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腎導管變建材 青新如何點廢成金?

三成醫療廢棄物靠它清運再攻循環經濟商機


如何讓廢物變黃金,循環經濟已成顯學之一。日友旗下的青新公司,已跨入醫療廢棄物再利用處理,讓醫療廢棄物也能成為建材。

撰文/段詩潔

永續與循環經濟商機下,一家台廠成功把醫療廢棄物成為建材,讓「廢物變黃金」!

潤泰新轉投資公司、台灣第一家專業生物醫療廢棄物焚化處理廠日友,旗下的青新公司則專營醫療及事業廢棄物清除、青新木製造銷售、醫療廢棄物再利用處理以及廢水處理。

環保法令趨嚴 商機跟著漲

「環保市場能夠存在,是靠法令堆積出來的。」身兼日友、青新董事長張芳正表示,早年是沒有人願意處理,隨著政府在環保法令上規範愈趨嚴謹,不做要付出代價,才有環保的商機。

日友、青新的商業模式,相得益彰。簡單地說,青新負責從醫療院所將廢棄物清運至日友等焚化處理廠,而醫療廢棄物必須在相當程度的環境控制下才能清運。張芳正強調,「現在所有清除,都是即時監控定位,直接傳到環境部系統。清除到哪個階段?什麼時候進廠?在哪個倉庫?什麼時候要焚燒?都一清二楚。」

事實上,早在SARS或COVID這類呼吸道疾病疫情肆虐之際,日友作為全台最大醫療廢棄物處理廠,就全力協助政府。張芳正解釋,清除的那輛車一進廠,門關上,廢棄物當場卸完就必須當場燒完,人員穿的防護衣、防毒面具全部直接脫下來燒掉。「SARS風聲鶴唳之際,台北市有醫院封院,我們負責處理醫院廢棄物,沒有人出過事。」也因為是規模最大,「要是出問題,沒有人能救我,因此每年年底我都會花一筆錢去買防護衣、口罩等,就是為了應付可能發生的任何狀況。」

青新除了有醫療廢棄物處理執照外,也有一般事業廢棄物處理執照。

依環境部統計,去年台灣清除機構超過五千家,屬於甲級清除機構約五百多家,其中有能力從事醫療廢棄物清除作業者約二十家。青新去年醫療廢棄物客戶數超過一萬家,約占醫療院所三成,在大台北地區客戶家數市占率更高達七成,清除量共計一五八二○噸,在醫療廢棄物清除量市占率約三四%。二三年事業廢棄物(不含醫療廢棄物)客戶數達七五四家,清除量共計五五七二一噸。

而青新肩負更重要的另一項任務,就是跨入循環經濟。張芳正解釋,醫療廢棄物在法令上分成兩大塊,一塊是跟病體有接觸過的,包括血液等,都必須進焚化爐燒掉,另外一種則允許用高溫滅菌,把一些好的塑料回收再利用。「醫療廢棄物如洗腎導管等,其實都是品質很好的塑料,才有辦法做醫療用途。」

二○○○年後,各國政府的觀念也逐漸翻轉,把廢棄物處理逐漸導向再利用資源化。也因此,青新去年開展再利用處理廠,將收受自醫療院所、洗腎中心,含有較優質塑料的醫療廢棄物,經高溫高壓滅菌處理後,進行分類分選,經過研磨、切割、粉碎、比重分選等方式,完成各種塑料分離。再把回收處理後之塑料,投入循環經濟商品「青新木」的生產製造。

塑木建材可完全回收

「青新木」塑木建材近似原木外觀,可完全回收,取代傳統木材及一般塑木材料,廣泛應用於造景、裝飾、裝修等建築領域,產品廢棄後可完全回收,並重新投入製程,目前已運用在戶外涼亭、平台、小木屋,未來將進一步拓展商機。雖然青新木目前占營收比重僅約五%,但已較去年顯著成長。

雲林縣廢棄物清除處理公會前理事長林尚永觀察,青新除了本業清除業務,另一項則是再利用廠,把原本應該要焚化掉的醫療廢棄物,包括餵食管等,於再利用廠中高壓滅菌、粉碎處理過,這些都是非常高檔的塑料,添加到青新木的建材中。「原本醫療機構就要付處理費給他們,現在再利用,不但第二次獲利,又可以符合ESG,創造第二種經濟效益」。

在人口老化、傳染性疾病傳播快速下,醫療需求逐年成長,醫療院所數量也相應增加,產生的廢棄物也逐年增加,這些都是青新業績持續成長的機會。

與日友相識二十幾年的處理廠同業、嘉德技術開發公司總經理何春松表示,醫療廢棄物與一般事業廢棄物處理不同,最多儲存時間只能有一星期,「醫療廢棄物穩定不受景氣影響,由於門檻高形成寡占市場,隨著醫院診所的增加與擴張,以及醫療產業持續進步,每年仍有五至一○%的成長。」

除了廢棄物處理事業持續穩定成長,也持續搶攻循環經濟商機,預計於六月下旬掛牌上市的青新,有機會躋身台灣資本市場新一檔ESG概念股黑馬。 閱讀完整內容
今周刊2024/6月 第1432期

本文摘錄自‎

洗腎導管變建材 青新如何點廢成金?

今周刊

2024/6月 第143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