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水追不上房價?台灣家庭負債直逼GDP,平均每戶負債204 萬元
這些年來,政府為了前瞻計畫、採購軍備,以及因應疫情的紓困、振興方案而大肆舉債,經常遭到外界譏諷「債留子孫」。這樣的批評有無道理見仁見智,但相較於備受矚目的公債,我國家庭部門債台高築反倒乏人問津,如今負債金額直逼一整年的GDP 規模,同樣不容小覷。
有別於國民所得的流量統計,國富統計是存量統計,前者就像企業的年度損益表,後者則是資產負債表,藉此衡量一國的財富。
主計總處日前公布2020 年國富統計, 當年底我國的國富毛額為272.01 兆元, 較上年底增加3.76 兆元或1.40% ;從近5 年資料觀察,國富毛額雖然逐年增加,但2020 年受到疫情影響,增幅僅高於2017 年的1.18%。
比較特別的是,當年股市先蹲後跳, 一舉飛越「12682」天花板並且不斷改寫歷史紀錄,外資持股市值水漲船高,導致我國國外金融性負債上升,也讓金融性資產淨值年減1.11 兆元,為近幾年來首見衰退。
▲當低所得碰上高房價,民眾咬牙背負沉重貸款或租金,當然只能撙節度日,排擠其他消費支出。示意圖。(資料照,美聯社)
股市助攻 平均每戶家庭資產升至1,263 萬元
扣除折舊後,2020 年國富淨額為216.5 兆元,年增2.10 兆元或0.98%, 分別由家庭、政府、企業及非營利團體等4 個經濟部門持有。
其中, 家庭部門資產淨值升至142.54 兆元,占比65.84%,平均每戶、每人資產淨值( 不含人壽保險準備及退休基金準備,土地按市價重評價)各為1,263 萬元、479 萬元,分別較上年底增加62 萬元及29 萬元。
家庭資產步步高升,主要還是股市推了一把,
平均每戶的有價證券273 萬元, 年增37 萬元,現金與活期性存款受證券劃撥存款餘額攀升而增至216 萬元,也比上年底多了25 萬元,而且金額高於定期性存款及外匯存款的201 萬元。但相對而言,發行股票的企業部門負債增加, 資產淨值因此減少將近50%,一舉縮減至8.77 兆元。
平均每戶家庭負債超過200 萬元
而在家庭資產增加的同時,負債卻也呈現逐年升高的態勢。根據最新統計,
2020 年家庭部門負債來到18.20 兆元,將近政府債務6.4 兆元的三倍,甚至快要追上當年GDP 的19.79 兆元,占比超過九成。
換算下來,平均每戶家庭負債正式突破200 萬元大關,自2016 年以來,這項數據依序為173 萬元、179 萬元、185 萬元、192 萬元,到了2020 年已經衝至204 萬元,較上年底增加12 萬元或6.14%,
至於負債攀升的原因,官員解釋主要是房貸增加所致。
觀察歷年資料,家庭部門的負債金額和內政部統計的房價所得比、貸款負擔率可謂如響斯應。
以內政部首度發布「房價負擔能力指標統計成果」的2002 年為例,當年Q4 房價所得比是4.26 倍,家庭負債7.9 兆元,占GDP 比重74.3%。十年之後, 房價所得比升到7.79 倍,家庭負債為12.3 兆元,占GDP 比重達83.8%。
低所得+高房價 民間消費動能堪憂
如今,家庭負債邁向新的里程碑,
但2020 這一年的房市平穩,變動幅度不大,面對房價狂飆的2021 年,家庭負債恐怕還要更上一層樓。
官員表示,包括車貸、信貸、信用卡、股票融資都算負債,只是因為房貸動輒數百萬、上千萬元,所以變動與占比幅度特別明顯;家庭負債扶搖直上,除了房價強漲因素,或許也和民眾購屋思維逐漸轉變有關。
官員指出,早年多數民眾存到三成、五成頭期款才敢買房,但隨著近年建商祭出各種行銷手法,打著「幾萬元就能成家」的口號吸引年輕族群,加上利率長期位處低檔,大家也樂於借錢買房, 貸款成數幾乎八成起跳,額外搭配一成信貸的更是大有人在,負債衝高勢所必然。
台灣今年第一季民間消費成長幅度不如預期,比起官方預測少了將近1 個百分點,官員研判是物價上漲、天氣濕冷影響民眾出遊、消費興致。
日常消費尚且如此,當低所得碰上高房價,民眾咬牙背負沉重貸款或租金, 當然只能撙節度日,排擠其他消費支出, 不僅燒出民怨,長此以往也將殃及經濟發展,值此通膨壓力與日俱增之際,政府是該好好重視相關問題了。
閱讀完整內容
本文摘錄自
薪水追不上房價?台灣家庭負債直逼GDP,平均每戶負債204萬元
新新聞
2022/5月 第1837期
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