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工機產業聚落 策略聯盟再創榮景【封面故事-經貿透視】
自古以來木製產品與我們生活起居密不可分,市場需求一直存在。1960 至1980 年代臺灣木製家具業蓬勃發展,帶動臺灣木工機械業的發達,臺灣木工機械產業有完整的產業鏈,能快速因應客戶要求並提供客製化服務,無論是設計、製造、組裝各方面都已相當成熟,產業實力在國際市場迅速打出口碑。
但近年在競爭國的追趕下,臺灣廠商要如何保有中小企業與產業的優勢?如何因應潮流?運用哪些拓銷策略?讓我們一同來看木工機工業同業公會、臺中市政府、精密機械研究發展中心、豐園北科大木創中心以及多家成功廠商是如何共同突破難關,掌握全球木工機商機並開創新局。
產業概況(2016年)
• 年產值:約新臺幣193 億元
• 出口值: 約5.21 億美元(約新臺幣150~170 億元),外銷比為83.7%
• 廠商家數:約300 家
• 廠商從業人數:約5,000 人
• 主要聚落:中部87.4%(主要於豐原、神岡等地)、北部9.89%、南部2.71%
產業群聚是臺灣產業的競爭優勢,木工機廠商藉由相互結盟打團體戰,在競爭激烈的國際市場勝出,但面對競爭對手崛起,必須努力拚升級、迎趨勢、育人才、拓實力,才能發揮群聚效益,提升競爭力。
根據中華民國海關進出口資料庫顯示, 臺灣木工機械2017 年1 至10 月出口值為4.9 億美元,較2016 年同期成長13.9%,出口值排名全球第四,僅次於德國、中國大陸及義大利。財團法人精密機械研究發展中心(PMC)智慧化設備發展處處長黃志明分析,臺灣木工機械以少量多樣、客製化、軟硬體實力兼具深受客戶喜愛,競爭優勢包括:一、機器性價比高,受全球客戶認同。二、客戶關係管理良好,與客戶建立長期信任關係。三、產業逾八成集中於臺灣中部地區,有綿密的群聚與供應鏈體系,製造商能短時間內採購高品質零配件,相互支援供應。
▲臺灣木工機械產業發揮聚落效應,客製化能力與品質皆在國際市場擁有良好的口碑。
轉型升級 深耕技術強化品質
臺中市政府經濟發展局局長呂曜志說,臺灣木工機產業廠家數雖然不多,但廠商已面臨一波接班、淘汰與整合,剩下都是精兵。且二代大多受良好教育,具備國際觀、外語言能力好;進而發展創意行銷、自有品牌、加強售後服務等。「臺灣木工機械生命周期已處於蛻變轉型、又再往上升的階段,這個充滿機會的產業在國際市場還是有優勢。」
臺灣木工機械工業同業公會(TWMA,以下簡稱公會)理事長,同時也是勝源機械股份有限公司執行長張聰捷指出,臺灣木工機械業在國際上一直有很高的性價比,臺灣木工機單機能力強,目前以單打獨鬥型居多。
然而如同其他傳統產業,勞力密集的臺灣木工機械產業目前遇到的問題不外乎:
一、木工產業外移,必須外銷。早期因臺灣家具產業曾排名全球代工第一,木工機械產業已在臺灣累積豐富經驗。振蕭機械工業有限公司總經理,亦是臺灣木工機械工業同業公會副理事長林嘉信指出,過去三十年有好幾批家具廠外移到東南亞和中國大陸設廠,留在臺灣的家具業大多僅投資內需市場,無法滿足木工機工廠所需的訂單;廠商大多因需要大量機器,外移後還持續使用臺灣的木工機械。
二、競爭對手崛起,必須提升競爭力。全球市場變化對以外銷為主的臺商影響很大。林嘉信進一步說,2007 年後,因大量投資者進入中國大陸市場,該國政府鼓勵國產國造,近年單機產品日益成熟,且擁有相當大的內需市場,已造成臺灣單機市場逐漸遭受壓縮,包括低階產品漸漸被取代,臺商對開拓海外新市場有很大的侷限。2008 年後,中國大陸木工機出口值已大於臺灣,雖然中國大陸創新設計能力尚不如臺灣,但中低價位的產品將面對更嚴苛的競爭環境。廣穎機械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志州表示,「臺灣那最輝煌的拚價、拚量時代與優勢已經過了,只有往產品品質與技術提升邁進,才是永久之力。」
打團體戰 成功贏占國際市場
以上種種使得各廠商不斷鑽研提升競爭力,林嘉信指出,臺商可提供客製化產品,具價格優勢,品質又能達到客戶要求,例如可考量客戶木頭性質製造客製化產品,避免大量生產與中低階產品競爭。
黃志明點出,「臺灣中小企業專營單類產品線,這種互為競爭與合作的特殊現象,有別於歐美大廠產線齊全一條龍式作法,臺灣廠商必須藉由相互結盟共同打團體戰,才有機會在競爭激烈的國際市場勝出。」龍德機械工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張銀恭分析,「整線設備是一定要走的路,結合各廠商的機臺,
分享資源與專業,達到市場需求,降低投資風險。以團體戰才有可能從中低階市場擴大至高端市場,讓客戶不只購買產品,也購買解決方案,提高傳統機器性價比。」
張聰捷強調,臺灣的木工機械廠商多為中小型企業、資金有限,現階段大多廠商以賣單機為主,缺乏整線整合經驗,「中小企業除了認真的在工廠訓練自己,也應了解在國際市場的定位。」木工機械必須持續保有品質,並朝向整線自動化、減少人力的機械設計。雖然整線投資成本高,但是附加價值也高。臺灣木工機廠商應盡量往自動化、智慧機械甚至工業4.0 執行。
▲張聰捷鼓勵臺灣木工機廠商善用聚落優勢,持續讓木工機產業在國際舞臺上發光發熱。
▲臺灣木工機械廠未來要發展的契機在於「團體戰」,並擴大研發能量,從低階產品轉向高階技術。
環保趨勢 發展循環經濟效益
未來除了持續朝整線自動化發展,以技術面而言,黃志明認為「環保意識抬頭」也是全球木工機發展趨勢。「全球木工機械正朝向提高木材加工精度、木材利用率、生產效率和自動化程度,以節能、環保、安全無公害方向發展。」臺灣廠商可投入更多的研發,鎖定如何減少後續加工程序、縮短材料處理時間、減少材料浪費等產品效能議題,例如高精度加工設備與排版優化軟體。
呂曜志也指出,「木工機械的木屑回收是重要的突破點,木工機械若能將木屑回收做好,機器價格就能更高。」廠商可以與國際設計人才合作,朝循環經濟走,了解產品最後要如何回收,例如拿舊材料加工成新生命,與下游家具廠討論家具回收技術。此外,歐洲擁有優良的機械與概念設計,建議貿協或台灣創意設計中心可與歐洲設計師合作,由歐洲設計師設計出適合臺灣機械特性的終端產品。
培養人才 提供多元學習平臺
廠商研發投入不足,技術人才短缺,中小型木工機械普遍缺乏整線、系統整合人力與能力。黃志明指出,中臺灣工科人才大多優先選擇科學園區或精密園區,「要留住整線自動化、智慧化人才不容易。」例如:臺灣木工機械從業人員以機械設計與現場組裝為主,電控大多採外包,缺乏電控與系統整合人才。因此PMC除了協助整線人力,也提供軟體、電控的課程,如感測器應用教學。
公會也積極開課,讓廠商了解木工機械國際市場動態與趨勢,提供行銷、研發創新及市場諮詢與學習的平臺,強調智慧機械與工業4.0 的走向。同時與大學合作,安排技術課程、主軸課程及電機課程,培訓組裝、電機、裝配的技術,並輔導ISO 品質系統,協助臺灣木工機械產業再創佳績。
木創中心 推動產學合作計畫
值得一提的是,為解決人力短缺問題,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於2014 年在豐原成立「豐園北科大木創中心」(簡稱木創中心),協助培育木工產業人才。豐園北科大木創中心專案經理,同時也是臺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系兼任講師陳誌誠指出,因為了解產業缺工缺人才,希望從木創中心媒合機械業者與學生,促進學生畢業後到企業就業的機率。
木創中心主要協助推動產學合作計畫,減少未來實際到業界工作時面對的落差。臺中市政府經發局的WING 聯盟即藉由產官學研的串聯,協助企業尋找設計、工程、機械人才,例如透過玩具、家具、建材等下游企業,增加學生對木工產業的好感度,「改善產業形象,進一步讓年輕人了解這是值得投入的產業,為木工機產學合作及廠商拉攏優秀人才。」呂曜志以肯定的語氣說。
此外,北科大亦開辦「工業設計系家具木工四技產學訓專班」,由木工機廠商提供設備,針對設計、機械或木工背景的學生,系統化培養,著重木工機機具使用、操作與設計,培養學生投入木工機產業。身為專班負責人的陳誌誠表示,學期中,會到木工機械或木材加工廠進行培訓。「專班的最後一年也會赴越南培訓,將臺灣的相關技術與機器與越南連結。除了協助畢業生未來在臺灣或越南的職涯方向,對木工機產業在越南的產銷與應用也會有間接幫助。」
布局越南 發揮軟實力拓商機
因為家具業在東南亞(例如柬埔寨、緬甸、越南等)已經營十幾年,是臺灣木工機械廠的重要市場。呂曜志指出,木工機產業最需要有在地市場服務、維修、甚至習慣使用臺灣機械的人。因此,公會規劃與越南當地家具公會HAWA 合作,希望於越南建立人才訓練中心,由臺灣廠商提供先進設備,透過當地教授教導,讓當地大學生、研究生、技術人員或工程師到廠學習操作臺灣機械。初期班在越南進行,進階班則到臺灣授課並頒發證書。「透過訓練帶動硬體的銷售,增加因習慣使用而購買臺灣機械的機率,這就是臺灣的軟實力。」
張聰捷也表示,「希望藉由兩地的木工機械公會以及政府單位的合作,對臺灣木工機產業和越南家具產業有更大的幫助。
▲「豐園北科大木創中心」提供產學合作平臺,降低學生未來實際到業界所面對的落差。
閱讀完整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