬日圓。圖右為節能屋外牆,厚達8公分。

借鏡日本

台灣可以怎麼做 關鍵:讓民眾發自內心響應

「幸也不幸,要是沒有福島核災,或許就沒有現在的綠能發展。」飯田在訪談的尾聲這麼說。

台灣也是受此刺激,訂出二○二五年零核電、綠能占比二○%的目標,現在,從中央到地方,都在力拚綠能發電。不過,觀察日本全民大發電的成功案例,民眾是否發自內心響應再生能源,是成敗的關鍵,台灣最大的障礙就在於未形成全民一起來的氛圍,仍然是以廠商發展太陽能、風力發電為主。

問題一:電價太低廉 全民自主發電無誘因



原因之一是台灣電費便宜,影響民眾自行發電、賣電的意願。飯田透露,日本其實也有類似的問題,尤其,綠電購電價格勢必還會越趨便宜,更可能讓民眾對自行發電所帶來的經濟效益無感,「但同樣的,建設成本也會降低。」他舉太陽能為例,五年來太陽能板的價格已降到五分之一,蓄電池也有四分之一,與電腦普及的理論是相同的。飯田坦言,一切還是取決於政府推廣與人民的決心,只要政府對民眾有效溝通,並提出合理的配套,應該不難提升經濟誘因。

綜觀台灣各縣市綠能發展狀況,雲林縣太陽能發電量居冠,據雲林縣政府提供的最新數據,今年總發電量已達四.三億度,占全國太陽能發電量四分之一,可供台灣十一萬個家戶一年使用,不過這個數量最近也呈現停滯狀態。
問題二:太陽能發展趨緩 李進勇轟:台電饋線不足

原因在於,台電饋線(運送電力的傳輸線)不足,雲林縣建設處長蘇孔志說,「不利耕作區域內的土地零碎,除非業者整合到土地達三十公頃以上,才會願意自己拉纜線。」雲林縣長李進勇更炮轟,雲林積極響應綠能政策,但總覺得中央力道不夠,「最大的困難,就是台電饋線嚴重不足。」呼籲台電幫助再生能源做必要的投資。

屏東縣政府綠能專案推動辦公室主任何紹康也表示,台電饋線不足,甚至出現饋線集中在東邊,但可以發展太陽能的不利耕作土地都集中在西邊的狀況,希望政府能多協助地方。

彰化縣政府則表示,彰化縣外海已有許多離岸風電廠商投資,向能源局通報籌畫設置容量已達到一千萬瓩規模,然而台電可提供彰化的電網建設僅約六五○萬瓩,饋線顯然不足。

日本FIT法通過時,第五條明文規定,饋線以綠電優先。「這絕對是日本綠能爆炸性發展的重要因素。」飯田進一步說明,「然而日本在去年撤除這條規定後,也出現發展停滯的狀況。」各地紛紛傳出電力公司不願意拉饋線等消息。因此,飯田建議台灣一定要立法,並堅守「綠電優先饋線」這條規定。

問題三:農電可以共生 台灣農民卻不知

日本推行農電共生理念,太陽能板底下的田仍能種植作物,但反觀台灣卻演變成掠奪農地「真種電、假種田」的情況,也讓農電共生蒙上一層陰影。

曾到日本考察農電共生的民進黨籍立委管碧玲說,農委會在《申請農業用地作農業設施容許使用審查辦法》裡有強調,若在農地溫網室上架設綠能設備,必須確保陽光仍能照射到農作物,但可能政令宣導不足,「業者、農民統統不清楚規定」,讓業者直接砸幾百萬元在良田上,大規模鋪設太陽能板,現在面臨要被拆除或輔導的命運。

其實,在台灣已有業者研發出遮蔽率四十%以下的「追日型太陽能板」,太陽能板擺放位置間距大,太陽能板還隨著日光移動,施工以打樁取代水泥,不會讓農地變廢田。不論政府端出多少牛肉及補助,民間發展綠電,最需要的還是長時間穩定的收入。

「綠電發展,需要所有消費者的支持,不然沒有意義。」最後飯田建議台灣,應該重新檢視目前的購電制度,確立財源及相關配套方案的完整性,民間才能放心地投入。日本的全民大發電,看似奇蹟,其實是決心。
▲屏東縣規畫智慧微型電網示範園區,力拼太陽能發電。
▲台灣農田種電亂象叢生,已有業者研發追日型太陽能板,種電也可以兼顧農業,右圖為綠源科技公司雲林案場。

閱讀完整內容
今周刊第1090期

本文摘錄自‎

日本直擊 全民大發電奇蹟

今周刊

2017/11月 第109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