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次蘋果共推出四款iPhone 12系列,分別為螢幕五.四吋iPhone 12 mini、六.一吋iPhone 12、六.一吋iPhone 12 Pro與六.七吋iPhone 12 Pro Max,全數搭載蘋果自行開發A14 Bionic晶片,採用台積電(2330)五奈米製程;售價也從六九九美元到最高一○九九美元。儘管5G晶片價格更昂貴,但蘋果顯然沒有把這項成本轉移給客戶。實際上,這四款新手機與各種容量版本的平均價格比去年的新iPhone機款平均價格便宜六%;已讓不少蘋果迷迫不及待預購,甚至也可望吸引不少非蘋陣營的消費者換機。有華爾街分析師認為,5G規格加上蘋果壓低新機定價,將啟動一波換機潮,迎來「超級周期」,為蘋果營收帶來成長新動能。

根據市調機構Digitimes Research預測,到二○二五年5G手機出貨將突破十二.二億支,占整體智慧型手機比重逾七成;對於相關零組件廠商而言是一大商機。相較於4G手機,5G手機在PCB、天線設計、射頻元件、被動元件與封測等規格或使用量均大幅提升;尤其,5G手機天線列陣將從MIMO技術升級至Massive MIMO(大量多輸入多輸出),且天線的數量也跟隨增加。其次,5G世代下的手機處理數據能力及處理資訊數量均會大幅上升,因此需要更多功能的零組件和更大的電池容量,這都將壓縮手機內部空間,因此高度整合的零組件成為趨勢,也促使軟板漸漸替代傳統天線和射頻傳輸線。然而,傳統的PI(聚醯亞胺薄膜)軟板已無法滿足高頻高速的需求,而適用於5G高頻高速的液晶高分子樹脂材料(LCP)與異質聚醯亞胺薄膜(Modified PI; MPI)成為業界備受關注的產品。因為MPI和LCP比傳統PI工藝更複雜,良率更低,供應商也較少,所以平均售價(ASP)也較傳統PI明顯提升。



以5G智慧型手機來看,支援Sub-6GHz頻段的5G手機平均積層陶瓷電容2020,10.22(MLCC)用量較4G手機增加十∼十五%,支援毫米波(mmWave)頻段的5G手機平均用量更增加二○∼三○%。MLCC在手機中是負責儲存和釋放電流,以保持電路中的電流穩定,為不可或缺的關鍵零組件。為了強化競爭力,全球MLCC龍頭村田製作所,開發出產品只有○.二毫米×○.一二五毫米,是全世界最小的MLCC,體積只有同類產品的五分之一,儲電能力高出十倍。此外,5G手機用射頻元件包括天線、訊號擴大器與濾波器等市場總產值規模,將是4G LTE的三倍,5G手機天線數量由三個增加到八個。

隸屬於國巨集團旗下電感大廠奇力新(2456)近二年也積極布局LTCC,由於LTCC製程與積層電感類似,兩者可共用產線,對奇力新來說成本會比對手更有競爭力。目前奇力新LTCC月出貨量約二千萬至三千萬顆,但跨入手機、模組後,數量將大幅翻倍,現階段LTCC設備月產能可達一億顆,隨出貨攀升,也會逐步擴產至二億顆。就營運表現來看,受惠電感產品出貨暢旺,及電阻漲價效應發酵,帶動奇力新第二季毛利率突破三○%,進而拉升獲利表現,單季EPS達二.三一元。第三季為傳統旺季,受惠中國十一長假提前拉貨及遠端應用相關產品出貨力道強勁,促使營收創下單季歷史次高,法人預估今年EPS至少七元起跳,就目前本益比不到十五倍,投資評價並未被高估。
閱讀完整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