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機制、感性領導並進,打造出主管安心放手的團隊
整理.撰文|盧廷羲 編輯|張玉琦 如果你是企業創辦人或高階主管,你敢休假一個月,在完全放手的情況下,把公司大小事,交給團隊處理嗎? 大部分人的回答,很可能是「不敢」, 甚至是「怎麼可能」。美國勞工統計局(U.S. 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 數據顯示, 只有1/3的企業,在成立10年後還存活。企業生存不易,使多數的經營者,每天都為了公司營運而操心。 《發條法則》舉例,汽車美容公司Fresh Start Detail創辦人傑森. 巴克(Jason Barker)1983年創業,之後與朋友每年的定期聚會,經常因為太忙而缺席,即便好不容易參加了,也心不在焉,還是一邊處理公事。 會有這樣緊盯不放的管理,一方面是經營者事事都想親力親為、擔心員工做不好,二來是團隊不夠積極,「說一動、做一動」,使組織沒辦法高速運轉。《哈佛商業評論》(Harvard Business Review)在〈遠端管理出現信任問題〉(Remote Managers Are Having Trust Issues)指出,41%的主管,懷疑員工的積極度不足。 老闆們的懷疑不是沒有道理。《遠距工作模式》舉例,曾是美國最大的傑西潘尼百貨(JCPenney)2013 年指出,總部辦公室的4800 位員工,竟然有30%的人上班偷看YouTube。 到了2020 年,傑西潘尼百貨申請破產,大問題是財務狀況不佳、商業模式跟不上競爭對手。但進一步來看,公司經營不善,也可能是因為團隊的整體動能太低所致,經營不佳又導致員工更無心於工作,形成惡性循環。指望員工變得更積極前,先認知主管也有責任 而且,員工的參與感、敬業度下滑,是全球性的現象。全球績效管理諮詢公司蓋洛普(Gallup)2023年研究顯示,員工對工作的參與感、熱情下降,低參與度導致全球經濟損失8.9兆美元(約新台幣267兆元),占全球GDP的9%。 老闆能指望團隊改變嗎?還是,該改變的其實是老闆自己?柏拉圖在《理想國》(The Republic) 講述一個寓言故事,有一群人住在洞穴裡,四肢被鐵鍊綁住,無法移動。洞穴遠處有一座舞台,上面有人與動物在表演,透過火光形成影子,映照在洞口。結果,洞裡的人以為影子是真人,不知道洞穴外面的情況,因此拒絕走出洞穴外。 《當主管要知道的第1件事》引申這個故事,認為主管就像是在舞台上的表演者,員工則是受困在洞穴的人,不清楚公司營運的全貌。也就是說,如果管理者什麼都不教、都不管,團隊就會受困於洞穴中,不清楚組織前進的方向,行為很容易產生偏差。也就是說,公司不闡述組織願景,員工很容易各做各的事,缺乏明確的方向,員工不清楚「為何而戰」,就很難積極行動。
建立機制、工作流程,減少員工犯最簡單的錯 想讓團隊動起來,管理上要兼具理性與感性,制定規則的同時,也要展現一定程度的信任感,才能帶出好團隊,使部屬理性上清楚知道要做什麼,且感性上也願意為公司貢獻。 理性的機制,就像是公司的標準作業流程(SOP,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新人教育手冊,使大部份的工作,都能按照規定來走。《機制化之神》指出,必須這麼做的原因,是人性都是軟弱的,需要機制來推一把。 舉例來說,假設主管跟員工說,「收到email後要盡快回信」,很有可能員工早上收到信,晚上才回,因為每個人對「盡快」的定義並不一樣。機制化的概念,就是每件事都有明確指示,像是「收到email後,2小時內要回覆。」減少灰色地帶,確保部屬能做好最基本的事,做錯或做不好,也就沒有推託藉口。 其次,訂定機制的目標,是這個制度對團隊所有人都有幫助,不是為控制而控制。舉例來說,有一位成員在與難纏客戶交涉時,領悟到新的談判技巧,如果他藏私、不分享,可能就只有自己業績成長;相對地,員工把這樣的體悟,告訴整個部門,團隊業績就有機會一起提升。因此,請團隊「定期討論、優化工作方法」,就是一個可行且必要的機制。 每個人的齒輪都按照SOP做事,A同事休假、B同事承接他的任務,做得一樣好,這也是機制化的優點。 領導也要考量人性,展現感性、同理的一面 然而,站在員工的立場思考,當部屬接收到指令,要遵守許多機制與規則,他們可能不理解「為什麼要突然這麼做」,覺得規定太嚴格,甚至造成反效果。 《富比士》(Forbes)在〈缺乏信任如何降低員工積極性並使企業帶來巨大損失〉(How Lack Of Trust Is Demotivating Employees And Costing Business Dearly)一文舉例,有間公司發了一封給5000名員工的群組信,寫著「不要再穿夾腳拖鞋」到公司,這樣的規定只會使團隊備受侮辱,有一種被瞧不起的感覺。 機制化要做到多細、多基本,是管理的兩難。如果管理者換位思考,員工被規定「遲到一分鐘要罰錢」「一天只能去廁所3次」,每個動作都受到監視,也很難心甘情願做事。想要激發員工持續有動力,要讓團隊感到公平(參見下表)。 《團隊好習慣》指出,柔性的企業文化、增加歸屬感,就是機制化要搭配的感性領導。全台最大膠帶生產商炎洲集團總裁李志賢就說,SOP能使團隊在早期有依據、快速成長,到了中後期,就需要靠不同方法來激勵員工。
培養高動能的部屬,凡事不必自己來 《最優秀的團隊,需要的不只是最有能力的人》指出,企業多數面對的重大挑戰,都需要集合眾人之力,才有辦法應付。亞馬遜(Amazon)創辦人傑夫.貝佐斯(Jeff Bezos)從線上書店起家,成立初期,他自己待在倉庫,寄出書本、處理客訴問題。如果貝佐斯持續做同樣的事,不把任務分派給其他人,他沒時間思考商業策略,亞馬遜也就不可能快速崛起,成為全球電商龍頭。 貝佐斯給予團隊很高的自主空間。《貝佐斯寫給股東的信》指出,亞馬遜的企業文化是大膽創新、與眾不同,他鼓勵團隊變革,且要以客戶為第一優先,使組織有明確的前進方向。《向上管理.向下管理》指出,當員工敬業度高,能帶來更高的生產力,且願意付出一切,根本不需要主管耳提面命。這個時候,主管才有望放一個月的長假,信任團隊能把事情做好,不必為營運擔心。 閱讀完整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