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開高績效的祕密

當年我經過九次面試才得到夢寐以求的工作,在倫敦波士頓顧問公司擔任管理顧問。我非常想要有出色表現,我想到一個很棒的策略,那就是瘋狂工作,以勤補拙。我沒有多少顧問工作經驗;老實說,我完全沒經驗。這是我的第一份工作。

當時,我二十一歲,剛取得碩士學位。為了彌補沒經驗,我願意超時工作。我的每週工時從60小時,增加到70、80小時,甚至90個小時。
有一天,我為了一個重要併購案傷透腦筋,正巧看到同事娜塔莉做的投影片。我細讀她的分析,不得不面對一個讓我極度不安的事實。娜塔莉的表現,要比我好太多了,分析一針見血,點子讓人激賞,簡報設計得簡潔優雅,賞心悅目又一目瞭然。看到別人的優異表現,我更焦慮了。

有天傍晚,我去找娜塔莉,她正巧不在座位。旁邊同事說,她下班回家了!他還說,娜塔莉從不加班。

我不由得一陣心酸。我的才華不比她差,能進這家公司,應該都有過人的分析能力,年輕的她在這一行的經驗也跟我差不了多少,但我做牛做馬,每天爆肝,而她看起來一派輕鬆,工作表現卻遠比我強。我簡直快看不到人家的車尾燈了。

三年後,我離開波士頓顧問公司,先在史丹佛大學拿到博士學位,接著到哈佛商學院任教。然而,夜深人靜時,當年那個「娜塔莉之謎」,不時悄悄爬上我心頭:為什麼她比我早下班,表現卻比我好?她必然有什麼祕密或絕招?我決定探究這個高績效之祕,但一開始研究焦點是放在企業的經營績效。

我和《從A到A+》作者柯林斯(Jim Collins)從2002年開始合作,花了九年時間一起撰寫《十倍勝,絕不單靠運氣》一書。關於企業如何躍升為卓越的A+企業,這兩本書提供實際可行的架構。如果你是企業領導人,參考這兩本書可幫助你提升經營績效。但是其他人呢?當年那個娜塔莉之謎仍然未解開。

我決定找出適用於提高個人表現的有效架構,著手研究那個令我困惑已久的問題:為什麼從不超時工作的娜塔莉表現得比我好?或從更廣大的層面來看:為什麼有些人的績效卓越,其他人卻望塵莫及?從大學到企業,從西方到東方,我發現這個高績效之謎,同樣困惑各行各業的專業人士,以及許許多多想要達成學業或熱愛學習的人。很多人都相信,努力才是通往成功的不二法門︰也許我不是最有天分,但我總是可以做最努力的那個。但這樣真的有用嗎?還有許多人接受這個論點:人生的成敗取決於天賦、努力與運氣。但我總覺得還有其他更關鍵的因素。

不只是我,很多人心裡都有同樣的疑惑,就算同樣努力,一樣有才華,運氣也不差,但表現卻是天差地遠。究竟造成績效差異,甚至導致最後成敗的關鍵因素是什麼?

我決定從不同的角度切入,深入研究績效差異是否和個人的工作方式有關,什麼樣的工作方式或學習方法效能特別高?

我因此開始研究所謂的「聰明工作」,早有許多人把「更聰明工作,而非更賣命工作」掛在嘴邊,無奈這種說法已變成陳腔爛調。很多人拚死拚活,績效卻慘不忍睹,任誰都不希望做到流汗,卻被嫌到流涎,每個人都想聰明工作,事半功倍,問題是怎麼做。

關於聰明工作,既有建議五花八門。每個工作專家似乎都有自己的一套做法,但他們都沒能真正解開,創高績效背後的關鍵是什麼。

儘管職位不同,職責與自主權也不一樣,但不管你在什麼職位,都需要高績效。如果娜塔莉工作方式比我高明,像她那樣的績效高手是怎麼做到的。他們有什麼祕訣?經過多年研究,結果不但讓我意外,也徹底顛覆我們對高效能人士的種種思維。 練對心智,別讓習慣害了你

許多成功學大師都強調要事第一,但在我們的研究中,光憑這點根本不夠。我們研究的高績效人士(或高成就者),不只是懂得掌握「重要少數」,而且對優先要務專注投入,正因這種雙重專注才有非凡成果。

傳統成功思維只聚焦在做出選擇,但在成功方程式中,選擇只占了一半,必須做到雙重專注,願意精益求精,否則將前功盡棄。

我們的研究,也顛覆現今主流思維:「做你喜歡的事!」

不要以為只要努力就有舞台;找到能讓你展現熱情的角色,就能發光發亮。在做得比別人好之前,你必須先學會做事。我們的確發現對工作熱情的人有過人表現,但也看到很多人雖有滿腔熱情,表現卻很糟。盲目「追隨你的熱情」,很可能害了你。

高績效人士的做法不一樣。他們會尋找對組織和社會有貢獻的角色,使熱情與更大目標結合。讓他們義無反顧的,除了熱情,還有目標,這才使他們的付出創造出最好的結果。

我們還推翻了另一個常見觀點:「協同合作有必要,而且多多益善。」許多工作專家警告,在組織內不要各自為政、搞小圈圈,要破除穀倉效應,多溝通交流、多與人合作,還建議多利用各種科技溝通工具,與人緊密連結。但我們的研究發現,這些做法其實會減損而非增進工作表現。

高績效人士比一般人更慎選合作對象,知道有哪些工作要確實把握,哪些該堅決推掉。他們不被工作牽著鼻子走,也不做那個「最連線」的人,他們一天只做最重要的事。

所謂「一萬個小時定律」也不一定正確。職場上不可能讓人熟練了再上場,高績效人士更仰賴的是「學習迴圈」,來鍛鍊與精進新技能。

高績效人士的聰明工作法有細節也有紀律,他們不只敢爭辯,也最團結;不只能善用自己,也會動員他人,以創造最大價值。

過去的「聰明工作法」五花八門,但都未能真正幫助我們建立以高績效為核心的人生。但現在已有一個明確答案。

績效感讓你脫穎而出

這五年來的研究,始於一個問題:為什麼有些人在工作上的表現,就是比其他人要來得好?隨著研究的進展,答案漸漸清晰浮現。

而且,我發現了一個很值得深究的現象:我們探訪的各行各業頂尖人士,因力行這七大高績效心智,所得到不只是工作績效比別人高,他們在生活上也更多采多姿。他們比一般人更能做好時間管理、在壓力下表現得更好、更能掌控自己的人生進度,他們對工作的滿意度也比較高,因為除了工作成就,他們更能把高效工作省下的時間精力,拿來過自己想過的生活。

現在愈來愈多人意識到金錢買不回失去的生活,於是開始主張工作剛剛好就好,但如果工作上只求過得去就好,你恐怕也很難有真正像樣的生活。頂尖高手都是績效控,他們從根源解決無效努力、工作低效能的問題,如果你也想在工作上有所突破、在生活中有更多選擇,先好好審視你習以為常的工作習慣,跳脫舊的低效模式,調整心智,以全新工作法則重建更高產值,也更有意義的人生。

截至目前,坊間的工作書還沒有哪一本是以實證為基礎,也還沒有哪一本探討成功學的書能夠全方位解讀高績效人士,找出真正讓個人表現脫胎換骨的關鍵因素,這本書正好彌補這個迫切需求,不僅幫助你以更好的工作方法創高績效,更要助你將天賦與潛能推到極限。

新時代的工作邏輯改變了,這本書正是反映今日工作所需。績效感讓你脫穎而出,促使你以更聰明的方式把工作做到最好,成為「很能做事,也有餘裕能做自己想做的事」的佼佼者。

閱讀完整內容
高績效心智:全新聰明工作學,讓你成為最厲害的1%

本文摘錄自‎

高績效心智

莫頓‧韓森

由 天下文化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