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解析 大同1000天變局幕後

4大股東競合祕辛 6大布局前景評估


大同經營權易主1000天,近來傳出許多好消息,最大股東、同時也是大同董事長王光祥親自說明,3年多來的感觸與規畫;未來的大同集團,連同旗下4家上市公司,將朝6大核心事業發展。然而,百年巨人重新出發,商機無限,挑戰卻也很大。

文/游筱燕

大同集團近來事業上頻有重大突破,經營團隊對外稱:百年巨人即將再起。

三月二十六日,公布處分子公司尚志資產旗下持分六三%的「芙蓉大樓」資產,交易總金額一三一.二五億元,今年可入帳認列,藉此彌平特別盈餘公積差額後,力拚下半年配息,滿足二十萬名股東的殷殷企盼,終結二十三年未發放股利的窘境。

四月十八日,旗下電力變壓器與配電變壓器全系列產品,取得北美變壓器UL實驗室認證,有資格爭食美國一.二兆美元基建需求,內部定調二○二四年為美國變壓器市場元年,目前已接獲訂單,拚年底前出貨認列營收。


▲大同公司有超過60年電力技術底子,圖為重電廠超高壓變壓器。大同提供

新勢力共治

四大股東攜手 耗時三年改變財務結構

本業的轉好,提高了集團內相互投資的意願。一月,精英拍板大手筆斥資四十億元額度之內,於未來一年投資大同股票,買滿後可望持股大同逾四%。而大同在去年底也吃下寶成持有多年的精英股份,至今共持有四八.六六%的精英股權,讓兩家公司的關係更加緊密。

二○年,大同經營權變天,市場派成功入主;起初的大股東為三圓建設董事長王光祥、台商鄭文逸,二二年再引進另兩大股東,包括西門町大地主吳振隆,以及精英電腦前董事長蔣東濬,形成四大股東共治局面。

新勢力入主老字號公司,在陸續更換了兩位董事長之後,二一年,王光祥自己披掛上陣擔任董座。總經理則是換了六任,去年六月,大同的執行副總經理沈柏延接下第七任總座,自此暫別頻繁的人事異動。

王光祥對《財訊》回顧一千天的治理經過,往事歷歷在目。他指出,三年多來為前朝虧損傷透腦筋,「四位股東都沒有領薪水。」


大股東告白

廠房資產逾千億元 買大同股票就像買地

事實上,市場派從入主第一季,大同就開始賺錢,卻因為前公司派用特別盈餘公積彌補累積虧損,大概二五○億元,按照金管會規定,必須先彌平特別盈餘公積,才可以發放股利。因此,新團隊在接手後先處理華映,去年底將待彌平部位降至約一百億元以下,今年賣掉芙蓉大樓後,財務結構將會大幅改善。

目前大同集團旗下有四家上市公司,包括大同、主機板與電腦銷售的精英、電子零組件與背光模組製造與銷售的福華、系統整合公司大世科。二三年除了福華虧損外,另外三家公司都有獲利。而福華二三年第三季成立子公司福華智能,成為台灣第一家、也是目前唯一上市的碳權資產管理公司,著手印尼森林碳權開發,簽約三十五年,至今驗證進度走到一半,法人預估最快今年就能銷售碳權期貨,有機會轉虧為盈。

然而,時代驟變,原有經營模式不足以讓百年巨人重新崛起,而且,大同集團的核心價值究竟是什麼?恐怕多數人都說不清楚。

在房地產業打滾逾四十五年的王光祥坦言,大同有四十七萬坪的土地資產,市價上千億元,超過九成集中在北台灣,買大同股票就像買土地一樣。除了資產外,大同還有累積超過六十年的電力技術底子,「變壓器、馬達、電線電纜大同都會,技術源頭是電子和重電巨頭的TOSHIBA 東芝,當時的東芝強到美國要對東芝打貿易戰。」

還有,大同的智慧電表國內市占第一,每年營收超過二十億元,是台廠唯一通過日廠認證,已經外銷日本和東協國家,「日廠認證很嚴格耶!」王光祥愈說愈興奮。只是,隨著大同林家人(前朝公司派)轉投資事業愈來愈多,大同的重電強項也逐漸被掩蓋。


▲大同出售芙蓉大樓以彌平特別公積虧損,力拚下半年發股利。

老品牌轉型

沈柏延盤點大同 歸納出六大核心事業

沈柏延上任大同總經理後,著手盤點、聚焦、清理不必要的資產;二○年底大同子公司共四十六家,二三年九月已下降到三十五家。他也歸納出大同集團的六大核心事業,包括電子代工、電力、系統整合、消費電子、不動產、新能源,前三大營收比重分別為電子代工四成、電力事業二四%、系統整合一四%。

沈柏延舉例,過去這些事業體旗下公司各自為政,「總公司了解一個單位就耗費一天,談完A單位和B單位後沒交集,事倍功半。」如今整合後效益顯現,比方說電力事業群開會,重電、電纜、馬達、智慧電表、節能空調五個單位一起做簡報,知道彼此業務重點與進度,逐漸產生交集,既能合作,也能比較績效。

另一方面,沈柏延也導入資訊管理,每個月十九日系統會發給業務主管當月目前的業績,開始催單到三十日結帳那天,讓大家動起來;並將每位業務的專案進度、金額等細項清楚羅列,省下員工口頭回報時間、資訊又難以統整的狀況。

大方向來看,集團也可藉由資源整合強化客戶服務,比如販售大同重電設備同時,亦可銷售大世科的碳盤查平台開發與一站式解決方案,也可以搭賣福華的碳權,一舉數得。


員工士氣提升

新團隊期許 未來配息、福利都更好

王光祥提到,目前大同的電力事業占營收五九%,為最大事業部;針對國內外供不應求的變壓器產能,大同正透過添購生產設備、增加人力班次,以及釋放倉儲空間三大面向,預期六月底前,變壓器產能將提升約二○至二五%,未來若要擴線擴廠也不成問題,「因為大同土地廠房資產多。」

沈柏延則表示,大同看好數位轉型與淨零碳排帶來的龐大商機,電力、新能源外銷會成為集團成長的重要引擎。而精英也在專業經理人鍾依文的努力下,找出精英小金雞,當中工業電腦廠精強、PCB廠精祥會依序掛牌,並切入AI伺服器、AI PC 領域,加上優化產品組合,目標是持續年成長二○至二五%。

王光祥表示,入主大同一千天來,最大感受是員工士氣提振;按照公司福利,員工一個月可以買一萬元大同股票,公司另補助五千元,過去沒有人要買,現在員工都開始買了。

他樂觀期許未來的大同能夠每年配息二至三元,「我有三十五萬張大同股票,光是分股利三元,一年就有十幾億元入帳;大同福委會約有四萬到五萬張大同股票,福利大幅提升。」

記者推算,大同尚志資產的土城大案「大同莊園」第三期二七年才會完工認列,之後才是中和聯開案的百億元獲利進帳,因此,要配發三元股利,應該還有一段時間;加上大同旗下中華映管(百慕達)須向中國華映科技支付業績補償款約一三一億元,儘管王光祥指出已朝和解方向進行,但變數仍在。

新團隊入主大同一千天,一路走來跌跌撞撞,如今似乎露出曙光,四大股東是否真的能讓百年老店重新發光,投資人都好奇。 閱讀完整內容
《財訊》2024/5月 第711期

本文摘錄自‎

獨家解析 大同1000天變局幕後

《財訊》

2024/5月 第7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