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有必要看透對方的內心,確保之間是永遠的陌生人,還是應該交往下去。
怦然心動之人有魅力
走在大街上,人來人往,有的人讓我們毫無感覺,有的人讓我們怦然心動,對於那些怦然心動之人,你要注意了,他反映出來的氣質無不讓你吸引。至於有的人為什麼會心裡發熱,有的人會漠然地走過,這就是所謂的緣分。
• 怦然心動之人他和我們有著相吻合的性格、愛好
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那些讓我們為之心動的人,往往也會對我們有所感覺。你便可以得知,如果你喜歡一個人,慢慢地那個人也會喜歡你,如果你壓根兒討厭某一個人,你們之後很難會有交集。當然,要經過時間的磨礪。這怦然心動的第一印象雖然可能注定一生,但畢竟一生中遇到的人很多,有緣在一起的卻是少數。
• 怦然心動之人在你心中是很有魅力的
你可能見過很多人都毫無感覺,忽然有一個人走在你眼前,你心裡為之一動,即便在別人心中那個人很普通,在你的內心他卻是很有魅力的。他的涵養、他的外貌都讓你深深的著迷,如果你和他拉近關係,你可能發現屬於你們之間不一樣的精彩。
• 怦然心動之人在佛學中和我們是有緣分的
所謂「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換來今生的擦肩而過」,那個怦然心動之人有可能會走進我們的生活,帶給我們悲喜,也可能一輩子就只有一次見面的機會。佛說:「今生種種,皆是前世因果。」,所以一旦有好好相處的機會便要珍惜。
• 初見時驚豔,再見未必亦然。怦然心動之人可能只是一時的第六感
有的人我們第一次的見面是那麼的驚豔,一旦見面的次數多了,就可能感到索然無味了,這可能就是我們的「第六感」,第一印象良好,但接下來並不會擦出火花。這樣的人是多如牛毛,而一面之緣便會深深地影響著將來,這樣的人卻是少之又少,如果你去觀察,一生中能讓你這樣忘懷的人大概只有一兩個,至於其他的讓你怦然心動的人大部分只是匆匆而過。
• 無論是否有結果,都要學會接受
我們一輩子見到的人太多了,無論初見時是什麼印象,如果日後之間有著磨合,無論最終的結局如何,都要學會接受。緣來緣去、聚散離合,順其自然為妙,強求反而不可。
來看一則故事:
有一個二十五歲的女孩,她很有才華,長得也如花似玉,但她至今仍是單身,她回答別人的理由很簡單,她沒有遇到讓她怦然心動之人。她常幻想在街上遇到一個讓她心跳加速的人,然後牽起他的手步入婚姻的殿堂。
正所謂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果然有一天這位美麗的女孩在大街上被一位有魅力的男士深深吸引,她從來不知道世上還有這麼完美的男人,然而只是擦肩而過,女士又嘆了口氣,覺得他們之間不再有可能。
只是幾個月後,他們又在同一家公司碰面,女孩覺得他們之間的緣分實在是太奇妙了,便大膽的展開追求。不過,很遺憾,男士已經另有所愛。留給女孩的只是初見時的驚豔,而他的魅力深深地倒映在腦海。
我們會從第一印象判斷出對方大概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尤其是那些令我們心猿意馬的人,我們會想知道他的很多,但難以知道他的所有。
我們要深入他的內心,才能看出他內在的反應。那些對我們置若罔聞的人,可能只會最終歸於陌生,那些不經意間地看我們幾眼,如果你主動地去追求,說不定之間有一段轟轟烈烈的故事呢!
一個人的外在顯而易見,內在的氣質卻值得去琢磨。第一印象只是給一個美好的判斷,要想看穿內心,還需要去滲透。
身體的距離是心的距離
當在搭公車的時候,如果人少的話,人們都會坐在座位上,如果人多擁擠成一片,難免會有陌生人與陌生人之間身體上的接觸。不過,此時人們通常會選擇與他人背靠著背站著,身體緊繃,眼睛望向窗外,深怕不小心碰到他人。
不光是在公車上,當在電梯裡時,由於人多也會形成擁擠的狀態。這種擁擠的狀態難以改變,但人與人之間卻顯得漠然,畢竟是陌生人。陌生人之間會像隔著一堵牆,誰也難以觸及對方的內心。
這些便是身體上的距離,還有心理上的距離。心理上的距離會透過身體上的距離的靠近來展現。
美國人類學家霍爾(Edward T. Hall)說:「人與人之間的身體距離代表著相互之間的心理距離。」
我們來看看常見的四種距離:
• 親密距離
當兩個人之間的距離在零點四五公尺之內,那麼說明這兩個人的關係不一般,有可能是情侶、密友、家人、同事等。
對於初識的兩個人,他們之間的距離會在這個範圍之外。
• 公共距離
這個距離是兩個陌生人之間的距離,一般來說,公共距離的範圍在三點五至八點三公尺之間,但這一距離並不適合人際間的溝通。你會在大街上看到,一個人走著走著,會有很多人在這些距離範圍之內,但都是陌生人,也難以談得上有心的距離。
• 個人距離
這是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之中,他人可以進入的範圍,個人的距離在零點四五至一點二公尺之間,是一種沒有身體接觸的中間距離。熟人的距離可以接近到零點五公尺,陌生人的距離控制在一點二公尺顯得較安全。
如果個人的距離被打破,就會讓人產生壓迫感,自己也會發生抗拒的動作。我們要很少去打擾他人的個人距離,以免讓別人反感和疏離。
• 社交距離
社交的距離在一點二至三點五公尺之間,適用於初次見面的人,如與新來的同事相處、與店員之間的相處、與郵差之間的相處等。
這些社交的距離發生在社交的活動中、外交的會談、商務的談判等。
當然,身體上的距離代表著心理上的距離,如果刻意保持距離,是存在排斥的心理,如果主動地去靠近,是顯得比較親密。而身體的距離不僅受個人意念的影響,還會受到地區、文化等的影響。
來看一則故事:
有一對來自羅馬的年輕夫婦,移民到了澳洲的首都坎培拉,為了儘快地和當地的居民融洽,他們參加了一個當地人舉辦的俱樂部。但是,在一個月之後,俱樂部的成員卻說那位妻子和俱樂部的男會員靠得很緊,似乎有著不正當的曖昧關係,那位丈夫和俱樂部的女會員靠得很近,似乎也傳達著讓人不可捉摸的情思。基於這一點,俱樂部的成員決定派代表與這對年輕夫婦談談,當代表說明了來意之後,羅馬的那對夫婦感覺到很吃驚,在羅馬很常見的社交距離,在坎培拉卻會讓人產生誤會。
在不同的文化碰撞時,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也會變得複雜,南歐的一些國家對個人的距離要求為零點二至零點三公尺,澳洲的對個人的距離要求為零點四公尺,所以一個人到澳洲保持著零點二至零點三公尺的個人距離,便會讓澳洲人產生誤會。
明白了這些距離,才能了解對方文化的差異和不同人之間的關係。
經常遇到的七個瞬間
我們與某些人交往可能只是隻言片語,在初次見面時,要抓住一刹那、不由自主、不受思考控制的瞬間真實反應。不忽略這些,才能深入對方心理,獲得真相。
我們來看看常見的七個瞬間反應:
• 抬頭的一瞬間
當人自我感覺良好,或取得成功之時,往往會把頭高高抬起,此時下巴會比平時高很多,這個瞬間表明了此刻優越的心理。
人們會在受到讚美、讚賞之時,流露出這種天生的優越感,即使會做得不露聲色,他抬頭的這一瞬間,便可以看出他內心的真實感受。
• 準備逃跑的一瞬間
在遇到危急之時,人此時要做兩件事情,第一件事情是深呼吸,第二件事情是儲備逃跑的能量。儲備能量是我們內在的反應,為了逃避不利的狀態,我們會先呼吸一口,然後迅速算盤著逃跑的路線,以便讓自己及早得到安全。
• 害羞的一瞬間
害羞不但是少男少女的專利,還是成年人的權利。當遇到心儀的對象時,會不由自主地臉紅心跳,同時還會不好意思地把頭低下,以掩飾自己此刻的心理。
當遇到了一個人害羞,就能明白他可能對你動情了。
• 發怒的瞬間
我們在第一次和別人交流之時,無法保證之間溝通順暢,說不定會引起對方的憤怒。在對方發怒時,要妥善的處理,才能避免初次見面以干戈收場。而當對方的臉色變化時,要知道他在發怒了,要抓住這一瞬間的反應,並且及時地轉變話題,以免帶來不必要的禍端。
• 放鬆的瞬間
當你和一個陌生人第一次交流時,看到對方不安的情緒,要知道這些話題無法引起他的興趣。當你看到對方顯得非常自信、自在時,就表示你談論的內容是他熟悉和愛好的領域。如果想和他關係進展下去,從他放鬆的這一狀態深下功夫吧!這會讓他覺得很自在,為你們之間的交往打下良好的基礎。
• 眼神不自然逃離的一瞬間
當我們受到負面的刺激時,眼神會下意識地從負面的刺激逃離,但又擔心因為逃離引起對方的注意,所以在逃離的瞬間後,又會轉為正常。我們要能看到對方這一眼神逃離的瞬間動作,這表明他此時有愧疚、心虛的心理。
• 呆住的一瞬間
當遇到意料之外的事情之時,我們的眉毛會挑起、眼睛會睜大、嘴巴會張開,同時整個人出現驚訝的樣子並瞬間地呆住。在呆住的這一瞬間,並沒有其他的任何動作。
對於佳恩來說,能在新公司得到上司的認可是她最大的期望。
這天,上司突然把佳恩叫到辦公室,讓佳恩感到不知所措。
上司說:「妳最近的表現不錯,不過……」
在說到這時,上司明顯看到佳恩瞬間的呆了一下,就笑笑說:「妳再加倍努力的話,下個月我就把妳調到臺北分部。」
佳恩一聽,頓時放鬆了下來,露出了歡欣的笑容。
這瞬間地呆住表明一個人的驚訝和期盼,特別是在與陌生人的交流之中,如果對方出現了這個瞬間的動作,表明他對我們有所期盼,要一眼看穿哦!
其他的還會有很多瞬間的反應,要做一個讀人、識人的高手,還要從各個方面第一眼就洞穿別人的內心。這會讓你一眼就知道對方是什麼樣的人,從而破解對方的內心。 閱讀完整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