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餐飲業搶進 仰仗台灣食品加工一條龍
百億元產值、上半年業績飆升九成,名人、餐飲、飯店業者積極搶進,加上疫情之下的「宅經濟」發威,讓台灣乾拌麵迎來業績創新高的大熱潮。
撰文‧張玉鉉
▲乾拌麵從早期阿舍乾麵、中期老媽拌麵與曾拌麵等加入,如今約有近百種;未來趨勢將朝素食類、附配料的調理包等發展。攝影·陳弘岱
年產值百億元的乾拌麵熱潮來襲!
據經濟部定義,乾拌麵是速食麵粉條類產品,去年產值約一一四億元。今年第一季因疫情催出「宅經濟」買氣,銷售額達三十一億元、年增十四%,創下歷年同期新高。
抓住消費者嘗鮮心態
momo月銷萬袋 狂推新品牌
銷售紅火的乾拌麵,正是疫情下少數持續熱賣的商品。
「口碑、新品為帶動商品熱銷的重要因素。」攤開電商龍頭momo(富邦媒體科技)的最新數字,今年上半年乾拌麵銷售竟年增九成!
目前momo銷售近三十個乾拌麵品牌,單包價格落在五十五至七十元之間,每月約銷售兩萬袋;進一步統計,上半年銷量前五名依序為曾拌麵(累積銷量約十二萬包)、老媽拌麵、詹姆士詹麵、賈以食日、KiKi。其中詹姆士詹麵的新口味——茄燒湯麵口味,自二月上市至今,更曾創下單周最高銷售千袋成績。
同時,每月平均有三到五個乾拌麵品牌,與momo討論上架事宜。而momo也觀察到,自乾拌麵品牌推出之後,平均維持三至六個月的熱賣期,每逢新品牌或新商品推出,會再度點燃話題,牽動整體銷售成長。
「疫情期間,需求量暴增兩、三倍;但人手與產線是固定的;所以只好跟客戶商量分期交貨。」曾替高達百家的乾拌麵品牌麵體生產代工、上智食品創辦人兼董事長吳金智不諱言。
台灣瘋乾拌麵,要從始祖、一九七七年成立的阿舍乾麵說起。當時,受惠銅板價、常溫好保存、簡單的料理方式,加上比泡麵健康的訴求,一夕暴紅,曾締造下訂一年才能取貨的熱潮。
六年前,藝人曾國城挾美食節目形象、名人光環投資的「曾拌麵」一炮而紅,開啟台灣乾拌麵的戰國時代。商機所在,六年來,包括藍心湄、賈靜雯姊弟、網紅千千、吳姍儒、蕭敬騰、詹姆士、炎亞綸等名人乾拌麵品牌先後問世。
其中,名人乾拌麵品牌表現最亮眼的,便是曾拌麵。長年穩坐各大通路銷售排行榜,二○一六年獲泡麵達人評選為全球十大泡麵第九名。至今品項包含曾拌麵、煨麵、曾粉等,更在迪化街開出實體店面;去年營收約二.七億元,今年預估可達三.二億元。
不只名人搶進,連餐飲業、觀光飯店業者也虎視乾拌麵商機。前者如漢來美食、太和殿、瓦城等,後者好比晶華酒店、誠品行旅、華國飯店等。一時百花齊放,百億元乾拌麵市場愈滾愈熱。
因疫情緣故,上半年老媽拌麵銷量成長一五○%,且國外訂單也已排到九月、十月。不僅如此,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前主委詹婷怡、宣捷生醫董事長宣昶有等人共同投資成立的媽祖興食品,於去年十二月推出三款乾拌麵,近期銷量也翻倍成長。
老媽拌麵副總經理高華一形容,以乾拌麵市場來說,阿舍乾麵是一.○、老媽拌麵是二.○、現在眾多品牌的乾拌麵市場就是三.○。
從毛利率看,乾拌麵確實是門好生意!高華一透露,市售乾拌麵一包毛利平均約有五、六成,能進實體通路都至少有六、七成,才能負擔通路抽成與人事管銷費用。
餐飲、飯店業者不落後
打造獨門口味 攻一席之地
「 七年前創立的老媽拌麵,當時定價一包近四十元已是天價,被認為無法在市場上生存,結果現在一包單價六、七十元的大有人在。」他回憶,老媽拌麵源自創辦人兼總經理陳榮昌在原經營的麻辣火鍋店加入麵條意外暴紅,便決定投入研發零售包裝的拌麵。
但從廚房到食品工廠,又是另一門學問,陳榮昌與高華一花一年時間調製麻辣醬,「平常只做五到十公斤,現在醬料一次量產五十、一百公斤,配方比率都要重新調整;有時做壞了,整缸五十公斤都要倒掉。後續還測試過十幾種麵體,看哪個醬料附著程度最佳。」
兩年前,老媽拌麵找來藝人A-Lin代言。同時搭配線下試吃、開設實體店等行銷策略;更把眼光瞄準海外華人超市,如今銷售至海外十七國,去年營業額達一.七億元。
至於,漢來美食推出的乾拌麵,可說是三.○的代表。七月十六日,漢來發表新品來拌麵,將原定中秋節後才要推出的產品提前,期望在這波熱潮中搶占一席之地。
「新出的『來拌麵』有大豆蛋白肉燥。」漢來美食總經理林淑婷解釋,市面乾拌麵品牌少說百種,較晚進入市場就必須作出區隔。她觀察,多數乾拌麵僅有油包與醬包,少有固形物;適逢未來肉流行趨勢,便以此作為發想。
這在技術上,可沒想像中簡單。「有固形物在填充時管線容易卡住,再加上殺菌後如何保持風味也是考驗。」林淑婷解釋,當時為了找願意合作的醬料廠,從高雄一路找到台北,再往南找一圈才找到廠商。緊接著,好不容易做出醬料包,又發現與原先挑選的麵體不搭,只好重新來過。
來拌麵第一支產品耗時一年研發,以國人喜辣切入;更找來加拿大華裔設計師黃偉豪(Daniel Wong)設計外包裝。初期通路將與momo、博客來、PChome等電商合作,也同步在漢來四十家店面鋪貨,預估首批四十萬包將在三個月內完售,挹注一八○○萬元營收,未來也將陸續推出其他口味。
不僅如此,許多知名飯店也加入戰場,例如晶華酒店推出紅燒與清燉兩款常溫牛肉麵,近期與東森購物合作,兩個月內銷售逾十二.四萬碗。
至於推出最多款常溫麵品的六福集團,其零售電商通路副總經理張秋莉指出:「當初決定開發常溫麵品,是看準現代人忙碌的剪刀經濟:快速且簡單的即時料理需求快速成長。且保存方便的特性,也讓通路拓展更具彈性。」
今年三月,六福常溫商品上市,首波商品就包含三款麵品:極品牛肉麵、本幫醃篤鮮高湯麵、南洋叻沙濃湯麵,每款要價三百元。「每道料理都經過逾二十道程序的層層把關。去年七月開始研發,歷經長達八個月的研發與製作過程。」張秋莉細數過程從找廠、訪廠到製作過程。
其中,最困難的就是如何原味重現,從湯頭、麵品到辣包等,經過團隊及主廚上百次反覆調整測試和選廠,「舉例來說,光是挑選牛肉麵內的牛肋條部位、切法、肉塊大小、重量,都經過團隊反覆討論、試吃與實驗。」
「推出後,帶動零售電商業績較去年同期兩倍以上。」張秋莉表示通路上,初期以高端市場為主,後續搭配電商、量販通路,也將擴展超商、海外、網紅團購等通路。
乾拌麵能滾出百億商機,除了各路英雄好漢陸續搶進,也和台灣成熟的食品加工供應鏈有關。
早期乾拌麵講究便利、經濟實惠,多數乾拌麵產品以銅板價即可入手;隨精緻化、輕享受的飲食習慣崛起,消費者開始追求新口味、新鮮感,除醬料從基本的蔥油、椒麻,到堅果、酸辣等風味,對麵體的要求也愈發嚴格。「技術層面上,麵體除了講究彈牙有勁,麵體與醬汁間的黏著度,更是讓消費者口口留香的關鍵。」momo也透露近期更有品牌投入研發湯麵、素食麵等,以因應龐大麵食市場。
台灣食品供應鏈成熟
生產到包裝 主打客製化
不論各種客製化需求,台灣都有代工廠可滿足各品牌,麵條和醬料等代工廠業績也跟著水漲船高。
舉例來說,七年前,老媽拌麵與上智洽談乾拌麵麵體代工合作。「客戶提供拌醬,我們做麵體,並包裝在一起。」吳金智透露,最初會提供不同麵體給客戶搭配醬料試吃,通常平均一個月可以談完細節、最低出貨量為一萬片。
以關廟麵起家,上智如今是每天產量超過十噸、年營收億元等級的台灣前三大麵廠,更外銷二十多國。同時,更是許多時下流行乾拌麵品牌指定合作的麵廠,「客戶都是主動上門找上智合作。」吳金智語帶自豪,目前年營收約成長兩成。
「因為疫情,業者想轉往網路發展,每天約接到四到八通電話想做乾拌麵。」為應付龐大需求,乾拌麵代工廠禮面作執行長李雅鈴,索性把既有的麵體與醬料模組化提供給客戶選擇,因此催生出從麵體、醬料、包裝一條龍的全新模組化商業模式。
「一般乾拌麵麵體約一百公克,搭配三十公克的醬料最剛好。」曾幫去年銷量前十大品牌代工,同時也協助數十家業者開發乾拌麵產品,李雅鈴這樣拆解乾拌麵組成,「麵體成本約十二元,醬料包分成三種,最一般的油加水大概四元、泥狀的八至九元、有顆粒像是魚乾類,要到十五至十八元。」
▲與老媽拌麵合作約七年、台灣前三大麵廠的上智未來也將規畫與包材廠、醬料廠聯盟,打造一條龍供應鏈。攝影·陳弘岱
自創品牌門檻不高
台灣競爭多 致勝靠研發力
目前禮面作約有五種麵體、二十種醬料包能自由搭配,包裝材料也有協力廠商配合。「公開流程,也主打小資創業,五萬元就能做一支商品,單包成本約二十五元,在團購或網路能賣到三十多元。」李雅鈴透露,像包材有特別設計,或印上標誌,就要另外收費。且不同材質亮面、霧面、鑲金邊等,都有不同報價。
舉例來說,某款明星代言的產品,麵體十二元、裝麵的襯底因加厚約一.二元、全彩外袋約六元、佐料剝皮辣椒包約十二元、其餘醬料包約三元,成本就要三十五元,尚未加上通路抽成等其餘成本。
一般來說,最低出貨量為六百箱,一箱二十四袋。也就是最少約需要準備兩百萬元才能開始生產。
「乾拌麵並非一般人想像中的好賺。」李雅鈴不諱言,做乾拌麵不難,難的是後續通路選擇與行銷。「過去有些客戶可能出完第一批兩百箱就消失了,因為賣不好;甚至到現在那些貨都還在我們公司。」她直言台灣市場有限,因此未來應朝向外銷發展,讓台灣乾拌麵飄香全世界。
確實,火熱的百億乾拌麵產業背後,不是沒有挑戰。「 以外人來看,現在市場很熱,因進入門檻不高。」高華一直言,市面上許多乾拌麵品牌不具研發能力,僅仰賴代工廠;導致口味類似或局限,失去口味獨特性就無法長久。「 走到最後還是要看品牌價值、獨特性。像老媽拌麵有自己的央廚,且每個口味都有一味關鍵醬料出自央廚,也能避免被他人抄襲。」
閱讀完整內容
本文摘錄自
困局裡的宅經濟 全台瘋百億乾拌麵商機
今周刊
2020/第1231期
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