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OKR 這麼紅呢?
在我擔任總經理的那些年,我所有的困難可以總結成三句話:
為公司的產品,找到一個既能成長又有利潤的策略。
把這個「策略解構」成數個公司組織能夠執行的方案與目標。
帶領高執行力團隊完成這些專案與目標。
年紀輕的時候,總覺得只要能找到一個好產品、制定一個好策略,成功與成長就一定能水到渠成。年紀漸長,吃了些苦頭之後,才漸漸地發現「策略的解構」與「組織的執行力」, 才是眞正困難的部分!
大部分公司都會使用PDCA循環,當作基本的管理工具,我也一樣!可是這個概念,卻一直無法解決我分工不淸楚與責任無歸屬的問題。隨著業務的成長與組織的擴大,也用了KPI,然而上述的問題依舊不淸楚。當本位主義的困擾逐漸越來越大,我也就只好繼續尋找更好的答案!
終於在OKR的架構中,我可以淸楚建構出企業的三層次目標主從架構:
第一層是經營層的OKR:說明了整個公司的目標與相關子任務。
第二層是部門層的OKR:配合部門的執掌與功能,部門主管去解構公司的OKR,完成部門的OKR。
第三層是個人層的OKR:有了部門的OKR,個人的OKR就可以順勢而完成。
這樣子的目標設立與管理系統,淸楚了分工與責任歸屬,又有明確的主從架構,確實可以解決企業的「策略解構」困境!
在OKR的制度中有個特別的規定,就是目標的數量與關鍵成果的數量都有嚴格限制,而且這種限制不分階層,不論你是經營層還是部門層,都必須受到目標與關鍵成果的總量限制。在這種情況之下,企業從策略解構出來的子任務就必須詳細考慮優先次序,避免大家無限制增加目標,這樣組織的專注力就 能因此大幅提升!
OKR承襲KPI的優點,一樣重視量化指標,不過OKR發明人,也就是英特爾的前總裁安迪.葛洛夫,特別說明在用OKR當做企業經營管理工具的時候,要儘量優先描述質化,量化指標配合!
閱讀完整內容
英特爾使用下列量化指標,這樣的分類比較淸楚,也比較好用:
數量型指標:例如,多少個、多少人、多少錢、多少家 公司等等。
百分比指標:成長百分率、利用率百分率等等。
時間型指標:某月某日完成。
淸楚目標結合了量化的關鍵成果,企業在目標的追蹤管理上,就有了一個淸楚可用工具!
透過OKR淸楚地將目標組成結構,並且完成了企業策略的解構,形成了明確地分工與當責。不僅提高組織的專注力,加上淸楚追蹤調整相關的目標與觀點成果,執行力也必然提升!因為這兩個特色,OKR也就越來越受到企業的重視與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