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mo營收千億後的成長火箭是它?效法亞馬遜挖廣告金礦

站上高營收基期、毛利率10%關卡,它布局新事業突破


文●何佩

在年營收突破千億大關之後,線上零售龍頭momo的下一個題目,是廣告。

如同亞馬遜站穩全美第一大電商地位後,已經走出零售本業,陸續切入雲端、物流、廣告等新戰場;現在,站穩產業霸主地位的momo,也正師法亞馬遜,要長出第二成長曲線,持續為營收、獲利添柴火。


▲momo過去幾年成功帶動巴黎萊雅等大品牌上站銷售,將會是接下來發展廣告業務的重要基礎。富邦媒提供

拚再成長兩大可能:物流、廣告 物流暫無餘裕,廣告立即可跨界開挖

雲端、物流、廣告,是亞馬遜事業布局的幾大亮點。這當中,雲端服務雖然營收、獲利可觀,技術門檻卻也極高,資本支出更是驚人,對於以台灣內需為主力市場的企業來說太過挑戰,幾無發展可行性,但另外兩個方向卻存在可能。

以物流來說,做為台灣線上第一大零售平台,momo不僅有龐大的交易量以及倉儲空間可以創造規模經濟效益,更可以從數據分析知道消費者要什麼、分布在哪些區域。

舉例來說,如果A品牌要委託momo提供物流服務,只要透過數據分析,就可以知道什麼樣的商品類別,要配置多少數量在北區物流中心、多少應該配置在南部倉庫,才能夠做到最快速而且低成本的配送。

相比一般物流服務業者,這就是大型線上零售平台有機會勝出的一大優勢。

然而,即便截至去年,momo總倉儲空間已經超過四十萬平方公尺,且預計今年底就會增加到五十萬平方公尺。但在每年營收皆以兩位數高速增長的情況下,要滿足它們本身的物流需求量其實已經很吃緊,預計要等到南區和中區的大型物流中心,在二○二四年和二六年陸續啟用後,才更有餘裕發展。

相較之下,廣告是更有機會在今年內發酵的新事業。

「每次聽到廣告收入都想要流口水。」momo總經理谷元宏在Podcast節目上曾這麼形容他對廣告業務的渴望,表示零售業的利潤架構和廣告相比,簡直像是活在不同世界。以它們本身來說,毛利率一直都在一○%徘徊,全球兩大數位廣告龍頭Google和Meta,則是可以長年保持在五成以上。
優勢:擁有入口網站、掌握消費紀錄 加上品牌主勢必得搶能見度

實際從亞馬遜近幾年廣告業績成長表現來看,也確實讓眾人清楚看到電商做廣告的潛力。

「我們做零售發現這件事(指廣告)竟然跟我有關,是很exciting(興奮)的事情。」谷元宏形容,數位廣告之於它們,就像是一座金礦,而在開挖廣告金礦這件事上,他看好自家擁有入口網站和社群媒體普遍缺少的先天優勢,就是消費意圖。

「大部分廣告做的一件事情,是要說服你買一件東西。」他表示,「所有在電商上面的流量,大家都帶了一個心就是要來買東西的,所以基本上我是已經過了第一關。」

相較之下,消費者今天在社群網站上瀏覽的目的,可能是想看新聞、瀏覽朋友的訊息,未必真的有心想要買些什麼,因此要將廣告轉換成消費的可能性,就會更低一些。

此外,不同於momo明確掌握了消費者的消費紀錄、瀏覽行為,社群媒體多只能透過各種行為數據去分析,推估消費者的性別、年齡、職業等使用者畫像,然後再去推測什麼樣的廣告訊息有機會觸發消費購買。

試著回想,你是否曾有過已經購買了某項商品,卻在各大網站瀏覽時,還持續不斷看到相同產品廣告一再出現的經驗?造成這個現象的原因之一,就在於外部網站無法取得電商站內成交資訊。

還可以想像的另外一種情境是,一名消費者如果在電商站內搜尋吹風機,則無論男、女、職業、年紀等資訊,這時其實都不那麼重要了,因為應該推播什麼商品廣告最能夠有效創造購買,答案已經明擺在眼前。

谷元宏認為,「情境」正是它們做廣告具備的一大優勢。

站在廣告主的角度,廣告轉換率的高低與成本直接連動,特別是如果遇上景氣不佳,預算緊縮時,如何用最少的廣告投資,換取最大的銷售額,更顯重要。這也是為什麼谷元宏相當有信心,表示要比流量,它們雖然不是最大的,但「含金量」很高。

「品牌絕對會有興趣。」擁有超過百家品牌客戶的電商代營運公司欣新網總經理黃懷恩,看好momo做廣告對品牌的吸引力。

除此之外,91APP董事長何英圻指出,供應商可能埋單零售通路廣告的另一個原因,來自市占競爭。

想像一個消費者過往如果會定期購買A品牌衛生紙,當該消費者在下一個購買週期進入momo網站時,如果推播價格更便宜的B品牌衛生紙廣告給他,消費者會不會轉而購買B品牌?

「以前我在P&G,我們第一步是講distribution(分布)。」黃懷恩想說的是,對品牌而言,最在意的就是商品有沒有足夠高的能見度可以被消費者看見,進而被選購。他認為這個道理不論在線上、線下都是一樣的。

所以也可以說,一定程度上,購買零售通路廣告也是供應商的不得不。
挑戰一:建置自動化系統是關鍵 傳momo不排除購併廣告科技公司

整體來說,電通行銷傳播集團旗下安浦菲兼任電通智能中心總經理王冠翔認為,零售通路往廣告發展是絕對正確的方向,更看好momo做這個生意一定能賺錢。

但關鍵問題是:能賺多少?

以亞馬遜來說,之所以可以在短短幾年內竄升成為全美第三大數位廣告商,除了本身有龐大流量基礎與數據能力,擁有一套有效的自動化廣告系統也是關鍵。

其實廣義而言,momo很早就開始做廣告,只是過去它們一直不將廣告視為一門生意,而是用「行銷合作」的角度視之。

舉例來說,今天一個品牌商要在momo站上開設品牌旗艦館,為了吸引消費者關注而編列一筆行銷預算,然後momo會就這筆預算提供站內不同版位的曝光,也可能搭配mo幣消費回饋活動等。

因此,如果說自動化廣告系統是挖土機,那momo現行的做法,就有如靠人工拿鏟子淘金,完全是不同等級。

先有系統化,才能規模化,然後才有機會長成真正有意義的生意。要想吃下這塊大餅,首要任務自然是把基礎建設搭好。而在營收突破千億之後,谷元宏認為現在就是啟動的成熟時機點。

一來,千億營收代表背後有龐大的流量、用戶和數據量;另一方面,高營收基期是巨大的成長挑戰,也是逼著它們去發展第二成長曲線的推力。
此外,因為momo已經大大拉開與電商對手之間的領先差距,坐穩了市場龍頭,這時也才有辦法跳出零售戰場內的搏鬥廝殺,擁有籌畫其他事業發展可能性的餘裕。

只是,電商發展廣告業務聽來很合理,卻也如同數位媒體經銷商聖洋科技執行長黃逸甫所說,這畢竟是兩個不同的產業,不論經驗、企業資源,還是核心競爭力都不一樣。換言之,momo雖然具備許多發展要素,真要做這件事來,也未必容易。

首先,技術端和系統面是第一道關卡。王冠翔表示,廣告系統的技術含量原本就很高,更難的還在於需要大量驗證。

即便是台灣第一大線上零售商,數據量相比全美前三大廣告業者Google、Meta、亞馬遜,終究還是無法相比擬,更缺乏實戰經驗。

momo也意識到這個問題。資深廣告人士指出,相較於自己從零到一開始搭建廣告系統,去年市場上已經聽到momo在尋找解決方案的聲音,甚至傳出它們也不排除直接購併本土廣告科技公司的可能性。


▲除擴增倉儲空間,momo也持續擴大自有運能,並透過數據強化運輸管理系統拉升效率,為未來的第三方物流服務打基礎。富邦媒提供

挑戰二:專業人才不足是門檻 賣不掉廣告量,有流量也無用

除此之外,第二個挑戰是人才。

可以用「庫存」這個例子來看兩個產業的差異。之於零售業者,庫存的意義是商品數量,而在廣告業,則是可曝光的廣告量。就像是一個電商網站,假設有一千萬個商品頁面,每一頁有四個可曝光的橫幅廣告,要知道每個頁面會產生多少瀏覽量,每一次瀏覽會有多少曝光,才能推估有多少可銷售的廣告庫存。

資深廣告業內人士表示,對他們來說,估廣告庫存就像吃餅乾一樣簡單,但就他過往與零售業者接觸的經驗,這件事絕對不容易。「真的是不同世界的人。」他說,如果沒有專業的廣告團隊,空有流量,賣不掉也是枉然。

即便挑戰不少,但是王冠翔認為,單單是「可以有效的把別人的錢(指廣告預算)移給自己」這一點,就沒有不去嘗試的理由。

谷元宏也抱以期待:「希望經過幾年努力耕耘,那塊(指廣告)也可以成為我們很重要的營收來源。」

畢竟,廣告有機會帶來的不只是新營收成長動能,更有助獲利拉升,這對毛利率僅一○%的momo,尤其重要。而且從亞馬遜的例子來看,因廣告業務不像雲端需要不斷投入龐大資本支出,毛利率相比也毫不遜色,加上成長性看俏,連帶市值也可能成長。

換言之,廣告業務如果能夠順利推展,momo將更有與統一超和全聯兩大零售巨頭拚搏的本錢,不只是商品價格,更是挑戰創新科技與商業模式的能力。畢竟,做為產業龍頭,除了自身獲利,帶動台灣產業與人才升級,也應該是它們的目標與責任。 閱讀完整內容
商業周刊 2023/05 第1850期

本文摘錄自‎

momo營收千億後的成長火箭是它?效法亞馬遜挖廣告金礦

商業周刊

2023/05 第185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