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蔓延進行式──麥當勞雞腿是AI盯大的

你吃的麥當勞炸雞、穿的Nike 運動服、開的賓士車⋯,背後都有它

近期,國內資本市場最為追捧的關鍵字,非AI(人工智慧)莫屬,然而,這個因為聊天機器人ChatGPT而暴紅的科技,並非現在才橫空出世,實情是,它早已悄悄蔓延,在你的食衣住行各個層面。

撰文‧侯良儒、黃阡阡、馬揚異

我們與AI(人工智慧)的距離有多遠?其實,它早就在你日常生活的四面八方蔓延開來。

從麥當勞的一塊炸雞,到耐吉(Nike)專賣店的一件運動衫,這些看似外觀、口感與過往無異的商品,現在,它們的產製過程都有AI參與其中,而這背後意味的是:全球不分科技業、傳產業,都正在「被AI」。

像台灣紡織股王、擔任耐吉供應商多年的儒鴻,已經把AI這項科技,應用在布料染色、成衣設計;麥當勞兩大供應商、「肉品雙雄」卜蜂和大成,它們現在不僅用AI養雞,甚至用AI推測雞隻是否健康。卜蜂董事長鄭武樾告訴我們,現在養雞「不用AI不行!」

「AI將在二○二三年達到轉捩點。」全球第三大筆電品牌戴爾(Dell)台灣總經理廖仁祥更透露,戴爾已經開始使用AI向經銷商報價,而且當對方想殺價,AI甚至能自動給出折扣建議,換言之,你在3C賣場看到的筆電標價,某種程度,其實是AI訂的。

全球各大企業「被AI」的程度有多廣?IBM,這家十二年前就推出AI對話機器人「華生」的公司,已連續三年進行企業AI調查,去年最新結果是,七五○二家企業中,有三五%在內部導入AI,較前一年成長四個百分點。

企業AI滲入有多深

反映一國製造業轉型企圖

就國別來看,「AI化」似乎與一國製造業的轉型企圖大有關聯。在該份調查裡,長年穩居「世界工廠」的中國,AI化程度排名第一,去年約有五八%企業應用AI;而緊追在後的,就是過去以軟體業見長、目前在硬體製造業急起直追的印度。

儘管去年底以來因為聊天機器人ChatGPT暴紅,讓AI變成科技顯學;但,早在一六年Google旗下的人工智慧AlphaGo擊敗世界棋王李世乭後,不僅讓AI新創公司如雨後春筍般冒出,全球各大企業也陸續導入。

一份由麥肯錫(McKinsey)顧問公司製作、調查長達五年的報告顯示,在接受調查的一四九二家企業,過去五年來對AI的導入率增加了一倍,而且這些被導入AI的技術,更從一.九項增加到三.八項。

究竟哪些AI技術最常被企業導入?麥肯錫指出,機器人流程自動化(RPA)、電腦視覺,是分居第一、二名的技術,第三名則是近期因ChatGPT而備受矚目的自然語言處理(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顯見該聊天機器人暴紅,並非僅止在話題層面,而是正在落地中。

這個結果,高度符合現下發展。譬如,當你走進筆電代工龍頭廣達的林口新廠,就會看見上百支安裝了鏡頭、猶如自帶眼睛的機械手臂,透過電腦視覺這項AI技術,為伺服器的主機板進行焊接、翻面、搬運的工作。而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為了提升製程的AI化程度,過去三年招募了超過一○○名AI工程師。

儒鴻也運用了機械自動化與電腦視覺,做到一鍵按下,就能瞬間辨識客戶指定的布料顏色,進行全自動調色;卜蜂與大成則在量測雞隻重量時,用帶有判斷力的AI鏡頭,自動剔除在秤重機上「睡著」的雞,降低誤判率。

這次,《今周刊》透過六個現場、六個龍頭企業,告訴你,原來AI離我們這麼近。

食 你愛吃的麥當勞雞腿是AI盯大的


四月的周末晚間,台北市民生東路、全台灣第一家的麥當勞餐廳裡人聲鼎沸,一位男孩握著炸得酥脆的雞腿,一口接一口品嘗。他大概很難想像,手中的雞腿,竟然是AI養出來的。

鏡頭轉到雲林崙背,這是麥當勞的雞肉供應商之一——卜蜂的養雞場。

在這座擁有五間雞舍、可飼養六萬隻白肉雞的大型養雞場,把目光焦距拉近到雞群,你會看到一群兩周大的白肉雞,隨興跳上一片約十二吋披薩大小的鐵片上。這塊鐵片,連同與其整合在一起的鏡頭組,其實是雞群專用的「AI體重機」。

半秒不到,AI透過鏡頭抓取影像,立刻辨識出同時站在鐵片上共有九隻雞,它將雞群的總重量除以九,當下做出判斷:這群雞隻,符合成長指標。

為何要測量雞的體重?以白肉雞為例,在總計三十五天的飼養期,每一天體重該增加多少都有固定標準,如果增加的速度落後,「就要趕快找原因,判斷是飼養環境的問題?還是像禽流感的疾病問題?找不到原因,三十五天後沒有達到標準體重二.二公斤,雞農是要賠錢的。」一名農畜業主管指出。

目前,卜蜂的崙背養雞場裝了十台可分析成長曲線、每兩小時記錄一次的AI體重機。而在許多傳統的養雞場裡,雞農是每周一次,徒手把二、三十隻雞放上懸空、多為類比式的秤重機,「甚至有雞農會說,『我用看的就知道多重!』」一名養雞業者指出,這種極為耗費體力的作法,由於抽驗頻率低,導致難以精準掌握雞隻健康狀況。

不只卜蜂,同是麥當勞供應商的大成,在其台南養雞場也裝置相同的AI體重機,「有一次,AI判讀(雞群)那兩天體重增加太慢,我們就去找原因,發現原來是太熱,雞吃不下飼料,所以我們就調整溫度,讓雞舍更通風。」一名大成員工透露。


雞隻體重管理 交給AI
圖2裡的圓形懸浮平台,就是會自動辨識雞隻數量(如圖3顯示)的AI體重機,能如此聰明做辨識,靠的就是裝置在該平台上方、整合鏡頭的黑色盒裝電腦(圖1)

這座養雞場外, 還裝了一支內建AI晶片與雷射光的攝影機,只要辨識到外來野鳥聚集,就會發出綠色雷射光,將之驅離,避免禽流感病毒被帶入。

事實上,無論卜蜂或大成,供應它們這些AI設備的,都是一家成立僅兩年的新創公司「智逐科技」。該公司創辦人張光甫,是出身鴻海的連續創業者,為了設計這套養雞業專用的體重機,他曾過了半年與「雞屎」奮戰的生活。

粉塵、雞屎、打瞌睡的雞 都是挑戰

奮戰一整年 拿下肉品雙雄訂單

二○年九月,農家出身的他,在創辦的3D醫材公司上軌道後,決定在農業領域找創業題目。當時他發現同屬畜養產業,飼養牛豬的智慧裝置很多,雞隻的相關裝置卻很少,於是決定聚焦這個缺口,展開三百多天的產品研發。

那段期間裡, 他與三位創業夥伴逐戶拜訪雞農,詢問是否對自己的產品有興趣?許多次,他們被雞農當面潑冷水,「你這個沒用啦,體重我用看的就知道!」好不容易找到願意嘗試的二代青農,挑戰卻才開始。

那是一家在彰化線西鄉的養雞場,當他們好不容易安裝完一套測試用的AI體重機,兩天後,卻發現這台機器當機。結果,他們從台中驅車三十公里趕到現場後,發現原來是養雞場的粉塵實在太多,導致電路短路,只好拆卸機器帶回去,重新調整機殼的散熱開孔,藉此提升防塵度。

當設備的防塵、防水性好不容易到位,他們又發現,不時會有疲憊的雞在體重機上睡著,導致機器不斷測到同一隻雞的體重,無法有效推算整體雞群狀況。於是他們調整演算法,告訴AI,如果在鏡頭裡發現有雞隻在體重機上「打盹」,就要扣除牠的重量,才能上傳數據到雲端。
又有一次, 他們發現隨著時間過去,測量到的數據會愈來愈不準,到了現場才驚覺,原來雞不時會在體重機上「大號」,久而久之,托盤上滿滿都是雞屎,後來他們將機器的設定改為記錄體重前,要先扣除前一次增加的雞屎重量。

這個遇錯、除錯的循環,一路直到二一年底,他們終於迎來第一個客戶;到了二二年,陸續拿下卜蜂、大成的訂單。截至目前,這家位於台中的新創企業已取得逾二十個客戶,並且與緯創結盟,得以用優惠價使用其農業管理軟體。

而在AI體重機、AI驅鳥攝影機之外,今年第四季,智逐還將推出能自動辨識「囉音」的AI新工具。所謂囉音,是指雞隻感染呼吸道疾病時的特殊叫聲,過往只有老農能聽出玄機,且必須在夜深人靜時凝神傾聽才能辨識;如今,「AI雞農」已有可能隨時「監聽」雞隻們的求救聲了。 閱讀完整內容
今周刊2023/4月 第1373期

本文摘錄自‎

AI蔓延進行式 你愛吃的麥當勞雞腿是AI盯大的

今周刊

2023/4月 第137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