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請碳權怎麼做 正隆示範三步驟

經驗傳承 十五年前獲碳權資格的第一家台灣企業


減碳模範生不吝分享碳管理經驗,發揮母雞帶小雞精神,號召上下游產業鏈夥伴合作,一起邁向綠色供應鏈。

撰文‧曾仁凱

台灣碳權交易所即將成立,除了購買碳權,許多企業關心該如何申請碳權。國內造紙大廠正隆,早在二○○八年,就向國際獨立碳權認證機構VCS(Voluntary carbon standard)申請、並取得碳權資格,成為國內第一家有申請國際碳權實戰經驗的業者。


▲正隆董事長鄭人銘。正隆提供

員工主動匯報氣候變遷議題 促成台灣碳權申請首例

正隆總經理張清標回憶,當初申請碳權,起心動念是公司原本就在做自主減碳,藉此產生實質減碳效益。

一次偶然機會,同仁到印尼峇里島參加二○○七年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聽到知名的國際自願性碳權認證機構VCS正在接受各國企業提案申請,回台後立刻向上級匯報、整理資料、撰寫計畫,並提出碳權申請。

正隆向《今周刊》獨家傳授第一手的碳權申請經驗。首先,碳權申請的第一步就是選擇標的。


▲正隆是台灣第一家取得國際碳權資格的公司,上圖為SGS驗證通過核發的碳權證書。正隆提供

正隆為提升水處理績效, 減少能源耗用和廢棄物產生,位於桃園的正隆大園廠一九九三年就增設國內造紙業第一座廢水二級厭氧處理設施。之後成立減碳小組,並於○五年開始與工研院合作,建置大園廠廢水處理廠的沼氣純化系統,進行沼氣收集、純化、燃燒以產生蒸汽並回收熱能。

於是,正隆以大園造紙廠「廢水處理廠沼氣回收減碳專案」,作為碳權申請的主體。

第二步,是撰寫報告。對此,正隆當時找來永灃環境管理顧問公司(ERM)協助輔導,開始撰寫碳權申請報告書,主要內容,包括說明公司做了哪些改善,並依照方法學估算能產生多少的減碳效益。正隆大園廠將造紙廠廢水處理產生的沼氣純化,轉化成蒸汽鍋爐所需的燃料,減少使用化石燃料,進而降低溫室氣體排放量;經由換算,每年最多可產生近兩萬噸的碳權。

報告完成後, 第三步就是遞交查核驗證。目前在自願性碳權方面,比較知名的第三方國際碳權認證機構包括VCS、黃金標準(Gold Standard),以及中國的CCER等(目前暫停,但近來已積極討論重啟認證);這些認證機構會委託SGS、BSI、DV等代理單位進行實際的查核驗證。

最後, 正隆成功在○ 八年底通過SGS驗證,取得VCS碳權資格,成為台灣首例。不過當時台灣尚未建立碳權抵換相關機制,只能在歐美等國外的交易平台註冊交易,正隆考量成本因素,最後並未走到碳交易這一步。

無論如何,透過這個案子,正隆獲得了寶貴的碳權實戰經驗。一八年,正隆再度領先業界,以「造紙機蒸汽系統最佳化專案」,向環保署溫室氣體減量抵換專案平台提出申請,成功於二○年初註冊七.九萬噸的碳權,未來可用於環評增量抵減或進行碳權交易。
「對的事,先做就對了!」 去年又發起工紙產業碳中和聯盟

「對的事,先做就對了!」張清標說,因為常到歐美考察,正隆很早就關注國際氣候變遷議題,雖然一路摸著石子過河,但在過程中累積寶貴的技術訣竅。

在國內產業界,正隆碳權申請的經驗堪稱最豐富,在碳管理方面的觀念及部署也是先行者。除了自己減碳,正隆也發揮母雞帶小雞精神,二二年十月,號召二十家上下游產業鏈夥伴,成立「工業用紙產業碳中和聯盟」。

全球的減碳管理與碳盤查分成三個不同層次的範圍:範疇一是指企業「直接排放;範疇二為「間接排放」;範疇三則是「供應鏈排放」。因此,企業減碳不能自己悶著頭做,還要與供應鏈合作。正隆透過號召成立工紙產業碳中和聯盟,循序盤點成員的減碳需求、強化碳管理知識,並整合政府輔導資源,用意在於讓減碳基礎能力更加完備。
對於台灣宣示成立碳權交易所,張清標雖然表示肯定,但不無憂心,他指出目前全球已有六十多個碳權交易所,包含東南亞的泰國、馬來西亞、印尼最近都在推動碳權交易市場機制,台灣起步相對較晚,在後續規畫上,「台灣碳權交易所的成立一定要有國際觀,必須審慎設計規畫,否則制度沒設計好,流動性可能會是大問題。」他提醒。

張清標也建議, 碳權需要專業化分工、國際合作,台灣應善用碳權開發條件豐富國家的資源,開放境外碳權抵換。他呼籲,政府應擴大境外碳權的抵換比率,朝更彈性作法,才能有利台灣產業的出口競爭力。 閱讀完整內容
今周刊2023/5月 第1378期

本文摘錄自‎

申請碳權怎麼做 正隆示範三步驟

今周刊

2023/5月 第137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