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政策三基石二應用 下個金融盛世的密碼

提升金融競爭力兼顧產業優化、社會福祉


撰文:張凱君

隨著賴總統就職,行動創新內閣就位,選前的金融政見也即將落實為金融政策,簡而言之共有五大項:第一是打造台灣成為亞洲的資產管理中心;第二是讓台灣成為亞洲金融創新發展的中心;第三要讓台灣成為亞洲永續金融的模範;第四讓普惠金融更完整;第五為強化金融資訊安全。

這幾項政策從整體觀之,可視為一組架構完整、體系宏大的金融發展策略。其中永續發展、普惠金融和數位金融科技繼續落實可形成三大支柱型基礎建設,另二項政策包括打造台灣成為亞洲資產管理中心、強化資安及金融韌性則是建立於上述三項支柱之上的應用型政策。


力推金融建設三基石

首先,金融科技(FinTech)已逐漸被吸納為現代金融體系的必要成分,是金融創新的重要工具。金融科技的發展推動金融機構採用先進技術,一方面提升既有的服務效率並降低運營成本,一方面促使新型金融服務和產品的誕生,滿足多元化的市場需求。不僅擴展金融服務的邊界,提高金融服務可及性,也大幅改善用戶體驗。此一政策除了提升國內金融業的競爭力,還能吸引國際資本與人才進駐,進一步推動經濟成長。

此外,氣候變遷和環境保護議題日益受到全球重視。永續金融旨在將環境、社會和治理(ESG)因素納入金融決策,確保金融活動對社會和環境的積極影響。通過健全永續金融政策,可引導資金流向綠色環境和社會責任投資,支持企業淨零轉型,促進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的實現。此政策有助於降低氣候變遷風險,提升企業透明度和社會責任感,同時吸引對ESG有高度關注的國際投資者。

而普惠金融,旨在促使所有社會成員,特別是弱勢群體和偏遠地區的居民,都能夠享有基本的金融服務。此一服務面向需搭配數位金融技術的普及,降低金融服務的門檻,並落實資安與防詐等消費者保護措施,同時提供全民普及金融教育,以提高公眾的金融素養與基礎知識,才能使更多人受惠於金融體系。


▲賴清德總統520就職,行動創新內閣就位,將把選前的金融政見落實為金融政策,提升台灣金融業韌性。(圖/路透社)


應用型政策新開展可期

在前述3項基礎建設支持下,其二大應用型政策開展可期。

首先是個人金融,主要針對資產管理。我國藏富於民,已累積相當豐沛的資金,但這些資金過去多選擇境外投資。觀察近年國際上資產管理業者所管理的資產,早已不限於傳統投資商品,不同風險報酬態樣的另類投資標的頗獲青睞。因此需要透過政策指引鬆綁法令,整合公私資源及提供多元商品,打造台灣成為亞洲的資產管理中心。


其次是資訊安全和金融韌性在金融發展中扮演著比過去更為重要的角色,不僅關係到金融機構的營運安全,更關乎整個金融體系的穩定與持續發展。面對當前的數位化潮流和地緣政治風險升高的現況,金融機構面臨的網路威脅和數據洩漏風險日益增大。唯有憑藉有效的資安措施,才能提升客戶的個資與資金安全,增強民眾對金融機構的信任。金融韌性則是金融機構應對各種突發事件和市場波動的重要保障。這需要金融機構建立完善的風險管理框架和預應方案,確保在危機發生時,能夠快速有效地應對。韌性不僅體現在資本適足和流動性管理上,還包括決策機制的靈活性與危機處理能力。金融安全攸關國家安全,資安問題就是國安問題。必須政府與金融機構合作,才有可能在面臨衝擊時,依然保持營運穩定與市場信心。

總的來說,健全永續金融、推動金融科技發展與金融創新、推廣普惠金融鼎足而三,構築堅實的金融基礎建設,為發展資產管理業務及強化資訊安全與金融韌性創造出有利條件。這5項政策相輔相成,布建完整的金融發展藍圖。透過這些政策的推動,不僅能夠提升國內金融業的競爭力,還能兼顧產業結構的優化以及社會福祉的進步,為未來的國家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本文作者為台灣金融研訓院金融研究所所長) 閱讀完整內容
台灣銀行家雜誌2024/6月 第174期

本文摘錄自‎

金融政策三基石二應用 下個金融盛世的密碼

台灣銀行家雜誌

2024/6月 第17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