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距辦公、未來科技夯 創投熱錢不減反增

新冠疫情下的「資金卡位競賽」


疫情下,日本新創市場卻持續看漲,不僅接連出現巨額募資案,資金更集中在深度科技等有未來發展性的新創公司上。

譯者‧江裕真


▲LayerX創辦人福島良典(中),不到30歲就被亞洲《富比士》選為創業家代表。

二○二○年,創投業在投資標的的選擇上,似乎加快了汰換速度。根據《日本經濟新聞》及針對投資人提供服務的Kepple公司共同進行的調查,受到疫情影響,今年一月至六月,新創公司的募資總額為一○四二億日圓,比去年同期減少四七%。直到去年為止,外界對新創公司的投資皆持續擴大,如今看來,熱度一口氣冷卻了下來。

不過,若仔細觀察各別標的,會看到不同景象。今年一月至六月,以募資額達百億日圓的太陽能發電業者VPP Japan為首,有幾家新創公司都募集到了巨額資金,像是開發新一代電池的APB募到八十億日圓,經營跨境電商的Inagora控股也募到了五十三億日圓。

八月初, 協助業者架設電商網站的hey公司也宣布,獲得美國私募基金公司貝恩資本(Bain Capital)投資約七十億日圓。此外,美國的線上付款服務業者PayPal等多家公司也同樣予以投資。雖然總募資額不對外公開,但據知情人士透露,數字在一百億日圓以上,是今年最多。該公司緊急增聘工程師等人員,未來一年半內,預計員工將由目前的兩百人增加一倍。

hey公司社長佐藤裕介談及接受貝恩投資的原因。「我們想找願意長期保有股份,且上市後為我們爭取機構投資人的那種單位。」hey也是貝恩首度投資的日本新創公司。
注資集中特定領域

日本創投協會會長赤浦徹,對於目前的投資環境如此分析:「確實出現針對有成長性又搶眼的新創公司進行投資的趨勢。」事實上,去年就有這樣的徵兆了。雖然募資總額增加,募到資金的公司數卻是減少的。資金有集中於特定新創公司的強烈傾向,平均募資金額也驚人。

那些創投業者普遍還有投資的餘力,去年的基金創設數與資金規模,都是有史以來最高。以集富(JAFCO)與Global Brain等大型業者為中心,大家的投資意願絲毫無減。此外,如高盛、KKR等美國投資銀行或基金,也都漸漸成為日本新創公司的投資要角。

日本知名創投大廠Globis Capital Partners合夥人代表今野穰分析,疫情下,仍有可期待的成長領域。「觀光與外食等集客事業固然遭受打擊,但對遠距工作、數位內容以及電商來說,卻是大順風。」其中,引人關注的是,經由雲端提供軟體的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軟體即服務)。在各界大聲疾呼業務數位化之下,它的需求也增加了。
美企看好日本市場

像是遠端洽商工具業者bellFace,今年二月就募到五十二億日圓,由於遠端工作者擴增,用戶數在三月至五月連續三個月創新高。提供專案管理服務給建設業者的ANDPAD公司,則在七月募得四十億日圓。這些針對特定產業提供服務的新創,正開始嶄露頭角。

「Salesforce.com,以及Slack Technologies等美國的SaaS企業,都公然表示日本是一大市場,來找我們洽詢的海外創投公司也急速增加。」BEENEXT管理合夥人前田紘典表示,該公司設有專門投資SaaS的基金。美國的全球創投公司紅杉資本(Sequoia Capital)也研擬在日本投資,據了解,他們的目標正是SaaS。

除了SaaS,企業想要把事業全面數位化的需求是很強勁的。新聞應用程式Gunosy創辦人福島良典所成立的新創公司LayerX,就致力於應用區塊鏈與機器學習的技術,改善業務流程。該公司客戶不乏知名大企業,還與三井物產成立合資公司,成立不到兩年,已募到三十億日圓。
獨立創投公司ANRI合夥人佐侯安理說,「頂級大企業外包給新創公司的工作變多,代表大企業的想法也漸漸改變了。」事實上, 經營B2C社群網路或電商的新創公司,人才正流往B2B事業中。

今後要關注的,是有「深度技術」之稱的生技、醫療、農林水產、太空等需要長期研發的領域。其中,從大學出身的新創公司表現活躍,據經產省調查,一九年度誕生自大學的企業數有二五六六家,過去五年內約增加五成,各大學設立創投基金是一大因素,像是以獨特技術生產印刷電路板的Elephantech、改良魚類品種及推動智慧養殖的Regional Fish。

面對這次疫情造成的社會與產業巨變,新創公司若能從中發揮自己的強項,逆境就會是最好的轉機。

閱讀完整內容
今周刊第1236期

本文摘錄自‎

遠距辦公、未來科技夯 創投熱錢不減反增

今周刊

2020/第123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