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裡,人潮擁擠。剛下班的職業婦女們站在冷藏櫃前,拿起一盒分切好的雲林土雞腿;兩小時後,餐桌上就多了一道三杯雞佳餚,當大家大快朵頤之時,可能不知道,這是在一年前經過縝密精算的生產排程,用大數據被「做」出來的雞。
二○一三年起,亞洲最大專業有色雞(土雞、烏骨雞等雞種)電宰場凱馨,成立統籌中心來分析銷售數據,憑藉著即時掌握訂單及生產排程,讓曾高達一四%的退貨率,在短短三年內,降至一%以下。在此之前,根本沒有雞肉行業會想到用大數據,去理解消費者,甚至更改生產流程。
搶救近腰斬銷量!
開發分切市場,一度虧損
轉型,來自於「了錢」(台語:賠錢)的痛定思痛。
「雞不是殺越多賺越多,如果掌控不好, 可能只賺到兩『憶』:回憶和失憶。」曾經在大賣場任職、再回家接班的二代,凱馨執行副總經理鄧學極說。
四年前,凱馨面臨了龐大危機:消費者形態改變。當時,小家庭不習慣吃全雞,加上傳統祭祀的活動降低,讓傳統土雞的全雞需求量持續下滑。「和十年前相比,白肉雞的消費量成長四倍(比土雞更早跨入分切市場),但土雞卻掉快一半。」加上盤商客戶持續砍價,一度,凱馨陷入虧損。
凱馨毅然決定開發全雞分切市場,把全雞拆成不同部位來賣,並且增加滴雞精等周邊商品,但沒想到的是,他們為土雞找新出路的同時,管理難度因此暴增。
原來,過去的產線只做全雞電宰,產品只有一種,很單純,但開發超市、大賣場的分切品後,每天要生產超過三十種規格的產品,從倉儲、生產管理和分切產線的員工,全都要重新調整工作流程,內部衝突不斷。「生管(生產管理人員)和生產(在產線處理分切的人員),常對不上,幾乎天天吵架。」凱馨系統分析經理劉姿錡說。
改攻小家庭規格!
幫公司滾進近七千萬年收
為了找出問題,鄧學極和主掌業務的哥哥、 凱馨總經理鄧學凱,決定成立跨部門統籌中心,從源頭的小雞孵化、育成、電宰生產到銷售,一一建檔並以量化數據呈現。這,完全迥異於同業們「憑經驗」養雞的邏輯。
凱馨投資千萬元、相當於當年度獲利的八分之一, 建立企業資源規畫(ERP) 系統,目的在於讓飼養、倉儲、生產到銷售的各部門,都能隨時掌握訂單進度,以降低肉品超過保存期限的報廢。
「雞若是生不逢時,是很悲哀的。在市場上缺貨的永遠缺貨,賣不掉的就是賣不掉……。」鄧學極說, 透過ERP系統掌握銷售數據後,哪些規格的雞隻滯銷、易變庫存,調資料就一目瞭然。
連結賣場數據後,他們發現。用於拜拜用的公雞需求,體型在二.四公斤以上為市場主流,但雞隻育成過程中,體型有大有小,就像同一個父母生的兄弟姊妹,高矮胖瘦都不同;透過分析庫存的數據,鄧學極發現,一.八公斤的公雞,連兩年的庫存量超過八萬隻,全都變成滯銷品,超過保存期限就報廢,吃掉公司獲利。
於是,他們將該體型的公雞從全雞轉為分切品, 開發出四百公克的清雞腿產品,在全聯等超市量販通路上架。
由於新規格是超市通路的獨家,符合小家庭一餐的分量。去年,其出貨量超過七十四萬盒,比二○一三年成長三.六倍,為公司帶進超過七千萬元營收。
又比如, 大家過去的印象是:台灣人喜歡吃雞腿,但是他們卻從數據中發現,北部都會區的健身需求興起,需要低油脂、高蛋白的肉品,例如雞胸肉,於是他們積極把雞胸肉布到北部超市通路,讓這個大家以為的滯銷品,出現三成的成長。
他們因理解消費者的細節需求,還可回過頭,去改善源頭飼養端的流程,以降低成本。
讓消費行為說話!
躲過逾四百萬元庫存危機
「土雞的生產鏈很長,上下游若沒整合好,會造成浪費,」他指出,種雞下蛋、孵化成小雞,飼養育成到上市,至少要九個月,生產規畫必須在一年前就擬定,過去大家都是用經驗,但現在,他們讓消費者行為說話。
例如,烏骨雞屬高價雞種,同業近年持續增養。但二○一五年下半年,鄧學極從數據看到,烏骨雞市場需求開始下滑,加上氣象預測為暖冬,預估進補需求會減少,在擬定明年度生產計畫時,決定比往年減少三分之二的種雞蓄養量。
當全台同業平均增養三成的烏骨雞時,逆勢操作的凱馨還被嘲笑。但到了二○一六年農曆春節,烏骨雞因供過於求,平均價格從一台斤六十元跌至五十元,當同業承受價差損失時,凱馨反而避免超過四百萬元的損失,躲過庫存危機。
鄧家兄弟實戰的成功經驗,讓員工終於服氣, 他們並非被生產排程系統「 綁住」,而是讓凱馨能有條不紊的管理。原來,為讓生產更精準,過去分切產線上、下午各領一次料,現逐步改為半小時領一次,掌控訂單及出貨的生管和業務員, 也必須每半小時更新進度。
凱馨將一年上看三、四百萬隻雞的生產, 從一四%的退貨率降到一%以下,代表的是一年約一千三百六十公噸的分切雞肉,不再被浪費。
負責饗食天堂採購的饗賓餐飲集團經理周志豪指出,雙方合作四年,每月貨量達十三至十五公噸,凱馨不僅符合飼養天數及體型規格要求,送來的貨量也「抓很準」,供貨也比其他供應商穩定。
「關鍵就在於前端的生產規畫及排程,」鄧學極說,去年其再花五百萬元、相當於當年度獲利的六%,建置自動生產排程系統等設備,讓訂單及生產的資訊流串接更快;現在,訂單排程到生產出貨,兩小時內就能搞定。
出貨快,讓凱馨的冷藏肉品鮮度佳,售價比同業高出兩成,更有競爭力,從虧損到轉為年賺約五千萬元。
凱馨蒐集大數據,越做越起勁,近年,凱馨已開拓緬甸外銷市場,今年又斥資五千萬元打造密閉式智慧雞場,要從中累積育成率、換肉率等大數據。
若真能達成,這個新製造先鋒,就能朝工業4.0的概念更進一步,讓資訊流可以完整貫穿從生產、銷售與服務的流程。
面對顧客需求越來越少量多樣的時代,養雞業要靠整合資訊打這場戰爭,鄧學極說,現在凱馨替自己制定的目標是:「用國際化的設備、規格,說國際的語言,讓台灣土雞能整廠輸出,走向國際。」
這家新製造先鋒,在老產業做出新可能,在絕境中找出活路,再度印證「沒有夕陽產業,只有夕陽頭腦」的道理··· 返回商管雜誌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