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為核能開綠燈 擁核反核國家陷分歧
足以引導綠能投資方向的《歐盟分類法》細則,將核能與天然氣有條件納入「永續能源」類別,環保團體痛批「漂綠」,歐盟擁核與反核國家也陷入分歧。
文/田習如 (中央社駐布魯塞爾記者) 圖/美聯社
為什麼一個其實不具備強制力的施行細則補充案,卻在歐洲政壇和國際環保界捲起千堆雪?
2022年10月7日,奧地利向歐盟法院控訴歐盟執委會;而早先在9月中旬,綠色和平和世界自然基金會等12個環保組織也對執委會採取法律行動。
核能貼綠標 引領綠能轉型資金流向
事件的主角,是《歐盟分類法》(EU Taxonomy Regulation)所衍生的施行細則(delegated act)補充案。《歐盟分類法》試圖為各種經濟活動是否符合環境永續做出定義,成為工商企業、銀行保險業和投資界的「工具書」,雖然沒有強制力,卻會引導龐大的企業減碳、綠能轉型資金流向。
該分類法為「永續投資」訂出六項環境目標,包括降低二氧化碳排放、調適氣候變遷、永續使用並維護水資源、建立循環經濟、減少環境汙染和保護生物多樣性。
2020年7月《歐盟分類法》生效,但只有大原則,直到2021年12月施行細則才出爐。2022年3月歐盟執委會進一步提出補充案,將核能和天然氣納入永續能源的範圍。
英國《衛報》(Guardian)報導,補充案源自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Ursula von der Leyen)答應了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要為核能貼上「綠色標籤」。法國約有七成能源仰賴核電廠。
此舉引起德國、奧地利、盧森堡、義大利和希臘等反核國家反彈,不過,歐盟執委會將天然氣也納入後,有47%能源靠天然氣的德國就「消音」了。
核能轉綠成碳中和捷徑 奧地利與環團批「漂綠」
為何部分歐盟成員國這麼在乎「貼綠標」?這與歐盟要在2050年達成「碳中和」目標有關。為了達到零碳排放,各國有不同的能源減碳轉型路徑,但除了新增風、水、太陽等再生能源,若舊有能源也能「就地轉綠」就可更快、更省資源地達標。
德國環境媒體「乾淨能源通訊」(Clean Energy Wire)指出,核能是法國和芬蘭減碳路徑的重要組成部分,相對低碳排的天然氣則是德國用來取代高碳排燃煤的重點。范德賴恩為核能和天然氣辯護的說法是,歐洲除了需要更多再生能源,也需要「穩定的能源,即核能,以及轉型期間的天然氣」。
但奧地利環境部長格威斯勒(Leonore Gewessler)批評分類法納入核能和天然氣將會增加「漂綠」的風險,且無助於歐盟對抗氣候變遷的宏大企圖,「我們需要維護消費者和投資者的信任,(如果產品)被貼綠標,它的內涵就該確實是綠的」。奧地利早在1978年就經由公民投票反對核能。
施行細則補充案雖一度在歐洲議會的環境委員會被推翻,但在德、法兩大國和執委會聯手協調下,7月6日終獲歐洲議會大會表決通過,2023年1月正式生效。
歐洲議會環境委員會副主席艾克浩特(Bas Eickhout)說:「(這是)氣候和能源轉型黑暗的一日。」環保團體的憤怒更直接。綠色和平歐洲分部成員羅德瑞戈(Ariadna Rodrigo)說:「歐盟執委會把手弄髒了。」
世界自然基金會等五個民間團體在9月宣布集體退出歐盟為永續金融設立的跨界諮詢平台,並指責補充案反映出歐盟執委會為了政治目的而無視專家意見。
與國際標準相矛盾 核廢料爭議也未解
核能是否合乎前述六項環境目標?擁核者主張核電沒有碳排放問題,但反核者質疑核電廠耗用大量冷卻水,而且還有核廢料爭議。
歐盟執委會安撫反核者的方案之一是要求建立核廢料永久貯存場。不過聚焦ESG(環境、社會與治理)領域的英國媒體「責任投資人」(Responsible Investor)指出,目前只有挪威、瑞典和法國提出2050年前興建永久貯存場的承諾,而且法國進度延宕,但《歐盟分類法》新細則卻讓核能廠在核廢問題未解之前就立刻被視為「永續」能源。
「責任投資人」認為《歐盟分類法》的內容還埋下其他爭議,一是國際通用的綠色債券標準(Green Bond Standard)已排除核能和天然氣,這兩套標準不同的投資指引工具會讓歐盟陷入自相矛盾。
其次,歐盟執委會強調天然氣是過渡期能源,但若過渡期間對天然氣過度投資,最後怎麼收拾?考慮中的解決方法是讓天然氣電廠在未來改燒生質燃料或氫能,但燃燒榖物發電與糧食需求的取捨持續有著爭議,而氫能科技發展成果也還未定,且若屆時燃氣廠沒能轉型的話,歐盟也沒有方案引導投資人及早把資金撤出以避免關廠損失。
韓國跟進歐盟腳步 全球綠能政策恐洗牌
歐盟的環境法規一向對全球有示範效果,據《國際核子工程》期刊(Nuclear Engineering International)網站資訊,韓國環境部便在9月提出韓版的分類法修正草案,將核能納入綠能投資範圍。
俄烏戰爭迫使歐盟加速能源轉型,也一度被認為大大有利於再生能源的建置規模和進度,如今,歐盟又讓核能與天然氣跨進永續能源門檻,全球能源產業版圖和各國綠能轉型政策,將可能重新洗牌。
閱讀完整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