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自己每天都在吃塑膠嗎?
除了盛裝食物的容器溶出塑化劑,喝的水裡有塑膠微粒,更且每天呼吸的空氣裡也有焚燒PVC塑膠衍生的戴奧辛等毒氣⋯⋯
台灣每年用掉180億個塑膠袋,不久的將來,海裡的塑膠垃圾會超過魚類,最終影響食物鏈與人類飲食。
為自己、也為地球好,實踐減塑無毒的新生活,現在就開始。
文.林慧淳攝影.林后駿
每天睜開雙眼,你我就開始「與塑膠為伍」:穿上合成纖維衣褲、捧著塑膠牙刷牙杯、拎個塑膠袋裝麵包趕忙出門,到超商買杯咖啡,雖然用的是紙杯,但為求防水,內層淋膜還是塑料,更別提各式生活文具用品、食衣住行育樂,樣樣脫離不了塑膠材質。
的確,塑膠以輕便、防水、廉價、好塑型等優勢,取代過去人們常用的玻璃、木頭、金屬、棉布,全面攻佔現代人的生活。
塑膠材質的研發原是為了替代象牙等日漸稀有的天然資源,但曾幾何時,流入海洋的塑膠成了生態環境的劊子手,包括海鳥、大小魚類、海龜、甚至水母都受害,科學家估計,超過百萬生命因吞入塑膠或被塑膠纖維纏繞而死亡。
人們用「塑」成癮的後果同樣危及自身。流入河川、海洋的塑膠進入食物鏈,最終被人類吃下肚。不僅如此,最新研究甚至發現,光是喝水可能就吞進數不清的塑膠微粒。
美國非營利組織Orb Media近期公布,全球取樣的159份飲用水樣本中,高達83%遭塑膠微粒污染,顯示飲水就有危機。
此外,生活中大量塑膠製品,許多用於食器或與人體貼身接觸,例如盛裝熱湯的塑膠袋、奶瓶、保鮮膜、塑膠杯、美耐皿碗公等,一旦遇到高溫、酸性或油脂類的食物,就有可能溶出塑化劑或其他毒素,直接影響健康。
危害健康的塑化人生
1男童女性化、女童性早熟
陽明大學醫學院環境與職業衛生研究所教授陳美蓮研究國小學童發現,塑化劑是一種內分泌干擾物,具有「抗雄性素」的作用,當國小男童尿液中檢出代謝塑化劑的物質愈高,陰毛生長的時間較慢,有「偽娘(雌性化)」表現;但女童則會提早出現第二性徵。
2男性不孕
成功大學工業衛生學科暨環境醫學研究所教授李俊璋的研究證實,塑化劑會抑制睪固酮分泌,造成睪丸功能低下,是男性不孕的殺手。
3肥胖
塑化劑有「抗雄性素」也反映到肥胖的研究,美國一項調查研究中廣型肥胖男子,發現他們體內雄激素都偏低,近期有學者認為,這正是因為塑化劑有降低雄性素的作用。
4毒害下一代
燃燒PVC塑膠產生的戴奧辛等毒素,也被證實與肝、肺、胃癌及淋巴癌有關,並影響免疫系統功能,甚至改變細胞基因的活性而遺害下一代,因此被稱為世紀之毒。
戴奧辛透過空氣飄移,沉降到土壤或水底,被動植物吸收,再透過食物鏈轉移,最後蓄積在人體,在人體中的半衰期約為7∼8年。此外,土壤一旦遭戴奧辛污染,極不容易清除,估計半衰期約為25∼100年。
濫用塑膠不但影響環境,惡果也終究回到人類己身,因此,無毒生活的第一步,就是要減少塑膠使用。
塑膠本無罪,用錯卻傷己害人
塑膠真的萬惡不赦嗎?
其實,相較於一般金屬材料,塑膠有其優勢,包括可塑、絕緣、抗腐蝕都較佳,就算在成品使用強度上,許多塑料的堅固耐用毫不遜色。若能妥善使用,用個10年、20年都不成問題。
但現實生活中卻非如此,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台中分會會長張明純搖頭嘆道,為求快速、方便,人們對於物品的消費不再講求耐用,而是不假思索地用過就丟,養成「一次性使用」模式。於是自然界中就充滿了這些掩埋無法分解、燃燒又釋放毒氣的石化聚合物。
3步驟,不必戒塑膠也能去毒減塑
儘管大眾都意識到,濫用塑膠對人體和環境產生莫大威脅,但現代生活早已無法割捨,那我們還能做些什麼?
財團法人看守台灣協會祕書長陳和霖指出,應從必要與非必要著眼思考,再決定是否使用塑膠。另外,有色塑膠可能含有重金屬,且合成過程中有人為因素影響品質,考量安全性,能少用就少用。只要使用得宜,無論是塑膠或其他材質的用品,將它們的功能都發揮到淋漓盡致,就是有效的減塑。
步驟1 檢視現有食器,高風險塑材先淘汰,其餘小心使用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顏宗海指出,塑膠並非全然會釋放出毒物,第2、4、5號是無毒的,在高溫下雖會溶出化學物質如乙烯、丙烯,但對人體不會有傷害,也能自然排出。塑膠對人體危害多來自不肖廠商低品質製造,或個人錯誤使用才會致使;但從環保來看,他建議不妨隨身攜帶如不鏽鋼、玻璃等替代材質,對健康環保都好。張明純建議,水杯、碗盤等直接接觸食物的材質,最好避免使用塑膠製品,尤其3號PVC材質通常添加大量塑化劑,如果家中還有PVC保鮮膜、塑膠盒、或是兒童常用的綠色塑膠墊板,請立刻丟棄不用。
2號HDPE和5號PP材質耐酸鹼、耐高溫,是相對安全的塑膠材質,如果有這類塑膠碗或保鮮盒,可用來盛裝冷食或尚未烹煮的食材,直到磨損、龜裂或出現刮痕再替換。
7號塑膠種類太多,安全性較難判別,若無刮痕磨損可繼續使用,但最好避免盛裝熱湯或於高溫環境下使用(見116頁)。
步驟2 循序漸進替換,慎選環保材質
在安全前提下,重複使用原有塑膠器具,一旦壞了需替換,就不要再選塑膠製品,家中餐具儘量以瓷器、不鏽鋼、和玻璃為主,外出使用則可依照個人使用習慣和需求,慎選環保材質(見112頁)。切記,儘量不用複合材質的假環保產品,以免危害環境更甚。
步驟3 自備環保容器、餐具,減少一次性塑膠用品
「裸買」正夯,自備容器購物,買菜可自備菜籃,喝咖啡用自己的保溫杯盛裝。全台最大學生社群Dcard發起「無痕飲食」運動,鼓勵大學生帶著食物袋、玻璃保鮮盒、不鏽鋼便當盒到大大小小餐飲店用餐,就是要減少塑膠袋、紙杯等一次性用品的浪費,同時呼籲店家一同支持響應。
循序漸進地減塑,不因花俏的設計或宣稱而購入多餘的「環保」產品,回到「剛剛好」的生活,人和地球一起變輕盈。
減塑生活,從零浪費開始
從源頭減量,回到相對簡約單純的生活,就是人人可實踐的減塑行動。
「更重要的是,購物之前,每個人都可進一步思考,為什麼我需要這個東西,」減塑生活達人、小事生活自然好物創辦人洪平珊觀察,太多人不知道自己需要什麼,只因為跟流行而購買。就連環保商品也一樣,業者以各種設計、宣傳撩起民眾的購買慾,結果不是買太多重複的東西、就是買了也不曾帶出門使用,反而造成資源浪費。
練習分辨「需要」和「想要」的不同,拒絕慾望型購物,就是減塑環保的第一步,從現在開始··· 開啟APP閱讀完整內容