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傳授自我盤點方法:發聲明稿根本是下策
台商從沒算過的成本!手搖茶風暴3堂政治風險課
文●管婺媛 攝影●郭涵羚
猶如一串連環爆竹,在一芳水果茶因香港加盟店誤觸「一國兩制」敏感神經,爆發品牌危機後,在兩岸經營手搖飲的台灣業者,一個個被中國網友點名獵巫,陸續發出「選邊站」聲明。
不只被炸到的業者深陷危機,沒被炸到的業者,也很心慌。
一位在兩岸經營連鎖餐飲品牌的台籍總經理無奈的說,「你一旦被揭露出來,就一定要選邊站,不可能不選邊;我相信高層都很傷腦筋,單從商業角度來看,如果主要市場在大陸,那就得偏大陸,但後續的效應就是要去承擔的⋯⋯。」
千萬別以為,只有在中國經營大眾市場(2C)的業者有此焦慮。一位預計與中國品牌商合作生產民生用品的台資製造業者,也私下透露,他雖然不用直接面對消費者,但,「如果中國合作方要求我表態,怎麼辦?」
被網友戲稱為「一芳各表」的表態事件爆發後,仍有消費者光顧門店,但不若往日滿滿排隊人潮。 大選、反送中時機敏感 現在低調也可能被逼表態
中國的「水很深」,無處不政治,台商都明白此理。過去,商人的生存法則是, 低調再低調。但,這波表態風暴,揭露了一個現實:低調不再能自保。因為,你不表態,也可能被消費者逼著表態。
尤其,今年,兩岸關係碰上台灣總統大選、中共建國七十週年、香港反送中運動⋯⋯,多種政治因素交雜,只要事業範圍涉及兩岸者,從企業到個人,可能都無法倖免。
如何在公共議題上避險、安全表態,成了一堂必修課。
美國知名社群調查平台Sprout Social曾在二○ 一七年發布調查指出, 近六成消費者認為, 品牌應該在重要問題上表態。今年, 美國愛德曼公關公司(Edelman Trust Barometer) 調查, 同樣發現逾六成的消費者會基於品牌政治立場,選擇購買或抵制其產品;若品牌對消費者在意的議題不表態,甚至有高達六成七的消費者不會買它的商品。
「 沒有中立這件事,」 美國顧問公司Blackbird執行長羅斯馬丁(Ross Martin)認為,「 你做為一個企業、品牌、領導者, 會被迫去表態,否則每個人都知道你『 什麼都不做』 ;」 他說,「你不會被人討厭, 但你會變得完全無關緊要。」
Airbnb就是個成功案例,在二○一七年二月美國超級盃天價廣告時段,播出以「越多接納」為題、提倡多元的廣告,直接槓上當時美國總統川普簽署的難民禁令。該廣告的標籤(hashtag)「#weaccept( 我們包容)」,成為當時超級盃期間網友在推特上轉發第一名的標籤,換得品牌極高曝光度。
表態,可能加強品牌價值,讓消費者將認同轉為購買。但,企業表錯情或詞不達意,也可能帶來反效果。如聯合利華(Unilever)旗下的品牌多芬(Dove)曾推出一支沐浴乳廣告,描述一名黑人女性在使用產品後,變身為白人女性,引發種族歧視的批評,讓多芬快速下架廣告並公開道歉。
以「廣告小妹」外號走紅網路的公關顧問凡槿認為,表態不能隨波逐流,需要回歸企業的核心理念,從經營、政策、行銷、產品, 都要「 言行一致」,否則很容易被消費者抓出毛病。
此外,也得考量自己主攻的是大眾或分眾市場。Kijibuy奇集百業網站長、公關行銷顧問林偉立分析,若是分眾如高級精品品牌,適切表態甚至可以幫你帶進生意;但若主攻大眾市場,可對普羅價值如環保、人權問題表達態度,但對政治,最好「忌口」。
那麼,被迫回應政治問題時,該如何處理?專家提出事前、事後兩層避險機制。
整理:管婺媛 事前預防注意兩點 統一對外發言權早就該做
事前預防,有兩大要點。首先,進入任何國家市場前,要先理解該地的政治條件與法律內容。
「(我的)客戶第一個反應通常是說:我知道這些幹嘛?我只要知道他們的收入、買不買得起產品就好,」凡槿說。但商人不了解當地政治,甚至年輕世代在想什麼,怎麼知道你到底面對的是什麼市場?
就如這次一芳遇上的品牌危機,也是因為輕忽了在中國經商的政治與法律風險。
「大家會說,遇上事情(指表態), 不講話就好, 但中國有分裂國家罪,最重可處以死刑,當香港分店支持香港罷工時,中國一芳怎麼可能不表態?一旦公司觸法,不只公司命運改變,連人的命運都可能被改寫。」中裔美籍的凡槿說。
其次,想經營品牌的業者,得把公關專業「內建」在心底。
「對商人來說,這應該是一種內建功能:有事情發生,我身為商人怎麼去預防?而不是等事情爆發才去處理,」凡槿說,一芳事件其實是可預防的,早在總部與加盟主、代理主簽約時,就應把對外發言系統建立好。甚至,在香港反送中事件爆發時,在兩岸三地都有店的一芳,就該提前與合作方溝通,避免敏感言行。
這其實也與台商看輕品牌公關專業有關。「 現在是網路時代,公司所有部門都可能運用到網路平台,有時連人資在網路上開職缺,都可能因為薪資低惹出爭議,你怎麼能不小心?」林偉立認為,上至經營者,下至基層員工,都要對品牌公關有基本認識,如透過員工訓練,建立不隨便對外發言的觀念。而這種共識,同樣必須存在與品牌合作的加盟商或代理主之間。
事後急救有三步驟 危機處理與陰德值很有關係
不過,事前預防機制再好,也難保擦槍走火。專家也提出事後急救的三步驟:盤點、觀風向、選擇回應形式。
盤點,是盤點所有利益相關人的立場與利益,避免顧此失彼。
觀風向,則是觀察當下政治氛圍,找到各方的最大公約數來說話,例如「尊重該國法律」等不涉及國家主體問題的用語。但兩岸政治立場太敏感,怎麼說都很難兩邊討好,林偉立認為,像用語模糊的「兩岸一家親」或「九二共識」,在選舉前後社會接受度可能都會不同,因此觀察政治風向很重要。
最後,回應形式,如口頭回應媒體、找友善第三方幫自己說話,或是提出制式官方聲明,每種都有不同的強度與效果。
其中,聲明稿強度最高,外界期待的是該公司要表達某種明確立場與觀點;但遇上政治這種立場一清楚就會得罪另一方的情況,通常聲明稿是最後的下策。因為,單方面發聲明稿,無法創造「溝通與被理解」的情境,有時不如經營者以口頭方式與媒體溝通,較為軟性。
而找第三方意見替自己說話,通常是能服眾的意見領袖,或是合作商家,如一芳可找合作的果農、茶葉供應商等出面相挺,或替它說明難處等。
但,林偉立也提醒,危機處理很重「陰德值」,「如果業者平常支持社會正面價值,可能事情發生時,外界比較有原諒、同情的空間,這跟業者過去的形象有很大關係。」
D&G惹出辱華爭議,官方聲明道歉也沒用,最後得2位創辦人兼設計師拍片公開道歉。取自網路
經營者自問兩問題 答案皆是,該考慮撤退
至於,非2C市場的企業若擔憂遇上這類危機,凡槿建議,經營者可先問自己幾個問題:你有特定政治傾向?如果偏向某方,是否曾以文字、影片公開表達過?
「如果以上兩題都是Yes,建議你勇敢面對現實:在大陸繼續做生意,風險指數高,可考慮撤退; 若答案是No, 就如實回應沒有特定政治立場,」她說,若對方要求明確表態,回應基本原則是:不要把話說死,如「我不排斥」就是一種方式。
一芳事件讓大家學到的一課是:台商在兩岸做生意,政治風險與生產成本同樣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