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解藥助你搶救退休金
撰文:師慧君▶房地產 若單純以投資的角度來看,房地產的長期年化報酬率僅有3%∼5%(只考慮房價增幅),輸給股票、基金、ETF等商品,但台灣人依然非常鍾情於房地產,主要原因有三:⑴「有土斯有財」觀念根深蒂固;⑵可額外創造租金收入,帶來現金流;⑶槓桿效應佳,只需5分之1到3分之1資金就能購入。然而,房地產也有兩個很大的風險: 1.流動性風險。購屋後若於5年內出售,須繳納高比例的房地合一稅,只能靠拉長持有期來確保獲利,且房地產變現性低,出售期動輒數月,較難於短期內回收資金。 2.價值減損風險。房地產具有實體,會遭受人為或自然災害的破壞,導致價值減損;若為物理性的破壞,還能透過修繕來恢復,但若是發生非自然身故事件,房價恐將只剩市價的5∼7折。 由此可知,房地產投資較適合對房市變化敏銳且不怕麻煩的專業投資客或高資產族群,一般人將資金投入其他報酬率更高的商品,才能創造更佳效益。 ▶股票 股票的長期年化報酬率為6%∼10%,是6種投資商品中最高的,相應的風險自然也最高。股票可以概分為「價值股」和「成長股」兩大類,價值股指的是「內在價值高,但價格被低估的股票」,其報酬率和波動度通常相對較低,且可能具有較高配息,代表產業有金融、能源、汽車等;成長股則是成長快速、潛在獲利高的股票,其報酬率和波動度通常相對較高,可能不配息或配息較少,代表產業有科技、生技等。 民眾可以依據個人的風險承受度和年齡去選擇投資標的,例如風險承受度高或年齡尚輕者,就可以多配置成長股;反之,風險承受度低或年齡偏高者,則可以多配置價值股。 不過,即便是像台積電(2330)這樣的績優股,仍可能因為買在高點而短期套牢,投資人須對市場、產業動態和個股基本面有一定的了解,才能抱得住股票,同時也應避免將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如果沒有能力自行選股,投資基金或ETF不失為更好的選擇。 ▶基金 基金就是集合眾人的資金,去買進一籃子標的,依照投資標的的類型,可以分為股票型、債券型、平衡型(股債皆有)、貨幣市場型、組合型(投資標的為基金)等;若以投資的市場劃分,則可以分為單一國家型、區域型、全球型。換言之,在國內投資基金,可以比投資股票涵蓋更多市場和不同類型的資產,更有利於風險的分散。 不過,基金須由經理團隊主動操作與管理,且須由銀行代為保管,因此除了收取手續費以外,還會收取經理費、保管費等其他費用,投資成本相對高一些。而基金的長期年化報酬率約為3%∼7%,雖然遜於股票,但優點是不需投注太多心力,適合懶人和想用小錢分散布局的投資人。 ▶ETF ETF為「指數股票型基金」,和基金一樣是買進一籃子標的,但ETF主要是在股票市場交易,且是被動地追蹤指數,以達到與指數相同的績效,經理人不須主動選股和積極操作,因此收取的相關費用較基金來得低。 ETF的長期年化報酬率為4%∼8%,較基金略高,交易的便利性也勝過基金,但若只投資國內發行的ETF,標的選擇會較基金少很多。ETF和基金兩者沒有絕對的優劣之分,民眾可以根據自己的熟悉程度和交易習慣去選擇,或將兩者同時納入配置。 單筆投資勝過定期定額 越早投資越省力 最後來看看,以相同金額投入上述6種投資工具,會產生多大的差異。若以「總論篇」提及的民眾平均期望退休金1,432萬元為目標,假設每月定期定額投入1萬元,選擇股票需用29年來達成目標(年化報酬率以8%計),選擇ETF需要35年(年化報酬率以6%計),選擇基金需要39年(年化報酬率以5%計),房地產、保險、定存則分別需要44年、68年、78年(年化報酬率以4%、1.5%、1%計)。 若以普通人的壽命和工作年限來衡量,僅有投資股票、ETF、基金才有機會存夠退休金,而其他3種投資工具並不值得考慮。 再以單筆投資的方式計算,假設65歲退休時需存到1,432萬元,以股票作為投資工具,若從45歲開始存,需投入320萬元,但若提早10年、從35歲開始存,僅需投入150萬元,若再提早10年、從25歲開始存,更只需要投入70萬元!這就是複利帶來的神奇威力。 總結來說,退休投資的成功之道,不外乎選擇對的工具和盡早開始投入。其次,則是將資金妥善分配在不同類型的資產當中,以降低波動度,讓退休理財更為安心。接續的「配置篇」,將針對退休資產組合給予讀者更多建議。 閱讀完整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