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四年減少雙11爆量包裝 momo不再求快的紙箱革命

貿易百貨業碳生產力第一名》


文/管婺媛 攝影/陳宗怡

雙十一購物節即將到來,去年此時,你家是否也是擺滿大量電商網購的紙箱?

現在,電商龍頭momo正努力改變這個局面。

踏進momo位在內湖洲子街的總部,一樓充滿身著桃紅色T恤的員工,有人拿著標語舉牌、有人準備裝飾布置,為了迎接即將到來的年度最大電商盛事——雙十一購物節而備戰。

但他們還有另一個鋪陳已久的戰場——永續減碳。而第一步,是從一個紙箱開始做起。

今年九月,momo宣布成立「 綠活會員」,讓在意環保、永續的消費者加入。他們提供循環配送袋,更多的mo幣獎勵回饋與優惠,最重要的是,消費者訂的貨品,會集中到貨,momo替你把所有商品揀選成一箱後,再一次送達,讓物流的碳排、包裝,降到最低。
蔡明忠親交付「減少紙箱」任務
研究大小厚薄、AI降低包裝耗損率


聽起來,他們只是想從消費者群像中,撈出一群在意永續的客群。但光是這工程,momo得在無數個環節不斷做優化。做為電商消費者,我們可能都有同樣經驗:在網站上購買四、五樣東西,貨品快速抵達,但卻是各自分批送達,頓時間,家中堆滿了紙箱。

這痛點,連富邦集團大董蔡明忠也感受深刻。「我朋友問我,為何我在momo下五個訂單,卻分五箱送給我,為何這麼浪費?」十一月初,蔡明忠在台大風險中心舉辦的青年培訓沙龍會中,對著一群青年學子坦露心聲。

這也是現任momo總經理谷元宏上任前,蔡明忠對他交付的第一個任務。「四年半前,我報到前,他(蔡明忠)突然把我叫去,我以為他要交代什麼事;結果他一開口就說,環境面(紙箱減量等)要加強推動,不要只從成本角度來考量,做得好,它(環境)也會幫助你,我們的生意是要做長久的。」谷元宏印象深刻,大老闆特地找他去,只交代這件事。

紙箱減量,有什麼難,竟重要到蔡明忠親自耳提面命?

對當時的momo,真不簡單。以前, 他們的KPI( 關鍵績效指標)是在最短時間內,把貨品送達客戶手中——於是,他們在主倉庫外,建立眾多衛星倉、創建車隊,破解對手二十四小時內到貨的鐵律,首創雙北市能六小時到貨的神話,打造出自己的護城河。

但,快,就代表分批送貨的次數更多,你訂五個貨物,可能最多會有五個紙箱輪番送到你家,紙箱多、運送次數多,代表排碳的量就多,這逼得momo重新回去修正原本勝利方程式。

差異在哪?快,不再是第一守則,「綠」才是——如何讓快與綠,不打架,是他們的功課。

光是減少紙箱浪費,就不容易。

「這是我們最大的困擾,」momo副總經理呂鈺萍說。為了改動一個小小的紙箱,從二○一九年起,他們派了一組人專門研究它——從紙箱大小、厚薄度、結構一一研究,怎麼樣可以不過度包裝、又能把貨損率降到最低。

電商產業的毛利率通常比實體通路低,前者約為後者的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所以要做永續、減碳,不能大動干戈,否則容易傷筋動骨。

他們曾經嘗試用較薄的破壞袋、可重複使用的循環袋取代部分紙箱,但易碎商品並不適用,也曾一度考慮用玉米製作的可分解袋,但最後因為回收分解不易作罷。甚至,他們得用實驗數據、拍攝教學影片,才能說服包裝人員。「比如,一罐醬油,包裝人員拿到就先纏個兩層,防止它漏;你要怎麼說服他,不用包這麼多,一層就可以?」谷元宏說。

他們只好把實驗數據攤開給包裝同仁看,還手把手拍攝包裝影片流程,指引同仁遇上什麼貨品,該怎麼包裝。

為了紙箱,momo還開發出一套AI揀選系統,把人為判斷造成的包裝誤差,降到最低。

現在,momo的紙箱大小、種類,已多達四十種,讓紙箱更貼近商品大小,避免浪費。去年,平均單件包材減量近七%,緩衝材也減少了近一八%。
算出「最綠」包裝配送流程
預測消費者習慣、與供應商共享倉庫


另一方面,在物流端,他們曾靠建設衛星倉庫、自建車隊,做短鏈布局,初衷是把貨品跟消費者間的距離縮到最短,降低運送過程的碳排。然而,當目標從快變成「綠」,這就成了問題——代表有上萬種貨品會分散在不同倉庫裡,分散抵達,碳排、包裝反而增加。

正值雙十一的當下,為了應戰,momo得在多達六十個的自有和租賃貨倉中,計算出最短、最有效的運送流程。

他們還有三百多輛自有物流車如區間車般,在所有倉庫間繞行,並利用這點把集貨成本降到最低;但為了讓A倉庫的貨品能集貨到B倉庫再出貨,momo又開發了一套程式,用AI大數據去預測不同區域消費者的購物習慣,讓不同倉的不同貨品,得像坐火車一樣,搭上準時的班車。

這套做法,確實把分散出貨的趟次降低了二○%以上,但他們還是不滿意,「二十幾趴,我們的IT人員都很興奮啊,但只要有一次(失誤),就會被消費者放大⋯⋯,」谷元宏邊說邊露出無奈的笑容。

momo除了調節自己內部的環節,還有上萬家供應商得溝通。「比起跟消費者溝通,驅動供應商跟我們合作,這部分難度更高,」谷元宏說。

「你要想出讓大家共好的方法,別人才會跟你一起,」呂鈺萍說。

於是,他們讓利、分享。對於合作的供應商,momo分享會員消費數據與習性,以供調配貨物;還跟供應商分享衛星倉,讓他們把海外進口的貨品,跳過自有倉庫,直接送到momo配送商轉運中心,以減少物流趟次——如此,供應商省去租賃倉庫的費用,momo也減少更多物流趟次與碳排,達到雙贏。

光是去年,這種去節點的措施,就替他們物流減少了二千二百趟的運送次數、減了七十五公噸的碳。

在電商業來說,讓利共享,是很難得的。「台灣電商通常是不分享客戶消費習慣的 ,因為他怕你搶了他跟客戶間的關係,」台灣電商顧問公司TeSA董事長陳顯立觀察。

雖然momo努力減少包材、貨品集箱再出貨,但還是被蔡明忠嫌「太慢」。


▲momo自有車隊——富昇物流,如同倉庫間的區間車,做集貨配送與退換貨逆物流工作,是降低分散發貨與碳排量的功臣之一。富邦媒提供

修正求快KPI、成立電動車隊
招綠活會員找同好,月吸十萬人加入


「有一次開會時,老闆說(改變)太慢了!剛好我們幾年前開設的綠色生活館(指專售綠色、永續、有機產品的專區)成績不錯,他就想,有這麼多人願意做綠色消費,代表在意永續的人是多的,會不會他們願意用環保跟速度做個交換?」谷元宏說,內部當時經歷一番正反辯論,反對方認為,沒人會拿快來換。

但他們大膽修正了只求快的KPI,提出的執行方案是:讓消費者有選擇權。momo推出綠活會員方案,讓在意永續的消費者加入,在每一次購物時,都可選擇要不要集貨再送、願不願意使用循環袋等,外加以mo幣做為回饋,短短一個月內,會員人數上衝十萬人。

雖然這在該公司千萬會員大池中,只是一道微小細流,但這做法同時解決了自己與消費者的痛點——momo想做永續,終於找到願意配合的消費者;消費者嫌包裝太浪費,它剛好提供能節約的選擇。
「在消費者越來越重視永續的情況下,追求快,是錯誤的假設;追求最適合的時間把貨品送達,才是真正滿足消費者需求的方法,」陳顯立進一步分析,momo出招方向是聰明且有潛力的,「在意永續的消費者,不見得在乎價格,你反而可以從他們身上賺到更多錢!」

未來,momo在北、中、南都會各有一座大型主倉,搭配周邊的衛星倉群,加上年底五十輛電動三輪車隊即將成軍,可預期,他們將把貨品送達顧客手中的「最後一哩路」,綠化得更徹底。

momo從小電商成長成龍頭,靠的是不斷調節優化細節,洞察消費者需求。在碳有價時代,你也可以像它一樣,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培養你的碳競爭力。 閱讀完整內容
商業周刊 2023/11月 第1878期

本文摘錄自‎

花四年減少雙11爆量包裝 momo不再求快的紙箱革命

商業周刊

2023/11月 第187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