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工時留人同時增獲利,成為企業必修課
文/張方毓
你對週休三日的第一印象是什麼?是讓人躍躍欲試?或覺得癡人說夢?
去年勞動節前夕,網友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發起「讓台灣成為亞洲第一個週休三日國家」提案,隨即獲得眾人附議,讓政府必須正式回應。兩個月後,行政院以影響工商運作、金融市場到學生受教權等多種因素,回絕提案。
週休三日抗缺工,德企加入實驗
日韓也動起來!三星推變形版工時
但同時,在國際上,東西方各國企業或政府,推行週休三日的步伐,卻越來越快。很快的,未來,企業將面臨一場「工時革命」,如何降工時、又提高獲利,成為企業競爭力關鍵。
二○二二年,包括英國,西班牙、紐西蘭、冰島、加拿大及澳洲都有公司正在進行實驗,參與的企業從炸魚餐廳到科技業都有,實驗結束後,逾九成英國企業仍繼續實施週休三日。
這些實驗遵循紐西蘭企業家巴恩斯(Andrew Barnes)提出的「100-80-100」法則,意即一○○%的薪水、八○%時間、一○○%的產能,在不犧牲生產力與員工薪水情況下,試圖將每週工時縮減兩成。
今年二月一日, 全球國內生產毛額(GDP)第三大國德國的四十五間公司,將啟動為期半年的週休三日實驗。就連以血汗長工時聞名的亞洲國家日、韓,也開始改變。
二○二一年,日本政府在年度經濟政策指導方針中,呼籲各公司提供員工週休三日的選項,吸引松下電器、日立等公司響應。在韓國,以嚴格鐵血企業文化聞名的半導體公司三星、SK海力士,也採取變形版,只要員工每月工作超過最低時數,每個月有一到兩個週五讓員工多休一日。
各國轉向試行週休三日,是因為少子化讓缺工問題更險峻。「我要嘛加入,將自己變成現代公司,或是我說,我們需要工作更長時間,然後某一天,再也沒有人留下替我工作。」剛加入週休三日實驗的德國窗戶製造商EuroLam總經理羅柏(Henning Roeper)說。
員工的需求,已從單純高薪,變成注重工作與生活的平衡,提供更彈性的休假方式,成為企業吸引和留住頂尖人才的必備方法。
今年元月,荷蘭人力資源諮詢巨頭任仕達(Randstad)一份新研究指出,五七%員工不會接受影響工作、生活平衡的聘雇機會,這比不接受薪水未提高的比率,還高出兩個百分點。
在台灣,也有一間台中小塑膠商嘉澎反其道而行,當週休三日像是遙遠的目標,他們卻仔細思索:真的不可能嗎?並在去年底試行三個月後,今年正式開始實施。
執行面浮現兩大難題
人事成本增+員工四天工作更高壓
但,週休三日並非童話故事,而是權衡生產力、幸福感、財務成本等多重的難題。這絕對不是單純對員工好的做法,而是一個集體優化產能的過程。「週休三日一定要從生產力角度出發,」逢甲大學國際經營與貿易學系專任教授邱世寬表示。
過去,企業只須拚業績成長、給員工更好薪水,現在卻還得顧及員工的休息,多了更多變數。從國外的實驗中,可看出經理人面臨的兩難頭痛問題。
第一個兩難,是客戶仍可能一週五天都來問產品或服務,為了保持一週五天回應客戶需求,人事成本可能增加
例如,一間參加實驗的英國公司公民諮詢(Citizens Advice),提供員工自由選擇週一到週五某一天休假,但多招聘了三名正職客服人員,加入原本已有四十五人的聯絡中心,確保總是有人輪班。
讓員工多休息,卻得大幅增加人力成本,這是台灣許多企業主想到就打退堂鼓的事。邱世寬指出,這的確是需要細細思量的兩難:「一旦成本增加到很恐怖,讓企業很難經營,員工一定也受傷了。」
而台灣以科技代工為主的產業形態,也更容易因為週休三日導致人事成本增加。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助理教授王豫萱分析,台灣許多企業是供應鏈中較上游的OEM(委託製造)、ODM(委託設計及製造)公司。
疫情後,下游公司為了精實管理,更常向台廠叫急單、短單,將更多庫存壓力放在台廠身上,可能短短十天就要交貨,短期內就要滿足客戶需求,也增加調派人力的難度。「除非淡季很淡,在淡季再讓員工週休三日調節,不然只會直接提高人事成本。」王豫萱表示。
第二個兩難,則是用更高壓的四個工作天,換來員工可以連休三天,員工長期來說是否埋單,也須深究。
一間參加實驗的工業用品貿易商Allcap考量客戶時常打電話詢問產品,因此提供變形週休三日,也就是隔週休三日。但該公司總經理羅德里克(Mark Roderick)發現,這個假期帶給員工的,是「九個極端工作日,取代十個正常工作日,一到假日,他們已氣力放盡。」最終,他決定中止週休三日。
科技雜誌《連線》(Wired)報導,一週只剩四個工作天,代表員工需要像獅子一樣高爆發性工作,而不是如過去一樣像牛緩慢前進。
大公司工作流程繁複,難度大增!
但若不迎戰,小公司更有搶才優勢
美國金融新創Bolt試行後,有四成員工表示工作時壓力更大;但同時,有更多員工喜歡用更長的假日休閒,因此該公司於二○二二年初將週休三日永久化。
另一個大問題是,目前大多加入實驗的公司都是員工數僅十幾、二十人的小公司,大公司重新調派人力、梳理工作流程的難度又會更高。但,也越來越多人數上百人的大型公司身先士卒大膽嘗試。二○二二年十一月,全球員工數超過十萬人的消費品巨頭聯合利華宣布,將週休三日的實驗,從紐西蘭的八十名員工,擴張到澳洲的五百名員工,因為實驗結果顯示,不但營收成長幅度達標,員工壓力值也下降。
大公司為何不惜撞破頭也要試?因為在激烈的人才爭奪戰中,若不迎戰,舉著週休三日旗子的小公司將更容易搶才。其實,台灣的嘉澎正是如此思考:因為缺工,我要想辦法把自身條件調整得更好,更能吸引人才。
最終,不管企業是否做到週休三日,此議題都是一個很好的反思機會:借鏡永久做到週休三日的公司,他們如何提高效率,我是否能效仿?就算業態不允許,我是否能提供類週休三日的彈性休假方式,讓員工幸福感更高?
「缺工不是真的缺人做工作,而是人選擇工作的機會更多,那你就要用另一副眼鏡,看我的既有模式,怎樣具有競爭力。」B型企業協會秘書長黃惠敏提醒。
閱讀完整內容
本文摘錄自
週休三日席捲歐美日韓!「工時革命」怎變台灣缺工新解方
商業周刊
2024/2月 第1890期
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