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chplay 4年變印尼最大付費影音平台

台灣獨立電影發行龍頭,接連打進東南亞、結盟HBO

Catchplay接地氣法則 4年變印尼最大付費影音平台


文●張庭瑜 攝影●楊文財


▲「亞太單獨業者不合作,會挑戰重重。」威望執行長楊麗貞認為,OTT產業困境在用戶願意付費的速度比不上投資,盼透過合作先把餅做大。

Catchplay
成立:2007年
執行長:楊麗貞(圖)
代表版權:《寄生上流》、《越來樂愛你》、參與投資與發行《我們與惡的距離》
成績單:台、印、星用戶數破600萬、付費用戶破百萬

走進Catchplay(威望國際娛樂),先是看見寫著「For Movie Lovers, by movie lovers.」(為電影愛好者而生,由電影愛好者製作)的斗大紅字,揭露這間公司的DNA,但再往內走,卻看見一大面白板牆寫著密密麻麻的程式碼。電影與科技,正是它的一體兩面。發行電影是威望的老本行,以每年平均超過三十部,成台灣最大獨立發行商。連續兩屆奧斯卡最佳影片《寄生上流》、《幸福綠皮書》都由它獨家代理,暴紅台劇《我們與惡的距離》背後也有它參與投資發行。

但它也是科技業者。旗下OTT(網路影音串流平台,以下簡稱平台)插旗台灣、印尼和新加坡三大市場、擁有六百萬會員, 在印尼更打敗Netflix、做到第一大付費平台。七月中,又宣布與HBO結盟,未來HBO GO的內容將無時差串流到Catchplay平台。

如今,平台已是威望的最大營收來源、占比約五成,超越電影發行的三成、數位內容授權的兩成。「他們從內容長出OTT,站在很優勢的位置。」一名平台業者觀察。

四年前, 威望為了掌握用戶收視數據, 且不願未來受平台商宰制, 因此決定轉型OTT。初期,經歷了一場「人格分裂」的陣痛。

攻OTT,內部竟互搶資源
解方:合作專案建立同理心

「雙方互翻白眼了一陣子,」威望執行長楊麗貞回想當時,「完全是新的文化衝擊進來!」她舉例,宣傳電影時,負責電影發行的同事習慣用內容角度看事情,而負責平台的同事則習慣用數字看事情,一開始很難找到共同點。

腦袋不同,讓兩邊無法互相理解,產生衝突。

如:發行組同事的主要KPI(關鍵績效指標)是院線票房,因此一心想要觀眾進電影院看片,但平台組卻大肆宣傳這部片之後會上架Catchplay。「那你現在是怎樣?叫人家不用來電影院裡面看嗎?」楊麗貞轉述當時發行組的不滿。

反過來,平台組員工也無法理解,有些片子為何不直接拿到平台上獨家播映?

當公司分兩派,互視為競爭對手,楊麗貞的對策是:讓雙方有一起打仗的機會。比如,她要求發行組和平台組的採購人員,得一同去與電影製作商談版權。

「當他們倆一起去談案子,不是看我比你強、還是你比我強,而是一起面對一個對象,合力去說服他、談成案子,」她認為,直接擔起彼此的部分任務或一起完成專案,能讓利益共同感大於衝突感。在調整KPI等機制前,更重要的是透過一起打仗來建立「同理心」,當個好隊友。

現在,發行組同事已能知道,哪些片子屬於平台組的「菜」,並先把片子買來院線做一波宣傳, 幫平台組拉抬聲勢。相對的,平台組同事也能理解,這部片在數位上的反應會比較好,因此願意多揹一點營收。各事業部門分攤成本的機制也相應調整,讓彼此覺得公平。

這只是楊麗貞帶領威望的其中一次轉型。

在台攜手HBO走開放平台
在印尼靠大螢幕賣贏Netflix

她在二○一二年接下執行長時,公司仍虧損且官司纏身,隔年,推出數位內容授權產品,該產品第一年就賺錢。她形容,過去版權就像「冰淇淋」, 越新越有價值、融化後什麼都沒有, 為了發揮威望坐擁全台最大獨立電影版權庫優勢,得想辦法透過數位平台, 將版權壽命從院線片的幾週時間拉長,發揮長尾效應。

同理,二○一六年跨入OTT時,她把戰場從擁擠的台灣拉到東南亞, 且不像其他平台瞄準行動市場,而是看上含金量高的家用寬頻用戶,與印尼大電信商和有線電視業者合作。

其實,原先她也像其他平台,想靠撒錢補貼搶主流市場用戶,但做一年發現,成本難以回收,且當地行動網路的基礎建設也還沒準備好。相對的,在用戶家中大螢幕上推廣的訂閱率更高,費用也能直接綁定電信帳單,降低訂閱門檻。

如今,他們在印尼的付費用戶,來自家用寬頻和行動網路的比例是九比一。

回到台灣,與HBO結盟,也是因為發現小平台商不能只是被迫加入價格競爭,而應更有彈性,把自己變成開放平台。「過去是開精品店,現在要開outlet(暢貨中心),內容業者可以來我這開加盟店。」楊麗貞舉例,就像婚紗店都開在愛國東路,能讓用戶更容易找到。

但這做法的挑戰在於,促銷方案結束後, 有多少用戶會繼續訂閱它的服務?能否網羅與其他平台差異化的內容,將是重點。不過,杰德影音執行長林志杰仍認同,台灣中小型OTT業者的市占率不高,與其互相瓜分市場,不如彼此整合,更有機會從國內做到國外。

從電影到平台,市場都不乏大型競爭者或先行者,但,小型業者靠靈活轉身、另闢蹊徑,仍能打造適合自己的轉型路。

閱讀完整內容
商業周刊第1706期

本文摘錄自‎

Catchplay 4年變印尼最大付費影音平台

商業周刊

2020/第17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