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成「一日丟一物,什麼都可以」的習慣─找不到東西丟時,丟張收據也可以
身邊有太多雜物時,就難以掌握空間內到底有什麼東西?數量有多少?沒辦法一眼確認,哪些東西重複了? 哪些已經不用了? 如此一來,就難以判斷該丟棄哪些物品。結果就算想好好整頓衣櫃,卻因為不知道該從哪裡下手,想著「今天先算了吧」,然後乾脆放棄。
也有朋友的情況完全相反,在還沒確定「有什麼東西」之下,大丟特丟後,才因為「連需要的衣服都丟掉了」而懊悔不已。看來,想要從一開始就一鼓作氣的捨棄大量物品,也是需要很大的精力與能力。
因此我便決定執行「持續天天丟掉一件東西」。鍛鍊腹肌時,設定好「每天做20次×3組」等運動計畫,也需要一定程度的努力才行。但是每天只做一次的話,感覺似乎就能輕鬆持續下去。我認為這麼低的標準,應該連懶散的自己都能夠養成習慣。
做法非常簡單,一天只要丟棄一個「不需要」的物品即可。找不到東西可以丟時,從錢包中找一張收據來丟也好。我在剛開始的時候,也曾煩惱過「該丟什麼才好」,但是持續三週後,不必特別思考,也能輕易找出該丟的東西。找到適合丟棄的物品也逐漸變成一種樂趣,看到該捨棄的物品就會自然伸出手。隨著家中雜物愈來愈少,心中「捨不得丟」的想法也逐漸淡去。
不刻意思考、身體也會自動執行的話,就代表成功養成習慣了。習慣是會跟著我們一輩子的,現在的我已經可以按照自己的步調,懷著愉快的心情進行雜物減量。有句禪語是「時時勤拂拭」,意思是不要將每天會累積的灰塵放著,必須每天勤加擦拭,而這句禪語比喻的就是人生。
首先就從錢包中的收據開始吧!不必一開始就努力想把大型的物件丟掉,最重要的是養成「每日一丟」的習慣。
打掃變成一件愉快的事情
在覺得「自己不擅長整理」的同時,其實我也不喜歡打掃。以前房間裡的地板、櫃子跟桌面上都擺滿了東西,打掃時必須一一挪開,還必須擦拭物品本身沾到的灰塵,不僅過於麻煩,還對身心造成很大的負擔。
物品減量後,打掃時就迅速擦過一遍即可,不會遇到障礙物。這也讓我意識到,髒亂的問題源自於「雜物過多而難以打掃的房間」,而非自己的能力或個性。
當家中雜物減少、變得好打掃後,我就不再對髒污視而不見,往往回過神時就已經俐落地擦拭乾淨了,連思考「我必須打掃」的機會都沒有。在此之前,我都秉持著沉重的義務感,想著「必須在星期幾的上午用吸塵器吸乾淨」,但是現在看到就馬上去做,自然就少了一項待辦事項。希望家中四處亮晶晶時,當然必須特地安排打掃時間,但是對我來說,只要差不多乾淨就好了,因此東收一點西清一點就足以令我感到舒適。
所謂「東收一點西清一點」的一大關鍵,在於必須將打掃用具擺在隨手可得的位置。少了必須特別去拿打掃用具的步驟,就能夠讓「快速清理一下」這件事情更加俐落!用餐後就順手取來桌邊的無線吸塵器快速清一下地板,刷牙時順手拿洗手間裡的科技海綿迅速清一下洗手台─家中幾乎所有的打掃工作,就在日常生活中完成了。
早餐後就花30 秒左右,用吸塵器清理一下容易髒的餐桌周邊。注意到全家聚集的客廳有點髒時,也會順手過去清一下。
沒有需要挪開的雜物,就連小朋友也可以輕鬆打掃。如此一來,就能夠讓孩子帶著玩耍的心情幫忙整理。
閱讀完整內容
本文摘錄自
一日丟一物的簡單生活提案
蜜雪兒
由 幸福文化 提供
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