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食療有助於改善女性的「莫名不適」?

Part 1 為什麼食療有助於改善女性的「莫名不適」?

食療是根據身體狀態,搭配飲食,調整體況。本書主要從「漢方×營養學×腸道活動」的根本思想出發。女性因荷爾蒙的波動,身心容易感到「莫名的不適」。因此,本書在專為女性設計的食療中,亦運用了引發內心共鳴的五感理論。

莫名的不適是「未病」的原因

無法消除的沉悶感、無法控制情緒、突然失去動力……相信許多人都曾有類似的感受。

然而,一個人如果長期維持在這種狀態之下,不免會擔心「我是不是生病了?」。

但即使去醫院,如果檢查無異狀,院方也無從提供因應對策。在西醫中,找不到對應的疾病名稱,醫生大多也無從治療。

然而,中醫將這類狀態稱為「未病」,也就是疾病尚未發生。

中醫是根據經驗法則,以主觀判斷及顯而易見的感覺資訊作為診斷材料,所以擅長「治未病」。

因此,中醫可以針對生病前的不適症狀進行分析,規劃改善對策。

導致「未病」的原因,大致可分為以下三種──

❶胃腸狀態不佳

無法順利吸收消化食物,便無法製造體內所需的「氣、血、水」,也因此無法站在健康的起點。

❷身體所需「氣、血、水」不足

營養吸收或飲食內容有問題時,會導致「氣、血、水」不足。由於建構身體基礎的匱乏,使得血液、荷爾蒙、神經傳導物質、肌肉、皮膚等受到影響,各種器官的運作也變差。

❸「氣、血、水」循環不良

如果因某種原因導致「氣、血、水」無法通達身體的每個部位,停滯之處可能會產生疼痛或緊繃感,營養、荷爾蒙及氧氣無法正常運轉,從而無法排出體內廢物,造成不適。

此外,飲食不均衡也會增加身體負擔。不均衡的飲食會影響消化,使得原本不應該吸收的未消化物或有害物質被身體所吸收,導致體內「痰濕、濕熱」,干擾「氣、血、水」的循環。

※中醫將體內維持生命所需物質稱為「氣、血、水」,其他不必要之物則稱為「痰濕、濕熱」。

※氣循環不佳稱為「氣滯」,血路不順暢稱為「瘀血」,水循環不佳稱為「痰濕、濕熱」。

換言之,要排除導致未病的「莫名的不適」,必須調節「氣、血、水」。

尤其,女性有經期,更容易受缺血、荷爾蒙的影響,導致月經前氣滯,「痰濕」積蓄,從而心浮氣躁或身體浮腫。

女性每個月都會經歷這些變化,所以隨時可能成為未病的原因。

如果當下不及時調理,使得每個月的不適不斷積累,隨著年齡增長情況將逐漸惡化。


為什麼食物是「最強的藥物」?

身為一名藥劑師,站在醫療第一線現場,我感受到許多人以為「只要吃藥,病就會好」。

然而,飲食等生活習慣所造成的慢性不適,不論你吃再多藥物,都只是暫時抑制症狀,稱不上治癒。

若不採取任何措施,根本原因的習慣不斷積累,只會使症狀加劇,導致服用的藥物種類或劑量逐漸增加。

所以,我認為有必要重新審視個人平時的飲食等生活習慣,且應將藥物視為一種輔助。

在生活習慣中,飲食與身體健康有直接關係。

今日我們所擁有的身體,是由過去飲食積累而成。立即消除不適的「藥物治療」,和逐漸改變體質的「飲食調整」,兩相對比之下,或許有許多人會率先選擇成效顯著的藥物。

然而,若從「身體要用一輩子」的角度來思考,每當你感到不適時,一定能深切體會到從根本維護身體健康的重要性。

此外,飲食除了是建構身體的重要營養來源,對身體還有另一個直接影響。

亦即,飲食直接影響我們的腸道環境。我們的腸道內存在一百兆的腸道細菌。

近年來,腸道環境的重要性逐漸明朗,若能將腸道打造成有益於益菌繁殖的舒適環境,我們的身體也就能更健康。

反之,當腸道環境不利於益菌生長時,除了營養吸收下降,大腦及免疫系統也會受到影響,毒素在體內遊走,讓人更容易身心不適。

我們必須有意識地了解,腸道細菌的食物也是源自人們吃進肚子裡的東西,所以我們有必要與之互助共存。

當你感到「莫名的不適」時,在飲食上不僅要考慮補充營養,還應顧及對胃腸的負擔。

在食療中,解決未病講究的是同時調整「營養」及「腸道活動」的平衡。

人的體質可分為5種

中醫有所謂「整體觀念」的基礎概念。亦即「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因此自然會受到大自然變化的影響。

自然界沒有所謂的永恆不變,一切事物都是彼此連動而變化,所以理所當然的,人的身體狀況也會受自然變化影響而改變。

比如,氣壓的變化,使得大片雲朵隨風流動,厚實的雲層遮蔽太陽,形成陰天、降雨,濕度上升,縮短日照時間。

這使得人的汗水不易蒸發,難以調節體溫,導致自律神經紊亂,造成體內由日曬生成的神經傳導物質「血清素」及強健骨骼的維生素D減少。

如此思考,便可清楚了解,自然界與人類並非各自獨立存在,而是相互連動的關係。

此外,身體的不適也絕非偶然發生。每一種不適,勢必與某種事物有所關聯,即使針對不適症狀或部位投以藥物抑制,與其相關的器官也會受到影響,從而導致其他部位出現病狀。

因此,中醫著重調整「身體平衡」,所以在試圖治療主要症狀時,可以連同其他意想不到的不適症狀一併改善。

為了釐清上述的關聯性,中醫採用「五行學說」。在五行學說中,包括人在內,將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分為五種屬性。

具體而言,將人的身體分為「肝、心、脾、肺、腎」等五臟。

五臟彼此緊扣,促進身體的「氣、血、水」循環,加以儲存或運用,藉以維持人體健康。

而且有趣的是,臟器容易受生活習慣影響,狀況各有不同。

● 壓力→「肝」
● 血路不通→「心」
● 體寒→「脾」
● 便祕→「肺」
● 失眠→「腎」

且臟器的強弱因人而異。

比如,有的人壓力大時,容易生病,但輕微的體寒,並不會讓他感到不適。或者,有的人壓力一大就會身體不舒服,卻不受些微睡眠不足影響。

相反的,有的人一旦體寒或睡眠不足就容易感冒,但即便承受壓力身體也不為所動。

臟器的強弱也會隨月經週期及年齡而逐漸改變。

你是否也曾經覺得「二十多歲時,吃再多也沒事,現在吃太飽反而會不舒服」,或是「平時都沒問題,但月經前容易受壓力影響,導致胃痛」呢?

所以,掌握自己當前的狀態,逐步調節五臟平衡十分重要。


立即掌握「體質類別與因應對策」

以下介紹自我檢測體質的方法。

請從以下體況描述,勾選符合的項目,確認自己所對應的英文字母。

A
□頭痛、肩頸僵硬、背部緊繃
□眼睛疲勞、眼睛乾澀
□習慣磨牙、容易下意識咬緊牙根
□性情急躁、沒耐性

B
□臉發熱,下半身虛冷
□容易心悸、氣喘
□容易流汗
□容易四肢浮腫

C
□容易消瘦或發胖
□嘴唇四周容易出狀況,如口內炎、口角炎等
□感覺胃脹、腹脹
□不容易長肌肉

D
□過敏體質
□體溫調節功能不佳
□皮膚乾燥
□喉嚨或鼻子虛弱

E
□頻尿、或是少尿
□容易罹患生殖系統疾病
□白髮或掉髮嚴重
□耳鳴,耳朵有悶塞感

A較多的人
壓力是你的最大敵人!「肝」虛弱

【容易出現的症狀】

煩躁、情緒低落/優柔寡斷/容易緊張/頸、肩、背部容易緊繃/如果過分操勞,容易頭昏眼花/不自覺用力咬緊下顎牙根/眼睛疲勞、乾澀/臉部肌肉抽搐/月經週期不穩定/在意白帶氣味/月經前容易腹脹或胸部腫脹

B較多的人
血路不通是你的最大敵人!「心」虛弱

【容易出現的症狀】

無法保持專注/容易疲倦/心神不定,坐立難安/強烈的焦慮感/莫名地想吃冰/潮熱困擾/痔瘡困擾/氣色不佳/唇色不佳/經期腹部絞痛/月經週期長

C較多的人
體寒是你的最大敵人!「脾」虛弱

【容易出現的症狀】

手腳冰冷/容易煩惱/雨天體況不佳/飯後容易嗜睡/胃脹/容易長面皰/口內炎、口角炎/皮膚或肌肉鬆弛/口臭問題/異常出血/月經前體重容易增加

D較多的人
便祕是你的最大敵人!「肺」虛弱

【容易出現的症狀】

便祕導致小腹凸出/過敏體質/腹瀉、軟便/不覺得快樂/容易受傷/喉嚨虛弱/鼻子不通、鼻塞/腹部脹氣/皮膚乾燥,有小細紋/容易感冒/飲食過量

E較多的人
睡眠不足是你的最大敵人!「腎」虛弱

【容易出現的症狀】

臉部或下肢浮腫/下半身沉重無力/淺眠/容易健忘/骨質密度低/耳鳴/頻尿、漏尿/掉髮、頭髮稀疏/容易發胖/有更年期症狀/生理痛導致腰腹悶脹痠軟

食療可以改變體質!

透過自我檢測,你了解自己現在的體質了嗎?

誠如〈序言〉中所提,中醫認為體質的形成主要來自下列兩要素──

❶遺傳自父母的「先天精力」

❷經由自己習慣養成的「後天精力」

遺傳自父母的先天精力儲存於「腎臟」之中,其品質及數量會影響後代的發育及成長。

另一方面,由習慣養成的後天精力則是來自食物,透過「脾臟」的作用轉換而產生。

「腎臟」除了主導發育及成長以外,亦涉及生殖、骨格及牙齒的強健、毛髮狀態、容易疲累的程度、氣喘或異位性皮膚炎、耳鼻喉系統、泌尿問題等。

因此,根據先天精力的狀態,可能會出現這類相關症狀。

有些人即使孩提時身體虛弱、過敏嚴重、或是初潮來後時常月經不順,但成年後症狀卻逐漸減輕,這主要是因為後天精力補足了先天的不足。

然而,也有相反的情況。

孩提時即使隨便胡來,身體也無大礙,但隨著年齡增長,身體動不動就會感到不舒服。

這種情況可說是因為小時候受父母遺傳的先天精力保護,但由於不良的生活習慣,導致後天精力無法順利發展。

後天精力源自日常生活的累積。

先天精力有其極限,但後天精力可以無窮境地成長。

能否調整體質,全看你如何行動。從你察覺的那一刻起便採取行動,就愈有機會讓體質往好的方向改善。 閱讀完整內容
荷爾蒙調理食療大全:55種療癒飲食x110種滋補食材,告別虛寒

本文摘錄自‎

荷爾蒙調理食療大全:55種療癒飲食x110種滋補食材,告別虛寒

大久保愛

由 墨刻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