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奇、調皮、永不滿足的劃時代建築師
文╱劉育東
生於加拿大的美國解構主義建築大師法蘭克.蓋瑞(Frank Gehry),不僅是普立茲克建築獎得主,他開創了建築史上的「數位建築時期」,更是為世人稱頌。2011年5月,我曾為《Frank Gehry談藝術設計×建築人生》一書撰寫推薦序,今年10月31日,中國醫藥大學蔡長海董事長邀請蓋瑞來台討論「醫學創新館」設計方案,在此與讀者重溫這位建築界巨擘的傳奇人生。
建築大師法蘭克.蓋瑞催生出許多經典的建築作品,他的人生經歷更是充滿傳奇色彩。達志影像
建築向來只是小眾的藝術領域,不像音樂,大家都知道貝多芬、莫札特(即使沒聽過他們的音樂);不像美術,大家都聽過達芬奇、畢卡索;不像雕塑,大家都聽過米開朗基羅、羅丹。然而這種現象在台灣和大陸一般民眾的心中已開始變化,大眾開始琅琅上口安藤忠雄、清水模、清水混凝土,原因可能很多,但最重要的應該是他拳擊手出身、自學建築的傳奇故事。
從卡車司機到普立茲克獎得主
一次在台中的安藤演講,聽眾發問:「安藤先生,您打拳擊又開卡車,請問您是何等艱苦的學建築?」安藤驕傲而惺惺相惜的說:「打拳的是我,開卡車的是法蘭克.蓋瑞。」
愛夢想也愛畫畫的蓋瑞,知道自己考不上多倫多大學建築系,家境不好而開卡車四年送貨賺錢,婚後22歲才開始念建築,起步雖晚,但英雄不怕出身低,以他不畏驚世駭俗的許多「解構建築」,1989年便獲得素有建築界諾貝爾獎之稱的普立茲克建築獎。蓋瑞的人生夠傳奇。
1994年起我見過蓋瑞三次,大師不僅沒架子、愛開玩笑,他給我的印象就是純真、甚至調皮。第一次印象最深刻,在麻省理工學院建築系演講中,蓋瑞說他的事務所雖然大量用電腦,但只是用來算算結構和畫畫建築圖等機械性工作,不像一般人除了用電腦做無趣工作以外,還會用來玩好玩的Game(當時最夯的是任天堂)。那次演講中,蓋瑞也提到1988年開始設計的巴塞隆納魚雕塑,當時成熟的建築技術無法讓他合乎預算、準時完工,於是他靈機一動向電腦部主管說:「你們不是有電腦嗎?」當這條魚以電腦數位科技完成、排山倒海的數位建築時代也隨之出現的那一刻,他又調皮的對那位主任說:「喔,電腦不只是任天堂。」
通常,一位科學家獲得諾貝爾獎後,就安頓了,接下來可終其一生享受桂冠的尊榮;一位建築師獲得普立茲克獎後,也安頓了,接下來能終其一生享受大師講座、設計邀請、動土典禮、完工剪綵。然而蓋瑞在1989年,60歲時獲得普立茲克獎,對他而言僅是「前半生」的小結,認為自己只是20世紀自1979年起,年度世界最傑出建築師的第12人罷了;蓋瑞的建築史觀讓他很清楚一件事,大部分獲獎建築師當下燦爛、但很快就會被歷史遺忘。
「數位建築時期」開創者 必將留名青史
令人發自內心不得不佩服的是蓋瑞的「後半生」,因緣際會的以數位科技發展設計,不僅完全顛覆20世紀初期建立的「標準設計流程」,也完全解放了歷史上的「建築框框」(建築以往真的大都是方盒子所組成的框架),建築從此可以隨心所欲、天馬行空。讓建築史向前躍進的原因、讓建築趨向純藝術的動力,就是蓋瑞永不滿足的創造力。
舊的建築史教科書對20世紀通常只寫「現代主義時期」「後現代主義時期」,有些會繼續寫「解構主義時期」(蓋瑞是其中重要建築師之一),但最近有許多建築史已加上「數位建築時期」(蓋瑞是開創的第一人)。其實歷史分分合合、全憑詮釋者的觀點,不易蓋棺論定。我不確定在100年後,22世紀的建築史教科書在回顧20到21世紀建築時,是否必然留下「解構主義時期」與「數位建築時期」這樣的斷代名詞;但我確定,法蘭克.蓋瑞的名字與作品,在建築歷史上必然留下。
回到剛開始談的傳奇建築師,對安藤,我是安藤迷;對蓋瑞,我不只是蓋瑞迷,更是追隨者。
(本文摘錄自《Frank Gehry談藝術設計×建築人生》,作者為亞洲大學講座教授)
Frank Gehry 談藝術設計×建築人生
作者/芭芭拉.艾森伯格
譯者/蘇楓雅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11年5月31日
閱讀完整內容
本文摘錄自
電腦不只是任天堂
遠見雜誌
2020/第50期
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